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滞育和滞育后越北腹露蝗卵血淋巴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31种游离氨基酸.滞育解除后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增加,但精氨酸、鸟氨酸、γ-氨基丁酸、胱硫醚和瓜氨酸的含量却显著下降,比滞育期分别减少88.99%、76.15%、78.15%、100.00%和100.00%. 游离氨基酸总含量的增加可能是用于合成胚胎发育所需的蛋白质;而精氨酸,鸟氨酸,γ-氨基丁酸,胱硫醚,瓜氨酸含量的下降意味着滞育即将解除.滞育期间,精氨酸、鸟氨酸、丝氨酸、脯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保持着较高的含量,说明这些氨基酸可能是重要的耐寒物质.与多数滞育昆虫不同的是,精氨酸在滞育期含量最高,脯氨酸在滞育后的胚胎发育期含量最高,表明具有专性滞育特性的越北腹露蝗有着自己独特的氨基酸代谢机制.  相似文献   
22.
在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nsis Will.)成虫期间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饲养,观察其卵巢发育和生殖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取食枫杨、桑树的卵巢发育时间分别在 2004- 06- 18 至 2004- 06- 21,2004- 06-20~22,取食假蒌、白兰的卵巢发育时间在 2004- 06- 28 至 2004- 07- 01;取食上述 4 种植物的蝗虫产卵时间分别在 2004- 08- 05 至 2004- 08- 07,2004- 08- 06~08,2004- 08- 29 至 2004- 09- 02,2004- 08- 31 至 2004- 09- 02;卵巢发育历期分别为 45.75,46.50,61.25,62.25 d;每头雌蝗产下的平均卵块数分别为 1.6,1.4,0.85,0.7 块。平均卵粒数分别为 38.2,31.8,20.2,14.2 粒。说明取食枫杨和桑树有利于越北腹露蝗的卵巢发育和生殖,并且成虫营养对越北腹露蝗卵巢发育和生殖力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广州市危害园林植物的天蛾种类及其寄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市危害园林植物的42种天蛾进行了报道,它们分属5个亚科,21个属. 其中,面形天蛾亚科(Acherontiinae)3属5种,云纹天蛾亚科(Ambulicinae)5属10种,透翅天蛾亚科(Sesiinae)1属1种,蜂形天蛾亚科(Philampelinae)7属13种,斜纹天蛾亚科(Choerocampinae)4属13种,并记述了其分布及主要寄主.  相似文献   
24.
论述了越北腹露蝗在英德市桑园的发生危害情况 ,对其暴发成因进行了分析 ,认为其暴发成因主要是该蝗虫源累积、适生环境、传播特性及桑园特殊的生态环境等因素 ,并据此提出了防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5.
硫氰酸化合物广泛地存在于十字花科作物中,一些研究指出它与这些作物呈现出甲状腺素活性和对某些虫害的发生有关。本研究测定了国内常见的五种十字花科蔬菜中SCN-的含量.同时对此分析方法的适宜条件进行了模索,提供了一种较为简便快速测定SCN-的分析方法。在0.5M HNO:介质中,过量的Fe~(3+)SCN-反应显色,反应混合物的入max为460 nm,测定范围:0~2.0ug/ml(KSCN),相关系数r=0.9994,最低检出限:04ug/ml(KSCN)  相似文献   
26.
应用枫杨防治有害生物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枫杨Pteroarya stenoptera C.DC起源于中国,现在在其它一些国家亦发现有这种植物的分布。枫杨作为传统的中药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同时对一些有害生物如血吸虫的中间寄主钉螺Orcomelania hupensis和一些鳞翅目昆虫具毒杀和化感作用,对一些害虫如棉铃虫Helicorverpa armigera(Httbner)和直翅目腹露蝗属Fnuhstoriola spp昆虫具有引诱作用。现在枫杨的毒性作用和诱集效应已经运用到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当中。本文对枫杨的研究前景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7.
捕食性蝽类人工饲养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杂食性蝽类中,有很多在害虫生物防治中颇具应用前景。为此,综述了利用人工饲料及其产卵基质饲养捕食性蝽类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各种饲养技术的优、劣做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一种外来的小型蜂类入侵我国台湾省和广东省,对大量栽种作为行道树和庭园绿化的刺桐属(Erythrina)植物造成重大为害.经鉴定该小蜂为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在台湾称为刺桐釉小蜂.刺桐姬小蜂属膜翅目寡节小蜂科(姬小蜂科)啮小蜂亚科,原产地未明确,但很可能是非洲.标本采自非洲的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法属留里旺岛和亚洲的新加坡.2004年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研究院(CSIRO)的Kim等定为新种.该小蜂2003年开始在台湾省发现,2005年在广东省深圳市发现.在夏威夷群岛,2005年4~7月在瓦胡岛(Oahu)等4个岛屿相继发现.该蜂是Quadrastichus 属中首次发现的造瘿者.Quadrastichus属中大多数种为肉食性,是一些昆虫的天敌.鉴于刺桐姬小蜂已入侵中国内地,并在深圳市造成局部为害,现对该小蜂进行简要的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节瓜蓟马是世界性的重要害虫 ,每年给瓜类和茄类的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本文就节瓜蓟马的危害情况和目前的防治措施作一个综述 ,并提出合理的配套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0.
性信息素对小菜蛾种群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性信息素研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性活动规律及种群控制的结果表明,其性活动主要在18:00-24:00时这一时段,18:00-20:00时活动最频繁。性诱有效距离20-25米。在小菜蛾种群密度较低的情况下(4.32头/棵菜心,平均诱蛾115头/天),性信息素对害虫种群有较好的控制作用,14天后诱杀效果达56.62%;而在中等或较高密度下,效果则不理想。性干扰提高诱杀效果17.99%,对雄蛾定向抑制率为68.6%。因此,性信息素的应用是小菜蛾综合防治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