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中暑又称热衰竭、中暑衰竭或中暑虚脱.是指牛群在炎热季节遭受强烈日光、温热、潮湿等物理因子对机体的侵害,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严重紊乱(包括体温调节机能障碍).基于病因的不同,分为日射病和热射病两类.  相似文献   
72.
非洲珍贵西瓜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由非洲博茨瓦纳(Botswana)引入我国从未有的珍贵西瓜(Citrullus lanatus L.)种质材料10个。对其形态学、生物学特性、抗病性及经济性状进行了三年研究。用凝胶电泳法对种子酯酶(Est)同工酶及清蛋白组分进行了电泳分析,并对种子的总蛋白、总脂肪以及高级脂肪酸成分作了测定。研究表明:非洲西瓜在上述诸方面与普通栽培西瓜有明显的差异,两性花的广泛存在增强了结实能力和丰产性;高度的抗病性、耐贮性以及种子的优质脂肪成分和丰富的脂肪及蛋白质含量,使非洲西瓜可以兼作提取高级食用油及蛋白质的原料植物;果肉及果皮可用作饲料,加工罐头及果脯;由于它具有高度抗病性,所以可作为抗病砧木或作抗病育种的珍贵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多效唑在辣椒育苗中的应用。[方法]研究不同浓度(50、100、200 mg/kg)的多效唑对辣椒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多效唑能够有效减少辣椒育苗中徒长现象的发生,辣椒幼苗的株高有显著降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壮苗指数均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100 mg/kg多效唑处理辣椒幼苗的株高降低了14.8%,茎粗增加了10.6%,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了27.5%,壮苗指数提高了50.0%,干重、鲜重差异不明显。[结论]综合各项测定指标,多效唑在辣椒育苗中应用以100 mg/kg浓度为宜。  相似文献   
74.
枯萎病、蔓枯病和白粉病是常见的西瓜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西瓜的产业发展。为筛选出具有枯萎病、蔓枯病、白粉病抗性的西瓜品种或材料,为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本研究对44个西瓜品种或材料分别进行枯萎病小种1、小种2、蔓枯病、白粉病苗期抗性鉴定。结果发现,苏创3号、苏梦5号、2103WMH0120、2108WME0002兼抗枯萎病小种1、蔓枯病、白粉病3种病害。其中,苏创3号与同属于中果红瓤类型的早佳相比,枯萎病小种1病情指数下降了95.24%,蔓枯病病情指数下降了43.99%,白粉病病情指数下降了52.20%;苏梦5号与同属于小果红瓤类型的早春红玉相比,枯萎病小种1病情指数下降了96.03%,蔓枯病病情指数下降了38.89%,白粉病病情指数下降了51.32%;2103WMH0120与同属于小果红瓤类型的早春红玉相比,枯萎病病情指数下降了98.73%,蔓枯病病情指数下降了39.75%,白粉病病情指数下降了69.48%;2108WME0002与同属于小果黄瓤类型的小兰相比,枯萎病小种1病情指数下降了98.65%,蔓枯病病情指数下降了30.90%,白粉病病情指数下降了51.04%。另外也有不少材料分别表...  相似文献   
75.
以无籽西瓜苏梦1号母本F01为材料,研究栽培技术、授粉方式和时间、嫁接砧木以及繁种季节对无籽西瓜制种的影响。结果表明:F01采用四蔓整枝坐果数、繁种量比单蔓整枝和双蔓整枝多;F01采用蜜蜂授粉,其繁种量和千粒质量显著高于人工授粉,人工授粉中10:00—11:00授粉繁种量较高。F01选用西瓜砧木嫁接繁种量显著高于用南瓜和葫芦砧木嫁接。无籽西瓜制种春季繁种量和千粒质量极显著高于秋季制种,发芽率显著高于秋季制种。因此,无籽西瓜制种宜在春季,F01选择西瓜砧木嫁接,株行距0.6 m×2.4 m,四蔓整枝,繁种量、种子千粒质量和发芽率较高。  相似文献   
76.
概述了湘K26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纤维品质、优缺点和抗病、抗虫等特点,并总结了其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7.
苏创3号是以G21为母本、W1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优质西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较强,全生育期109 d(天)左右,果实发育期33 d(天)。易坐果,果实圆形,果皮绿色,覆深绿色细齿条带;瓜瓤红色,瓤质酥脆,纤维少,中心糖含量11.9%,边糖8.8%;果皮厚约0.95 cm,单瓜质量4.3 kg,每667 m~2产量2 850 kg左右。适宜江苏生态相近地区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78.
异地加代可以经济有效地加快育种进程。长期以来,海南省作为中国最南端省份,只在冬季用来进行育种材料的扩繁和加代,其周年可以种植农作物的自然气候和环境并未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其他现代育种技术相融合,将助推南繁种业从单一的繁殖加代向资源引进和评价、育种选择、纯度检测、种质交流和产权保护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模式转变,实现从海南冬繁到周年育种的转变,将海南的南繁地理和生态优势转化为南繁与育种相整合的全产业链优势,加快育种进展、提高育种效率,促进种业发展。本文讨论了海南地理生态优势与南繁种业现状,南繁种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实现南繁种业的转型升级有赖于异地选择观念的转变、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分子育种平台的支撑、生物安全防控、品种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资源共享和交流机制的形成。数量和群体遗传、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分子设计和大数据构成了南繁种业转型升级所需的育种理论。分子设计包括宏观水平的个体设计、群体设计和物种设计,微观水平的基因设计、代谢设计和网络设计。高通量精准表现型鉴定、环境型鉴定、信息处理和网络技术、决策支撑系统等是南繁种业转型升级所需的育种平台。作为分子育种的核心支撑,现已发展了基于靶向测序-液相芯片的基因型检测(genotyping by target sequencing and liquid chip,GBTS-LC)技术,通过GenoPlexs可以实现高达5 000对标记引物高度均一的多重PCR靶向扩增,而基于液态探针捕获的GenoBaits,可以获取高达40K个目标位点(每个位点包含多个SNP)。该技术具有平台广适性、标记灵活性、检测高效性、信息可加性、支撑便捷性、应用广普性,已成为分子育种中取代固相芯片的重要分子检测技术。要实现“海南育种,全国测试”,需要构建包括高效育种设施、快速育种、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双单倍体育种技术、全基因组选择等在内的综合育种体系。为此,要倡导资源共享的开源育种模式,建设横跨动植物的共性方法、技术和平台,开展资源引进、监测和评价,构建种质资源指纹图谱,强化品种权保护、种子质量控制和纯度检测。希望借此推进有关南繁种业转型升级的公众讨论和政府决策,从而推进整个种业的科技进步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79.
苏梦1号小型无籽西瓜长势较强、品质好、早熟、易坐果、抗逆性强。详细介绍了江苏地区苏梦1号设施栽培技术,如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栽培方式;既可爬地栽培也可吊蔓栽培,但株行距及整枝留果方式等存在差异;结合物理、农业、生物措施,综合防治西瓜易发病虫害。  相似文献   
80.
近年来,我国在不断地采取措施保护植物不受侵害,努力维护生态平衡。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是一条应当长期坚持的发展之路。围绕植物保护与生态平衡展开论述,分析了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目前我国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的现状,提出了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植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