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8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香樟扦插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Presl),樟科(Lauraceae)樟属(Cinnamomum Trew)的优良速生阔叶树种,且材质珍贵,广泛用于城镇的园林绿化和山区造林.  相似文献   
52.
余甘子营养(化学)成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53.
余甘子优良类型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坡耕地竹园、茶园、柑橘、板栗和板栗退耕等5种不同治理模式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特征进行定位研究,研究表明:(1)枝叶繁茂的竹林的土壤容重小于茶园、板栗林间作、板栗退耕和柑橘林等林地相应土层的容重。并且各区土壤容重也都呈现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增大的趋势。(2)各试验模式土壤孔隙度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均表现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板栗间作模式的土壤孔隙度则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变化动态。(3)土壤的含水量的变化与月降雨量的分配情况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降雨量大的月份其土壤含水量就高,降雨量少的月份其土壤含水量就相对较低。(4)同一种林型0~6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竹园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其它类型林地的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55.
余甘子离体快速繁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甘子 (PhyllanthusemblicaL .)为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叶下珠属 (Phyllanthus)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地区[1] 。余甘子果可生食、渍制或榨取果汁 ,果具清热解毒、降血压、防治肝胆病、收敛止泻作用 ,是重要的中药材和制药原料[2 ] ,同时树皮为重要的栲胶原料。余甘子在干热河谷、石质山地等生态脆弱区已作为优良的生态经济兼用造林树种。我国余甘子良种化起步晚 ,虽然只有少数地区开始采用良种 ,但发展势头很快。近几年引进的国外品种已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生长…  相似文献   
56.
3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花粉活力与显微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薄壳山核桃无性系5号、27号、35号花粉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处理方式、不同采摘时期和不同出粉次数下的花粉活力,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花粉形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不同采摘时间和不同出粉次数下收集的同一薄壳山核桃无性系花粉,其活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个无性系花粉极轴长(P)和赤道轴长(E)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花粉粒形状均为扁球形,具有3个萌发孔,均匀分布在赤道面上;3个无性系花粉赤道面观均呈椭圆形,无性系5号和27号极面观呈近圆形,而无性系35号极面观呈近三角形;3个无性系花粉表面呈颗粒状纹饰,均匀分布着颗粒状的突起,表面纹饰差异不明显。通过研究薄壳山核桃花粉的超显微结构,可为薄壳山核桃品种的起源、演化以及种类间亲缘关系等提供孢粉学依据,为薄壳山核桃的新品种选育、杂交育种奠定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57.
油茶树体对氮磷钾元素年吸收和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5年生油茶为试材,研究了树体对大量矿质元素氮、磷、钾元素的年吸收和积累规律。结果表明:油茶年发育周期中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量分别为44.05、5.50、23.31 g.株-1,吸收比例约为8∶1∶4。抽梢期(4月)至果实发育期(7月)是油茶吸收氮、钾元素的活跃时期,该段时期内的积累量超过了年积累量的50.00%,其中的氮、钾元素分别有43.64%和26.97%被根系所利用;植株对磷元素的积累量在4月至10月没有明显的起伏,从果实发育期(7月)至成熟期(10月)这段时间内,植株磷元素的积累量达到2.63 g,其中35.36%保留在根系中。油茶叶片、枝干和根系中氮、磷、钾元素含量高低顺序为氮>钾>磷,成熟果实中为钾>氮>磷;在新梢期(4月),根系中的磷、钾元素向叶片和新梢进行了部分转运,而在果实膨大、成熟期,钾元素从枝干和叶片转运至果实中。  相似文献   
58.
油茶长林系列良种分类系统检索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油茶产业上品种混乱的现状,参考二元分类法,主要根据叶形、冠形、果形、果色等生产上易于识别的形态特征,编写了长林系列13个通过审批的油茶良种的检索表,有效实现了各个品种的准确鉴别,从而实现在生产上方便、快捷的鉴别品种,达到减少种植者经济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59.
余甘子下胚轴离体培养中的器官形成与植株再生(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海涛  刘永立  姚小华 《果树学报》2006,23(4):623-626,F0003
以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诱导形成不定芽,探讨不同激素组合对下胚轴器官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以期建立有效的再生体系,为以后的遗传转化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附加0.1μmol/LNAA、5μmol/LBA和30g/L蔗糖MS培养基上培养,5周后不定芽再生频率达87.5%,平均每个外植体再生芽数为9.7个,为最佳组合。将分化的不定芽转移至含有10μmol/LIBA的MS培养基上,5周后生根,发育成健康的植株,生根率在29.2%。  相似文献   
60.
为了给油茶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以浙江省金华市东方红林场6个普通油茶杂交组合子代林为试材,分析了幼林家系树高、地径和冠幅的遗传变异规律,估算了油茶亲本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和冠幅在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树高、地径和冠幅皆存在显著的GCA和SCA效应,其中地径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为主、非加性效应次之,树高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程度相当,1年生林冠幅受加性效应控制为主,2年生林分则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程度相当。亲本中‘长林10号’的地径和冠幅的一般配合力最高,‘长林81号’的树高一般配合力最高,‘长林10号’和‘长林81号’为优良亲本。根据GCA和SCA,确定树高、地径的最优组合为‘长林10号’ב长林81号’,树高、冠幅的最优组合为‘长林10号’ב长林53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