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为促进贡格尔草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室内土壤样品分析,研究了贡格尔草原不同退化梯度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重度退化区土壤容重最大,平均值为1.53 g?cm‐3,未退化区土壤容重最小,平均值为1.36 g?cm‐3;不同程度退化区土壤pH和速效磷没有显著差异;未退化区全氮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83 g?kg‐1,重度退化区全氮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35 g?kg‐1;未退化区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平均值为156.45 mg?kg‐1,其它几个梯度没有显著差异;未退化区有机质含量最高,平均值为23.23 g?kg‐1,重度退化区有机质含量最低,平均值为7.01 g?kg‐1;土壤容重与全氮、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均有显著相关性,土壤全氮与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之间有显著相关性,速效钾与速效磷之间没有相关性;土壤pH与土壤容重没有相关性,与土壤养分呈负相关。从而得出结论,贡格尔草原不同退化梯度土壤呈酸性,有机质、速效磷、全氮含量较低,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42.
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在通辽市科尔沁区辽河农场厚德种业进行了玉米膜下滴灌水肥耦合效应试验研究,目的在于寻求膜下滴灌水肥配施方案。玉米田间试验采用拉丁字排列式。结果表明:该地区灌水量、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都为正效应。从生理性状、产量增幅和水分利用效率角度评价,以优化施肥和中水处理为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获得产量为991千克/亩。所需化肥量分别是尿素44.2千克/亩、二铵16千克/亩、硫酸钾8.0千克/亩,全生育期需水量442.8毫米,其中有效降雨量285.3毫米,补充灌溉量为157.5毫米。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研究播期和混播比例对玉米-秣食豆群体内小气候的影响。[方法]以玉米和秣食豆为试验材料,按秣食豆与玉米同期播种和延后播种2个播期,玉米与秣食豆3个混播比例进行混播试验。[结果]混播时期对作物群体内散射光有显著影响,对总入射光、温度和相对湿度无显著影响。混播比例对群体内光照和温度、湿度影响显著,随秣食豆比例的增加,群体内各层次的总入射光和散射光均显著减少,温度减低,湿度增加;而且生育前期随秣食豆比例的增加,群体内温度显著降低,生育后期相对湿度显著增加。[结论]播期和混播比例对群体内小气候有显著影响。混作复合群体通过改变田间小气候,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45.
本试验以垦单22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常规施肥、配方施肥、配合施用有机肥等施肥方法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施肥,可提高玉米产量12%;在养分施入量相同的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效果最好,比单纯施用无机肥在产量上可提高6%~8%。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青贮玉米和秣食豆混播比例对群体生产机能的影响。[方法]以青贮玉米科多八号和秣食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混播比例处理对混播群体生产机能的影响。[结果]玉米与秣食豆2∶0处理的玉米株高、茎粗略低,显著高于玉米常规单播处理,但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随着混播比例的增加,玉米的茎粗、叶面积呈下降趋势。各混播处理的玉米干物质积累在生育后期均高于单播处理,其中以混播处理2∶2、2∶3较高;不同混播处理群体中玉米的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是对玉米+秣食豆的群体总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混播处理2∶2产量最高,显著高于混播处理2∶0和对照,产量分别提高10.86%和9.01%。[结论]该研究为青贮玉米高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辽宁省凌海市现有耕地148万亩,玉米面积高达7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2.3%,平均亩产550kg,其中亩产550~650kg的地块占50%~60%,这部分地块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非常适于玉米生产。如能采用合理先进的栽培技术,仍有较大的增产空间,一般亩产可达650~800kg。  相似文献   
48.
从选种及种子处理、轮作与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产品质量等方面介绍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第六积温带极早熟高蛋白大豆黑河34号生产技术规程,以供该品种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49.
从苗床地的选择与处理、播前种子处理、播种育苗、苗期管理、本田整地施肥、移栽、本田管理、拔杂去劣、收获运输、脱粒晾晒、贮藏等方面总结了水稻新品种松辽7号的原种繁殖栽培技术,并介绍了该品种的推广情况。通过应用旱育稀植技术培育壮秧,规格化插秧、平衡施肥、科学用水、适时晒田,培育健壮植株,从而保证了优质种源。  相似文献   
50.
玉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以及工业价值,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但是病虫害的发生将导致玉米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本文以辽宁省铁岭市农技站为例,围绕常见的玉米病虫害、玉米病虫化防治技术分析展开讨论,针对常见的玉米病虫害问题探索相应的防治措施,能有效实现对玉米病虫害的控制,进而促进农业领域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