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6篇
  24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2 毫秒
71.
华北平原夏玉米氮利用效率的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玉米品种氮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遗传参数,本试验选择20个具不同氮利用效率的单交种在华北平原的2个地点同期进行试验,氮肥处理设高氮(施氮,折合纯氮225 kg/hm2)和低氮(不施氮,其地块经过连续2年耕种使氮素耗竭)2个水平。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低氮水平下的平均产量比高氮降低了22.6%,从8.45 t/hm2降低到6.45 t/hm2,穗粒数减少幅度较大为17.12%;而千粒重、出籽率、干物质含量、株穗率、籽粒含油率、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在2个氮水平下的平均表现相近。2个试验点的联合方差分析表明,以上大部分籽粒性状的遗传方差在2个氮水平下均达到显著水平;所有性状的基因型×氮的互作方差都不显著。在2种氮水平下,籽粒淀粉含量与籽粒含油率及籽粒蛋白质含量间都表现出显著负相关,籽粒含油率与蛋白质含量表现出较弱的正相关。高氮和低氮水平下的产量表型相关系数为0.759,表明可以在高氮水平进行氮高效品种的筛选。  相似文献   
72.
专用肥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马铃薯的吸肥特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状况 ,科学配制而成的马铃薯专用肥 ,每公顷施75 0kg专用肥 ,比常规施肥 ,无论生育状况、产量、品质还是商品性均明显提高 ,其效益增加显著。Ⅰ型专用肥、Ⅱ型专用肥和Ⅲ型专用肥分别比常规施肥每公顷增产 5 45 6、 6 0 6 0和 75 75kg ,增产幅度分别为 2 0 4 7%、 2 2 72 %和 2 8 4 0 % ;增值分别为 2 0 2 6 5元、 3979 5元和 4 811元 ,增值幅度分别为 2 5 3%、 5 0 0 %和 6 0 0 %。  相似文献   
73.
滴灌条件下玉米不同水肥因子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为供试作物,在阜新国家旱农示范区采用“311-B”最优混合设计进行水肥试验,探讨了滴灌条件下水、肥交互作用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氮肥用量,其次是磷肥。仅从产量角度评价,以高氮肥用量、低磷肥用量和丰富灌水量为该试验水肥调控的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74.
辽河平原不同土壤类型玉米施用钾肥及微肥效果的研究孙文涛肖千明娄春荣陈平孙立平(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110161)辽河平原位于东北松辽大平原的南端,是辽宁省主要的玉米产区,也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目前在农业生产中,一切增产措施基本上是耗地措施,且不考...  相似文献   
75.
为了研究玉米补充灌溉的最佳时间和增产效果,采用田间微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补充灌溉对玉米叶片生理特性(叶绿素、SOD、POD、MDA、可溶性蛋白)、根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试验区最佳灌溉时间为玉米生育后期;2在灌浆期补灌一次即能起到显著的增产效果;3全生育期灌溉可增产6.36%,但灌溉水利用率较低。得出结论,最佳补充灌溉方式为抽雄和灌浆期各补充灌溉一次。  相似文献   
76.
黄石地区市场上以前销售的厚皮甜瓜均是从新疆、青海、海南等外地调运来的,本地区没有种植过厚皮甜瓜。经过多年的示范试验,通过筛选优良品种,选择最佳播种期,改进栽培管理技术,黄石地区种植厚皮甜瓜喜获成功,甜瓜单季每667 m^(2)产量达到3000 kg,产量高。免耕、连作技术节约了化肥、农药、人工,由于就地种植,就近销售,商品瓜不需提前采收,成熟度更高,口感更好,更新鲜,货架期更长,同时可在大棚长时间挂果,分期分批采收销售,延长销售期,减轻销售压力,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7.
吴长荣  代胜  梁龙飞  孙文涛  彭超  陈超  郝俊 《草业学报》2021,30(10):169-17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青贮添加剂对构树青贮营养价值、发酵品质以及氮组分和蛋白酶的动态影响.晾晒1.5 h后将糖蜜添加到构树原料中作为对照组(CK),再在CK的基础上分别添加甲酸(FA)、纤维素酶(CE)和乳酸菌(LB).分别在青贮0、3、7、15、30和45 d测定氮组分和酶活性动态变化,45 d后测其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结果表明:相对于CK,FA、LB和CE组的干物质、粗蛋白、乳酸和乙酸含量增加,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丙酸含量、pH和氨态氮/总氮降低(P<0.05);pH值、总氮含量、酸性蛋白酶、羧基肽酶和氨基肽酶活性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非蛋白氮、氨态氮、游离氨基酸随青贮时间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且FA、LB和CE组在不同时间段较CK组均降低(P<0.05);肽氮含量随时间延长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且FA、LB和CE组在不同时间段较CK组有所增加.结合隶属函数分析得出不同添加剂处理的构树青贮饲料综合营养价值从高到低为:LB组>CE组>FA组>CK.  相似文献   
78.
以滇型三系杂交粳稻滇杂37、常规粳稻CR -4 -9为研究材料,设每公顷栽12万、18万、24万、30万和36万穴5个密度水平,单本移栽,研究超稀移栽条件下高原粳稻产量和其它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产量随密度增加逐渐增加,至30万穴/hm2密度水平产量达到最大值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分别为13.90和11.62 t/hm2,之后产量缓慢下降,2个品种的产量与密度回归模型分别为yA1=10.1520+1.8853x -0.230 7x2和yA2=9.5980+1.0613x -0.1407x2;2个品种每公顷30万穴比12万穴分别增产18.20%和10.24%,达极显著水平;单株有效穗数、单株生产力、成穗率与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数分别与密度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超稀条件下,生育进程推迟2~6d.高原粳稻在适当的低密度水平下可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7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素水平(0、150、200、250、300、400 kg/hm~2)对春玉米植株地上部分吸氮量、农田矿质氮平衡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矿质氮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硝态氮在20~40 cm和100~120cm各有1个积累峰值。在0~40 cm土层深度内,N0和N150处理铵态氮含量低于其他处理。当施氮量264.16 kg/hm~2时,玉米植株吸氮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当施氮量≥264.16 kg/hm~2时,施氮量对玉米植株吸氮量增加不显著(p0.01)。0~120cm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施氮量呈正相关,当施氮量221.36 kg/hm~2时,氮肥供应不足。本试验条件下,化学氮肥施用阈值为221.36~264.16 kg/hm~2,最高产量施氮量为252.93 kg/hm~2。  相似文献   
8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抽雄期后不同灌水量对玉米穗位叶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亏缺时,玉米叶片叶肉细胞皱缩,细胞的“花环型”结构消失;细胞壁变窄,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叶绿体形状发生变化,从细胞边缘向中央漂移,膜解体破裂;线粒体内外膜和脊模糊,线粒体外膜膨大或破裂;片层结构混乱,基质片层向叶绿体两端拉伸并出现断裂.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叶肉细胞的“花环型”结构清晰可见;细胞壁结构层次清晰,细胞壁的超微结构特征明显;叶绿体外膜逐渐变得清晰,呈长椭圆形或梭形,紧贴细胞壁,被膜清晰;线粒体成规则的圆球形或椭圆形,双层被膜结构完整,内脊清晰;片层增厚,结构逐渐完整且有规律的排列,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清晰可见.综上可见,水分胁迫对玉米生育后期有较大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玉米早衰现象,产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