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2篇
  3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了解决名优茶采摘难的问题。通过分析名优茶采摘现状,确定了机械手总体结构设计与研究目标。研究了机械手结构并对其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运动控制采用计算机控制伺服电机驱动滚珠丝杠结构,实现了数据的同步与机械手的精确定位。茶叶的机械化采摘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该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免耕为对照,研究茶园机械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设置免耕(MG)、单螺旋有机肥耕作施肥机耕作(YG)、单螺旋颗粒肥耕作施肥机耕作(KG)、C-6耕作机耕作(CG)、KM3CG-30茶园翻耕机耕作(FG)5种方式,分析其对茶园0~30cm土层土壤紧实度、容重、孔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免耕相比,单螺旋有机肥耕作施肥机、单螺旋颗粒肥耕作施肥机耕作深度最深,对0~30cm土壤紧实度、土壤总容重、孔隙度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且单螺旋颗粒肥耕作施肥机作业效果略优于单螺旋有机肥耕作施肥机;C-6耕作机耕作宽度最宽,对0~10cm土壤总容重降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分析总结了目前国内红茶加工工艺与加工设备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未来红茶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疆枣农对基于矮化密植枣树的小型红枣采收机的需求,提出仿枣树冠型拍振复合采摘与伞形柔性接果协同采收方法,以小型挖掘机动力平台为载体,通过理论测算与红枣种植枝条物理特征,确定转动振动最大角为30°,拍打行程8 cm,依据该关键参数分别设计拍振和伞形接果关键部件,配置拍振与伞形接果液压驱动系统,研创冠型拍振复合小型红枣采收机。试验结果表明:接果料仓最大提升角40°,红枣归集率92%左右;当作业时间为4 s左右,输入转速在120~180 r/min之间,红枣采净率均达到90%以上,且4 s左右作业时间为最佳;当最佳采摘转速在120~160 r/min之间,红枣损伤率总体控制5.4%以内。  相似文献   
15.
茶园管理机械化发展战略与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茶园管理机械化现状和发展茶园机械化管理技术的必要性研究,提出了我国茶园管理机械化发展的四大战略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杀青后进行摊凉处理能有效改善茶叶的品质,在杀青后进行速冷处理,因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两者活性下降,茶多酚在非酶催化下氧化减缓,也可以有效延缓茶叶在常温下的陈化速度.然而,在杀青后进行适当速冷处理,能否既提高茶叶品质,又延长保鲜时间?什么样的速冷参数为最佳组合?本文通过实验,采用不同的速冷参数组合对茶叶进行处理,通过对成品茶的色、香、味、形审评及内含物成分分析,确定对保鲜效果和茶叶品质影响的最佳速冷处理参数,为相关设备的研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果园施肥机械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的果园施肥机械远远满足不了果园对施肥机械的技术要求,而果园施肥技术的提高是增加果树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此,介绍了果园合理施肥的必要性和国内外果园施肥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果园施肥机的机构组成、施肥原理和作业效果。通过对比总结了现在果园施肥机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了果园施肥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茶叶抖筛设备是筛分机械中的一种。多年来,茶叶抖筛设备的设计与研制都以筛分数学模型为主要指导原理。筛分作业在散体物料处理工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筛面上细粒及条状物料的透筛过程以概率论的原理为基础。茶叶筛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料透筛过程。运用筛分数学模型和力学模型去分析茶叶筛分的实质,对今后茶叶抖筛设备的研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蚕豆脱粒设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蚕豆种植面积的扩大,蚕豆机械化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国内现有的蚕豆脱粒设备很少,通过对国内外谷物类脱粒设备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蚕豆生产情况,分析国内外机型存在的问题,提出其发展趋势:蚕豆物理特性的研究;简化机构,降低价格;提高脱粒设备的通用性;提升智能化水平,为我国蚕豆脱粒设备的研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内外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概述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茶园生产机械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程。从50年代起就开始了采茶机的研究工作,70年代取得重大突破,生产出多种实用型采茶机械,但因配套动力不理想,刀片、软轴易损等问题,未能推广使用。80年代我国采茶机械研究进入新的时机,采茶机、修剪机、重剪机都有了质的提高,推广力度大,由于当时茶树高低不平,机械性能不稳定,加上80年代和近十年来进口机械增多,国产采茶机受到冲击,目前在使用的采摘机械,多为Et本所生产,但这种引进的采茶机械价格昂贵,国内只有极少数有经济实力的茶叶生产食业买得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