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6篇
  24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滇杂32"单产超14.9t/hm2分蘖成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原优质杂交粳稻滇杂32进行高产栽培研究,实收产量14.902t/hm 2。攻关田分蘖成穗的分析结果表明:滇杂32高产需要较多的有效穗(469.7万穗h/m 2)和较高成穗率(83.30%);分蘖成穗的经济产量是构成产量的主体,占88.86%,又以一、二次分蘖成穗所占比例较大,分别占33.32%和42.96%;单株经济产量与单株有效穗数(0.955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0.3406)、穗实粒数(0.3512)呈显著正相关。提出了滇杂32高产栽培的重点是促进低节位分蘖发生和成穗;协调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从而获取最大群体效益。  相似文献   
42.
利用GALLUS设备,以新鲜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适当加入农作物废弃物为辅料,通过人为调控技术使发酵过程顺利进行,研究温度、水分、C/N比,发酵时间和pH值等工艺参数的特征及对发酵的影响,最终生产出性能稳定,酸碱值近乎中性的高效有机肥.  相似文献   
43.
滇杂32在云南保山的种植表现及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杂32系由云南农业大学育成的粳杂新组合,本文总结了滇杂32在云南省保山市的种植表现和超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4.
辽西石灰性褐土不同施氮模式下的土壤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效施肥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施氮模式下的辽西石灰性褐土土壤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明显提高0~2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随着土层加深,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降低,速效钾含量变化较小。随着生育期推进,0~20 cm土层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高峰出现在拔节期或大喇叭口期;20~40 cm土层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保持稳定,速效钾含量呈降低-升高-降低趋势,高峰出现在大喇叭口-灌浆期内;40~60 cm土层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呈降低-升高-降低趋势,高峰分别出现在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随着土层加深,土壤pH值升高。施氮降低了0~20 cm土层的pH值,而对20~40cm和40~60 cm土层的pH值无影响。随着生育期推进,0~20 cm土层的pH值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20~40 cm和40~60 cm土层的pH值保持稳定。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特征因施氮模式而异。与其它施氮模式相比,二次追肥和一次深施的施氮模式能够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提供玉米较充足的有效养分,满足植株的生理需求。综合考虑土壤养分动态特性、产量性状、产投比、氮肥农学效率等因素,初步筛选出二次追肥和一次深施为辽西春玉米生产中的高效施氮模式。  相似文献   
45.
<正>食物安全与营养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安危。食物安全固然要抓市场、抓流通渠道,抓消费环节,但如果源头的安全没有管好,等到进入流通环节快吃到嘴里了才去监管,就为时过晚。因此,根本性的一条还是要从生产这个源头抓起,而最关键的是抓好生产环节的用肥用药。雷力海藻肥的核心物质是纯天然的海藻提取物,主要原料选自天然海藻,经过特殊生化工艺处理,提取出精华物质,极大地保留了天然活性组分。这一"蓝色"技术  相似文献   
46.
隽英华  田路路  刘艳  宫亮  孙文涛 《土壤》2020,52(2):262-270
为深入了解非生长季农田土壤有机氮库组成及转化特征,采用Bremner氮素分级法研究了室内模拟冻融条件下(冻融温度、冻融频数、水分含量)农田黑土有机氮组分含量的变化行为。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对农田黑土有机氮组分及其转化过程影响显著,氨态氮和氨基酸氮是土壤酸解有机氮的主要组分。随着冻结温度降低,土壤氨基酸氮含量显著增加,氨态氮和未知氮含量均显著降低,而氨基糖氮含量变化行为因融化温度而异。随着融化温度升高,土壤酸解有机氮组分无规律性变化。随着冻融频数增加,冻融土壤氨基酸氮含量显著降低,未知氮含量显著增加,氨态氮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而氨基糖氮含量则无显著性变化。随着水分含量增加,冻融土壤氨态氮和未知氮含量均显著增加,这与氨基酸氮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而氨基糖氮含量则无显著性变化。可见,较大的冻融温差、适宜的冻融频数和水分含量是影响土壤有机氮库转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冻融作用能够提高土壤酸解有机氮中氨态氮和氨基酸氮的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增加土壤可矿化氮量,促进土壤氮素转化,有利于土壤有效氮的累积,为春季作物生长提供足够的氮素。  相似文献   
47.
中方钾肥联合谈判小组与BPC在春耕到来之前达成协议,这对中国市场来说,不仅避免了全球钾肥价格继续上涨对谈判带来更大的压力,而且为春耕复合肥市场明朗了定价趋势。与2010年中国钾肥进口大合同价格相比,2011年上半年的合同价格提高了50美元/吨.但无论从市场趋势还是需求心理的角度讲,这个上涨幅度是相对合理的。从国际大环境来看。  相似文献   
48.
孙文涛 《中国农资》2011,(49):18-18
从2001年和江两开门子肥业集团开始合作到现在,唐琳的公司从刚开始年销售几百吨到现在的6000吨。成了开门子肥料在赣县最大的代理商。  相似文献   
49.
对高原杂交粳稻滇杂32进行秧龄和密度的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探讨该品种在保山市适宜区种植的最佳秧龄和密度.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秧龄、密度及秧龄与密度的互作均达极显著差异.以秧龄30天、密度30.0万丛/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以秧龄45天、密度22.52万丛/hm2的处理产量最低.对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有效穗的高低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产量随秧龄的增大而降低,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50.
辽西半干旱区水肥耦合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311-B最优D饱和设计和旱棚微区试验的方法,于2003~2006年在辽西半干旱区开展了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春玉米产量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对产量的作用最大,磷肥次之,水分最小;水肥耦合效应大小顺序为:磷水耦合>氮磷耦合>氮水耦合;获得最高产量14298.36kg/hm2的施氮量为285.49kg/hm2,施磷量为128.79kg/hm2,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69.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