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33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22篇
  31篇
综合类   373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51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7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需求,种子企业急需构建和优化其物流配送平台,以提高运营效率和满足市场需求。本研究围绕如何调整平台策略、人才培训与团队建设、与产业链其他环节的合作以及平台的长远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调整平台策略、加强人才培训、与种植、销售、研发等环节紧密合作以及关注平台的长远发展,都是推动种子企业物流配送平台成功的关键。希望本研究能为种子企业提供有益的建议,促进其在物流配送平台建设和发展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772.
为了分析车前草对仔猪副伤寒的辅助治疗效果。试验分为A、B、C、D、E组,A组:低剂量5 ml(0.5 g/ml)车前草+氟苯尼考,B组:中剂量10 ml车前草+氟苯尼考,C组:高剂量15 ml车前草+氟苯尼考,D组:氟苯尼考对照组,E组:车前草对照组,测定并计算每组的总有效率、死亡率、疗程长短、料肉比及日增重。结果表明,B组与其他各组相比总有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治疗周期最短、料肉比最低、日增重最高,说明中剂量10 ml(0.5 g/ml)车前草与氟苯尼考联合用药治疗断奶后30~50日龄和断奶后70~90日龄仔猪有较好的效果,且预后良好,所以推荐该剂量为临床联合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773.
为探究新型杀菌剂纳米铜(Nano-copper,NC)处理对切花的保鲜效应,观测了不同浓度NC单独及其与3 g/L蔗糖的组合溶液瓶插处理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 L.)切花‘小桃红’瓶插期间的观赏品质、花径和水分关系等指标. 与对照(以去离子水作为瓶插液)相比,2、5 和 10 mg/L NC单独处理对香石竹切花没有明显的保鲜效果,而2或5 mg/L NC+3 g/L蔗糖处理均可有效促进花朵开放和使花色艳丽,并明显延缓花瓣萎蔫和改善观赏品质. 进一步研究表明,2或5 mg/L NC+3 g/L蔗糖处理可显著增加香石竹切花的花径变化率,促进花枝水分吸收和维持较高的鲜质量和水分平衡值. 试验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NC加蔗糖组合溶液瓶插处理对香石竹切花‘小桃红’具有良好的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77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4个花生品种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吸收和分配特征,旨在为花生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取样时期4个花生品种对N、P、K的吸收量均表现为N>K2O>P2O5,花生播后50~77 d和77~110 d是花生氮、磷、钾养分吸收的高峰期,其中氮素的吸收高峰出现在结荚期(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46.72%),钾素吸收高峰出现在花针初期(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47.69%),磷素在花针初期、结荚期的吸收量分别占磷素总吸收量的39.56%、32.22%。不同花生品种生产100 kg荚果所需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3.18~4.62、0.34~0.49、1.25~1.80 kg,中花16、冀花16每生产100 kg荚果产量所需营养元素显著低于开农1760、豫花37,养分和干物质生产效率也较高,是养分高效利用品种;而开农1760、豫花37是养分需求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775.
为临床治疗轮状病毒与大肠杆菌共感染引起的仔猪腹泻提供一定的经验及依据,本研究选取50头经诊断为轮状病毒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导致腹泻的新生仔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剂量的丁胺卡那霉素和恩诺沙星,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通过检测平均增重、肠管病变计分、治愈率、有效率等指标来评价诊治效果。结果显示,中剂量丁胺卡那霉素治疗组的平均增重为0.39±0.31 kg,低剂量丁胺卡那霉素治疗组平均增重0.29±0.08 kg,高剂量丁胺卡那霉素治疗组平均增重0.29±0.05 kg,恩诺沙星治疗组平均增重0.27±0.47 kg,治疗组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肠管最终计分治疗组均高于阳性对照组,低于阴性对照组,其中中剂量丁胺卡那霉素计分最高。分组治疗效果方面,中剂量丁胺卡那霉素的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0%;低剂量丁胺卡那霉素的有效率为90%,治愈率为50%;高剂量丁胺卡那霉素的有效率为70%,治愈率为60%;恩诺沙星的有效率为80%,治愈率为70%。结果表明,中剂量丁胺卡那霉素(5 mg/kg)为治疗该场仔猪腹泻的最佳剂量,可在仔猪腹泻疾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76.
以陕西省夏季干旱过程监测为例,采用风云系列最新极轨气象卫星FY-3D/MERSI-II数据,利用其250 m空间分辨率红光和近红外通道构建NIR-Red特征空间,建立垂直干旱指数(PDI)、改进型垂直干旱指数(MPDI),并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Y-3D/MERSI-II数据在陕西省的干旱遥感监测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PDI、MPDI与CI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35和-0.110,达到显著水平,PDI在陕西省夏季旱情动态监测中表现更好;2019年陕西省夏季旱区主要集中在榆林北部和渭北旱腰带,5月下旬的干旱过程最为严重,对冬小麦产量有较大影响;相较于国际气象卫星和陆地卫星数据,国产FY-3D/MERSI-II数据具有更高的时空分辨率,在进行农业干旱动态监测方面具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777.
大蒜产业是著名的“大蒜之乡、世界蒜都”金乡县的农业经济支柱。2014年以来,大蒜田迟眼蕈蚊(简称韭蛆)危害逐年严重,已成为当地制约大蒜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明确蒜田韭蛆发生规律,为蒜田韭蛆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在冬前及早春对蒜田韭蛆进行了多年调查,并在3-5月(大蒜年后生长期)对其幼虫、成虫在蒜田消长规律进行了3年定点系统调查观察。结果表明,韭蛆在蒜田每年可发生3代,大蒜播后至冬前(10月上旬至11月底)为越冬代,主要以幼虫形态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大蒜鳞芽分化至抽薹期(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第1代幼虫发生盛期,4月中下旬为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大蒜抽薹后期至收获(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第2代幼虫发生盛期,大蒜收获后(5月中旬)不能完成世代发育的部分二代幼虫会转移到蒜田套种的辣椒等其他作物上继续为害。各世代虫龄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春季一代为主害代,其次为二代,以越冬代为害最轻。  相似文献   
778.
通过调查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类属性土壤碳在2种不同类型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规律,分析和探讨原生土和淤积土在森林土壤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地点位于云南省哀牢山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原生林生态系统,以海拔高度较高的上游森林原生土和海拔高度较低的下游灌草淤积土为采样点,沿着土壤剖面分层取样,重点研究土壤剖面根层(0~45 cm)土壤中全碳、活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可溶性碳和水溶性碳的垂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过程中所调查的5类不同属性土壤碳在两种不同类型土壤剖面中均呈衰减指数式分布。土壤全碳、活性有机碳和水溶性碳在淤积土中的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原生土;土壤微生物量碳在2种类型土壤剖面中的平均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土壤可溶性碳在淤积土中的含量显著低于原生土,说明在哀牢山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原生林生态系统中原生土和淤积土在储存不同属性土壤碳和碳循环方面发挥着不同作用。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不同属性土壤碳在同一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类型土壤剖面中虽然垂直分布规律一致,但是平均储量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这为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库不同属性土壤碳的估算和不同类型土壤碳循环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79.
试验旨在研究饮水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改良葛根芩连汤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肠道菌群、氮磷排泄率的影响,选用31周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及产蛋率相近的海兰褐蛋鸡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4组蛋鸡饲喂相同的基础日粮,对照组正常饮水不添加任何药物,3个试验组分别在水线中添加0.1%、0.2%、0.3%改良葛根芩连汤,预试期7 d,正试期14 d。结果显示:水线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改良葛根芩连汤对平均产蛋率和平均日采食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平均日沙皮蛋数降低,0.2%和0.3%改良葛根芩连汤组比对照组降低了27.20%(P<0.05)和28.07%(P<0.05)。0.2%和0.3%改良葛根芩连汤组对哈氏单位影响显著,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19%和2.64%(P<0.05)。与对照组相比,改良葛根芩连汤各组鸡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数分别降低了13.46%(P>0.05)、25.70%(P<0.05)和27.27%(P<0.05),沙门氏菌数分别降低了25.04%(P<0.05)、 39.09%(P<0.05)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