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2篇
  3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对撬翻式茶园深耕机进行了运动分析,基于 ADAMS 建立了撬翻式茶园深耕机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对速度、垂直位移等运动学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仿真运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可以满足耕作深度的要求.该研究思路对茶园深耕机构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设计提供了有效的依据,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2.
甘蓝作为我国蔬菜主栽品种之一,其种植面积逐年增大。针对现有甘蓝收获机械存在的切根位置不一致、损伤率高、收获效率低的问题,在甘蓝基础物理性状采集和采收机械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双行甘蓝收获机。该机采用一次性双行收获方式,配置有专用的手扶式履带动力底盘,收获装置主要包括拔取机构、输送机构、切根机构等,一次下地可完成甘蓝的拔取、输送、切根、装箱等作业。田间试验表明,该收获机割台工作稳定,收获效果良好,切根合格率为95.0%、甘蓝损伤率为6.2%、甘蓝损失率为3.8%,在既定的试验样机田间试验条件的基础上,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可以满足甘蓝的机械化收获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甘蓝收获技术及装备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3.
茶叶机械化发展在安顺市茶叶生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茶叶生产发展优势和机械化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安顺市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4.
我国茶园机械研究新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总结了2012年国内茶园机械的研究新动态,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5.
我国茎叶类蔬菜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茎叶类蔬菜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仅20% 左右,人工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65% 左右,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本文基于对茎叶类蔬菜栽培农艺的深入调研,结合多年研发茎叶类蔬菜生产装备技术的经验,提出露地和设施两种茎叶类蔬菜标准化机械栽培模式,从农机农艺融合、生产装备配置角度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茎叶类蔬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模式。  相似文献   
26.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现状以及制约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主要因素.结合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实际,对食用菌工厂化构成系统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的研发重点,这将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5TD60型青大豆脱荚机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连续式青大豆脱荚机的性能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机能够完成青大豆脱荚作业,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标准,实测的各项指标为生产率312 kg/h,脱净率≥98%,破碎率≤3%,清洁度≥90%。设备工作性能稳定,使用方便,对推动我国青大豆的机械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8.
杀青是绿茶加工的关键步骤,对绿茶良好香气和品质的形成影响重大。综述我国茶叶杀青机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机型和技术,重点分析茶叶杀青机炉体、导叶板、控制系统、加热装置等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与研究进展,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有:缺乏相关政策支持、标准化建设滞后机器振动和噪音均较大、热能利用率低、自动化程度较低等,同时指出绿色化、标准化、智能化为我国茶叶杀青机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此提出以政府为主导,完善相关补贴政策,加强行业标准建设,促进行业协调化发展;完善茶叶杀青机相关技术研发,加强模块化、绿色化、智能化设计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9.
总结了茶叶分选技术的发展历史,详细阐述了目前不同茶叶分选技术的典型设备,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0.
在分析逆转旋耕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动形心线(Fixed Centroid Line-FCL)对逆转耕耘方式影响的思想。在旋耕刀片运动轨迹、逆转旋耕切削角度及逆转旋耕抛土后向性等方面,详细分析了FCL线的影响性质,建立了逆转旋耕被抛土垡瞬时初速度的方向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为茶园耕作机械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主要结论:FCL线距刀辊轴的距离小于刀辊回转半径时,旋耕刀片才能够正常工作,且FCL线位于刀辊轴的上方为逆转耕耘方式,位于刀辊轴的下方为正转耕耘方式;在逆转旋耕方式下,当刀片运转到FCL线时,动态切土角最小;当FCL线位于刀辊轴之上,且同时又在地表之下时,逆转旋耕才具有抛土后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