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3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秋延后栽培黄瓜新品种——中农10 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农10 号’黄瓜母本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7925G 与国外引进的抗源材料359 经杂交、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的抗病新雌性系94261G, 父本为本所育成的优质抗病自交系273。该杂种一代具有长势强, 抗病, 抗逆, 丰产等优良特性, 适于秋露地及秋延后栽培。  相似文献   
22.
高抗黑星病的日光温室专用黄瓜新品种中农13号的选育初报方秀娟,顾兴芳,韩旭,张天明,李宝栋,冯东昕(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北京100081)近年我国北方日光温室黄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生产上缺乏日光温室专用品种,主栽品种长春密刺等由于种性退化,产...  相似文献   
23.
保护地黄瓜苗期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6份保护地黄瓜自交系为试材,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轮配法(不含反交) 配制15 个组合, 研究了黄瓜苗期子叶面积、真叶面积、地上部鲜样质量、株高和下胚轴长度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单株子叶面积、真叶面积和地上部鲜样质量的遗传以显性效应为主, 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3. 3 %、97. 2 %和94. 3 % , 狭义遗传力分别为35. 3 %、43. 7 %和52. 9 %; 株高和下胚轴长度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 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8. 2 %和97. 8 % , 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8. 2 %和87. 6 %。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可能是寡基因或寡基因组。  相似文献   
24.
1.中农6号是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新育成的中熟杂种一代良种.它生长势强,主侧蔓结瓜,第一雌花始于主蔓第3~6节,每隔3~5片叶出现一雌花.瓜呈棍棒形,瓜色深绿,有光泽,无花纹,瘤小,刺密、白刺、无棱.瓜长30~35厘米,横径3厘米左右,单瓜重100~150克.瓜把短,心腔小,质脆,味甜,品质佳,商品性好.抗霜霉病、白粉病、黄瓜花叶病毒病,耐热.每667平方米(1亩)产5000公斤以上.可替代津研4号.   中农6号适宜春露地和华南地区秋季栽培.华北地区育苗时间为3月上中旬.   2.中农7号是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新育成的早熟雌型三交种.它植株生长势强,生长速度快,主蔓结瓜为主,侧枝强,第一雌花始于主蔓第2~3节,雌株率50%~80%,熟性早,从播种到始收60~65天,前期结瓜集中.瓜长棍棒形,瓜色深绿,有光泽,无花纹,刺瘤中密,白刺,无棱.瓜长30~35厘米,瓜粗3.5厘米左右,单瓜重150~200克.瓜把短,心腔小,肉厚,质脆,味甜,品质尚佳,高抗黑星病,抗霜霉病、枯萎病和白粉病.每667平方米产5000~7500公斤.   中农7号适宜华北、西北和华东等地区大棚及日光温室春茬栽培.   3.中农8号是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新育成的中熟杂种一代良种.它生长势强,株高2.2米以上,主侧蔓结瓜,第一雌花始于主蔓第4~7节,每隔3~5片叶出现一雌花.瓜长棍棒形,瓜色深绿,有光泽,无花纹,瘤小,刺密,白刺,无棱.瓜长35~40厘米,横径3~3.5厘米,单瓜重150~200克.瓜把短,质脆,味甜,品质佳,商品性极好.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每667平方米产5000公斤以上.可替代津研4号,除鲜食以外,还是加工腌渍的优良品种.中农8号适宜于春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25.
 ‘中农19号’是以雌性系151G和65G分别为父、母本配制的雌型黄瓜一代杂种。瓜短筒形,瓜色亮绿一致, 果面光滑。瓜长15~20 cm, 单瓜质量约100 g, 口感脆甜。丰产, 产量可达150 000 kg/hm2以上。抗病、耐低温弱光, 适宜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26.
黄瓜新品种中农2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农2号是用雌性系7925G与自交系93配制而成的雌型一代杂种。系中熟种,前期结瓜集中,产量高,一般每666.7m2产量达4200~5800kg。综合抗病性好,主抗霜霉病、白粉病、较抗疫病和炭疽病。品质优良,适宜春秋露地或秋延后栽培。目前正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保护地黄瓜新品种‘中农5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农5号是雌性系371G与自交系476杂交而成的优良黄瓜一代杂种。该品种生长发育快,雌花节位低,可连续结瓜,播种至始收生育期为60~65天,比对照长春密刺缩短7~15天。抗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疫病,耐霜霉病和白粉病。一般亩产5000~9000公斤,平均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匕长春密利高44.7%和12.9%。果实清香味浓,皮深绿色,瘤小利密,白刺,瓜条顺直,商品性好。适宜春茬温室、日光温室及春棚栽培,已在全国十多个省市示范推广近万亩,深受菜农和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28.
优质早熟丰产黄瓜新品种‘中农16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农16号’是“十五”期间育成的优良黄瓜杂交种, 具有优质, 早熟, 抗多种病害, 丰产等特性, 适于春秋大棚及春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29.
乙烯利在中农8号黄瓜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及不同的施用次数在中农8号黄瓜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100μL·L-1的乙烯利处理黄瓜幼苗1次或2次,能够有效地提高前期产量,同时,对植株的生长和瓜条的商品性没有太大的不良影响,适合在生产中推广使用。乙烯利浓度过高或施用次数过多会导致空节的形成,从而使雌花率降低,雌花开始节位升高,始花期推迟,前期产量和总产量都有降低趋势,且对瓜条商品性也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黄瓜是雌雄异花作物,雌花出现的早晚及多少,除与品种遗传特性有关外,还受温度(特别是昼夜温差)、日照长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一般夜温12~14℃及8h(小时)左右的短日照条件有利于雌花的产生,雌花出现早,雌花多;反之,高温、长日照有利于雄花的产生,雌花出现晚,雌花少。我国南方夏秋露地栽培和北方利用大棚、日光温室进行夏秋延后栽培,生产上常用中农8号、中农6号、津研系列等普通花型(雌雄同株异花)黄瓜品种,由于夜温高、日照长,栽培中常出现雄花多、雌花少、节位高的现象,有的植株长到1m以上还没有雌花,严重影响了产量及经济效益。为克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