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21篇
  7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赤霉菌粗毒素对小麦幼苗MDA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不同赤霉病抗性小麦品种对赤霉菌粗毒素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的差异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用赤霉菌粗毒素处理赤霉病抗性不同的小麦品种的幼苗,在0.5~4天内测定各品种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增率。结果表明,处理后感病品种幼苗的MDA含量增率高于抗病品种和中抗品种。各品种幼苗的SOD活性先增加后下降,抗性强的品种SOD活性的增率大,活性下降慢;抗性较弱的品种SOD活性的增率小,活性下降快。各小麦品种幼苗叶片的POD活性增率在1~4天内均呈升高趋势,抗性强的品种POD活性的增率小,抗性弱的品种POD活性的增率大。对MDA含量增率、SOD及POD活性增率的第2天测定值和第2~4天测定均值作方差分析表明,三种不同抗性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氮磷对弱筋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及籽粒淀粉品质的影响,以宁麦13为材料,在施氮120kg/hm~2(N1)、180 kg/hm~2(N2)水平下,分别设置3个磷素水平(施P_2O_5水平为P1:60 kg/hm~2,P2:120 kg/hm~2,P3:180 kg/hm~2),分析氮磷素对弱筋小麦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籽粒淀粉粒度分布与黏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肥使开花期植株单株氮素积累量和成熟期植株与籽粒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在N1水平下花前营养器官氮素单株转运量无显著差异,N2水平下随施磷增加花前营养器官氮素单株积累量先增加后下降,且N2P2和N2P3无显著差异。N2水平下弱筋小麦花前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转运率、贡献率显著低于N1水平;增施磷肥不利于花前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转运率、贡献率的提高。N1水平下弱筋小麦氮肥生产效率、氮素利用效率高于N2水平;增施磷肥有利于氮肥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使氮素利用效率下降。施磷影响弱筋小麦淀粉粒度分布,增施磷肥提高了小麦A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降低B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增加了淀粉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和回升值等参数。本试验条件下增加施磷量显著提高了弱筋小麦植株与籽粒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植株在开花后营养器官与籽粒的即时氮素积累量,进而提高氮肥生产效率;显著提高A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进而提高淀粉黏度参数。  相似文献   
13.
小麦旗叶和芒的遗传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维传  张从宇 《种子》2000,(5):19-21
通过对20个小麦品种(系)的研究表明,旗叶、芒对产量形成影响较大。旗叶、芒具有一定的遗传变异度,旗叶性状遗传力中等,芒遗传力较高。旗叶长、旗叶宽、旗叶面积、穗平均芒长均与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旗叶开张角、披垂度与穗粒重呈显著负相关。旗叶长与开张角、披垂度正相关,旗叶宽与开张角、披垂度负相关。育种中可将旗叶宽作为良好的株型性状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4.
蝴蝶兰叶片离体培养胚状体的发生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以蝴蝶兰试管苗幼叶为外植体,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腺嘌呤硫酸盐(Ad)、萘乙酸(NAA)及其组合对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蔗糖浓度及椰汁添加量对胚状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6-BA对胚状体的诱导效果较Ad好,NAA与二者配合使用可提高胚状体的发生率,其最佳浓度组合为6-BA 4.0 mg/L +Ad 2.0~4.0 mg/L+NAA 1.0~2.0 mg/L。蔗糖20~40 g/L+椰汁200 ml/L有利于胚状体的形成。组织学观察表明,胚状体起源于叶片气孔附近的上表皮细胞或上表皮下方的叶肉组织细胞,为单细胞起源,其发育过程与一般植物胚状体发生发育特征相似,最终发育成为类原球茎。  相似文献   
15.
NaCl、KNO3处理对辣椒种子发芽及其幼苗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的NaCl、KNO3溶液处理4个辣椒品种种子,探讨了各溶液对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萌发芽苗体内POD、SOD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差异显著,天鹰和改良线椒8819的上述3项指标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天鹰在受到NaCl处理时的发芽率和受到 KNO3处理时的发芽率表现截然相反的趋势,春雨在0.3%KNO3处理下有了71.4%的最大发芽率,用蒸馏水处理改良线椒8819更有利于发芽;相对CK而言,4个品种辣椒种子在NaCl、KNO3处理下,其POD同工酶谱带的带数增加,染色加深,而它们在受到同浓度离子的不同处理时,SOD同工酶酶带的亮度高低为:NaCl>KNO3>CK,说明高浓度的NaCl处理能显著提高辣椒种子的SOD同工酶活力。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小麦抗赤霉病主效QTLFhb2的抗性遗传规律,采用单花滴注法接种,以病小穗数和病轴长为指标,对携带Fhb2的BC2F3、BC3F1和BC3F2小麦赤霉病的抗扩展性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Fhb2在温麦6号和漯麦9号2个不同的遗传背景中,杂合基因型和供体亲本苏麦3号基因型的病小穗数和病轴长均达显著差异,而与轮回亲本基因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抗感分离比经卡方检验符合1∶3分离比例,其抗性遗传符合单个孟德尔因子控制的隐性遗传模式;携带Fhb2的纯合型单株表现出与轮回亲本相似的外观,可以作为育种材料直接利用。因此,通过与Fhb2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辅助选择,在F3及以后的世代中开展抗性和丰产性的鉴定筛选,将有助于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中草药对植物病原真菌的室内抑菌作用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白藓皮对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菌、小麦黑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的菌丝生长,对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用,0.2g/mL白藓皮对番茄早疫病、番茄灰霉病、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6.3%、82.3%和75.1%;胡椒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黑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山芋黑疤病菌的菌丝生长,对番茄早疫病菌孢子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用,0.2g/mL胡椒对番茄早疫病防效为74.5%:甘草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较强抑制作用,0.2g/mL甘草对番茄早疫病防效为70.9%。  相似文献   
18.
秸秆与地膜二元覆盖对小麦田间生态环境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秸秆与地膜二元覆盖栽培对小麦田间生态环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与地膜二元覆盖麦田土壤变温幅度小,水分散失少;养分积累增加,有效分蘖多,后期叶面积大,干物质积累增加;有效穗多,穗大粒多,增产效果显著。籽粒产量较地膜覆盖、秸秆覆盖、露地栽培分别增产20.97%,10.29%,30.9%。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模拟干旱胁迫下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大豆幼苗茎叶生长和主根伸长,增加侧根数,加大根冠比,提高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从而增强了植株的抗旱能力。喷施宝、云大120、地中宝、福施壮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大豆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基本一致,以喷施宝的效果最好,其次为云大120。  相似文献   
20.
抗旱剂对玉米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抗旱浸种剂和拌种剂复合处理玉米种子 ,在较低的土壤水分条件下 ,可提高玉米种子的出苗率和出苗速度 ,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同时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 ,降低游离脯氨酸含量 ,植株保水抗旱力明显增强。试验结果表明 ,出苗率、苗高、苗干重、根长、根干重、根体积、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处理间均有显著差异 ,其中用浸种剂浸 8h和用 2 %拌种剂复合处理的效果最好 ,显著优于空白对照和 8h清水浸种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