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9篇
园艺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平菇黄斑病是一种常见的平菇病害,常发生于初春或秋末,造成平菇的减产及品质的降低。分析了聊城市平菇黄斑病的发生原因和危害情况,提出了防控技术,为平菇栽培及病害防治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聊玉20(原代号97-19),是山东省聊城市农科院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其组合为L113×聊308。母本L113选自美国杂交种与聊120的杂交后代自选系,父本以聊308为自选系。该品种属高产、优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适宜山东省及生态条件相类似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3.
研究分析了鲁西平原农作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田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特点及其与害虫综合治理的关系,认为现代农田生态系统由于人类自身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需要人为造成作物趋于单一化,导致自然植被渐进性减少,降低了当地农田生物物种及其生境的多样性,使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害虫猖獗发生。根据经典的生态学原理和研究结果,结合实例阐述分析了影响农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及其对多样性影响的方式、途径和程度,提出了通过采用优化措施来恢复和强化当地农田生物的多样性,以提高生态的自控潜力和功能,减少害虫猖獗发生的可能性;措施包括科学合理地安排多种类作物的混合种植及其时空分布,因地制宜的轮作、间作和插花种植,利用多个品种以提高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科学合理的农事管理措施、化学农药的科学使用等。在制定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策略时,同时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及覆盖度、作物种类及茬口、土壤等因素的变化,以有效控制其对农田生物多样性和害虫发生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聊玉19号是聊城市农科所选育的最新品种,2000~2001年参加山东省玉米区域试验;2002年参加全省玉米生产试验及“三O”工程示范试验,同时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聊玉19是一个高产、优质,抗性强,丰产潜力大,植株保绿性好,粮饲兼用型的玉米杂交种。2003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2000年参加省区域试验,全省12个点次平均666 7m2产617 4kg,比对照种掖单4号增产7 3%;2001年参加山东省区域试验,全省12个点次平均666 7m2产629 3kg,比对照种掖单4号增产9 6%,两年平均666 7m2产623 4kg,比对照种平均增产8 5%…  相似文献   
25.
通过用不同浓度的GGR6号处理聊玉18玉米种.结果表明,GGR6号具有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千粒重和产量、提高生产效益的作用,尤以GGR6号30 mg/kg拌种+拔节期20mg/kg喷一次的处理效果最好.从而找到一种对玉米生产简单有效的增产增收措施.  相似文献   
26.
聊城地区平菇常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山东省聊城市地处鲁西平原,是山东省的西大门,毗邻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中、华北三大区域交界处,有悠久的食用菌栽培历史。莘县草菇、双孢蘑菇、冠县灵芝、东昌府区平菇等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名副其实的食用菌大市。聊城市平菇栽培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且主要集中在东昌府区,2016年总产量由2万t到2005年的12万t,再到29.8万t,逐渐进入稳定发展期,是全省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东昌府区也因  相似文献   
27.
现代化温室盆栽红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2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研究总结出包括改进栽培设施、合理选用种苗、科学选配基质、适期定植、环境因子调控、肥水管理、科学整枝和留花、综合防治病虫害等配套栽培技术,并通过一定规模的产业化开发,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8.
正草菇轻简化栽培技术,是利用强碱性生料栽培草菇,投资小、见效快,栽培草菇后菌渣还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效果明显,非常适合在蔬菜大棚较多的地区推广。该技术不需要对设施进行再次投资,仅投入少量地膜、生石灰等即可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玉米芯、牛粪或鸡粪等栽培草菇,生物转化  相似文献   
29.
从福建、山东等地引进草菇菌株6个,设计以6种以海鲜菇菌渣为主料的栽培配方,研究不同菌株和栽培配方对草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菇菌株V1172、V1296及V5是利用海鲜菇菌渣栽培的适宜菌株;配方3(海鲜菇菌渣55%、玉米芯15%、花生壳15%、鸡粪5%、牛粪5%、石灰5%.)为最佳配方,与CK相比,栽培料的...  相似文献   
30.
培养料添加氮磷钾肥对平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培养料中添加氮磷钾元素对平菇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饼肥、尿素、复合肥、磷酸二铵均可提高平菇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产量增加5.8%~2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