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33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22篇
  31篇
综合类   373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51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进口香港盆景检疫中发现的剑线虫进行的研究,记述了我国线虫新记录种克鲁克剑线虫Xiphinemakrugi,对剑属线虫的检疫及鉴定方法进行了总结和研讨。  相似文献   
102.
旱地玉米水分高效利用平衡施肥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6年田间试验研究,探讨平衡施肥技术对旱地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晋东豫西半湿润偏旱区,采用适宜的肥料品种、适宜的肥料用量、适宜的施肥时期以及适宜的施肥培肥方式方法,即采用平衡施肥技术有利于旱地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同时,可培肥土壤、保蓄土壤水分,促进旱地玉米对水分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以洮藏黑山羊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史料及现场资源调查、试验分析,系统研究了洮藏黑山羊的数量变化、原绒产量、营养成分等特性研究。为洮藏黑山羊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及生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小麦生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趋严峻,培育高产、高效且稳产性强的冬小麦品种显得尤为重要。为加快新疆北部冬小麦品种的审定和推广,对 2020-2023 年度参与九圣禾新疆优质小麦品种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的 12 个参试品种,从产量性状、农艺性状、抗倒伏能力、抗病性及稳产性、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 2020-2023 年度的区域试验,新粮 207、石冬 1131、九圣禾 D1608 和兴木 2110 连续 3 年粒色、粒质、籽粒饱满度、落粒性、抗白粉病、抗锈病能力均与对照新冬 18 号(CK1)相当,表现出了较好的农艺性状和抗倒伏能力;在 3 年试验中,新粮207、九圣禾 D1608 和兴木 2110 均较 2 个对照品种增产,较新冬 18 号(CK1)增产 3.24%~12.30%,较新冬 33 号(CK2)增产6.78%~13.46%,石冬 1131 较 CK2 增产1.46%~11.41%。因此,新粮 207、九圣禾 D1608、兴木 2110、石冬 1131 可以在新疆北部进一步扩大种植示范面积,以期加快品种审定进度。  相似文献   
105.
为探讨我国近海蛸亚科(Octopodinae)动物的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通过PCR扩增得到了东海区蛸亚科2属12种蛸类的线粒体COⅡ基因部分序列。纯化后测序,利用多个生物软件对序列变异和碱基组成进行分析。Kimura双参数法计算遗传距离,并结合GenBank上相关头足类同源序列构建NJ、UPGMA系统树。结果表明,蛸类COⅡ基因符合一般线粒体基因A+T含量较高的特点,有较为明显的反G偏倚。其变异位点较多的集中在第三位,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变异位点较少。遗传距离分析表明,所得物种的遗传距离介于0.000与0.232 3之间,且大多位于0.140 0~0.200 0之间。聚类分析表明,所研究蛸类被明显地聚为两大类,即以真蛸为代表的长腕类和以砂蛸为代表的短腕类,证明了蛸属的非单系性。探讨了部分蛸类的分类地位,并就COⅡ基因在头足类系统进化研究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6.
在高原地区退耕还草示范种植中,利用牧区广泛种植的一年生禾本科牧草燕麦Avena sativa与进口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细茎冰草Efymus trachycaulum混播。结果表明:燕麦和细茎冰草混播既能克服单一种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时的杂草危害问题,也能使退耕当年就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解决了种植当年的收成问题,使项目建设的效益及早得到体现。第1年燕麦开花期鲜草产量为2.49 kg/m2, 细茎冰草第2年能够良好生长,第2年细茎冰草开花期鲜草产量为1.48 kg/m2,生长后期鲜草产量为1.76 kg/m2。  相似文献   
107.
褪黑素在园艺产品保鲜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褪黑素在植物中具有调控生长发育、提高抗逆性和延缓衰老等生理功能.随着褪黑素在植物领域的相关研究日益增多,人们对褪黑素在蔬菜、水果和切花等鲜活园艺产品保鲜中的作用及其应用研究也陆续有文献报道.简要述评了褪黑素在园艺产品保鲜中清除细胞内自由基、保持细胞膜完整、调控果实成熟、延缓叶片衰老以及提高抗逆性等主要生理作用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8.
如今,我国农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农作物产量有所提高,而且起到了保护环境的效果,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时期,植物保护理念被落实在可持续发展中,对植物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进行解析,只有协调好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9.
为明确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体温在常年发生区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5—2016年采用直接抓取和网捕方法在天津市北大港蝗区捕捉东亚飞蝗的秋蝗和夏蝗,测量其瞬时体温以及周围4类8个环境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东亚飞蝗体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东亚飞蝗白天体温比夜间高,平均体温高于26.5℃;且体温在白天出现2次高峰,分别是上午11点左右的49.0℃和下午14点左右的47.2℃。无论是夏蝗还是秋蝗,其体温均随着龄期增加呈现上升趋势,2~5龄蝗蝻、成虫的平均体温依次为36.9、37.0、37.6、37.2、38.0℃。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冠层温度是影响飞蝗体温的关键因子,飞蝗所处地面温度对其体温影响最大;风速和植株高度是影响飞蝗体温的重要分因子;植株高度与体温成负相关。表明植被冠层温度与东亚飞蝗的体温变化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0.
绿僵菌防治草原蝗虫效果显著,其在草原田间的存活能力影响其持续控害效果。除了侵染昆虫,绿僵菌还具有在植物根际宿存和根内生的生活方式,但相关宿存规律和内生性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研究了绿僵菌在内蒙古草原两种优势种植物羊草和克氏针茅根际的种群数量变化并对其在这两种草的根内宿存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干旱的内蒙古草原,绿僵菌施用后种群数量在30 d内快速下降,但能够以低密度在羊草、克氏针茅根际土壤中至少延续宿存75 d,羊草根际环境比较利于绿僵菌生存。对菌株egfp基因标记的特异PCR检测证明了绿僵菌在羊草和克氏针茅根内宿存。试验数据为指导植保生物防治中充分利用绿僵菌的昆虫病原性和植物内生特性提供理论基础,也将成为绿僵菌物种生活方式多样性、与植物互作及共进化研究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