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通过向次生林引入红松种群扩散林,对目标林分形成持续的红松种源供给,建立红松种群及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恢复的高效、低碳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次生林红松天然更新受林分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的显著影响,松鼠搬运松塔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半径120~160 m范围。实现红松种群700株/hm2的恢复目标,需要红松种群扩散林的密度是74株/hm2,红松种群扩散林的面积约为目标林分面积的18.5%。  相似文献   
122.
为了探究蛋氨酸硒的不同施入方式对南瓜生长、光合特性、果实品质、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为大田南瓜的富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蛋氨酸硒为外源硒处理南瓜,分别采用不施硒(CK)、土壤施硒(T1)、叶面施硒(T2)以及土壤与叶面结合施硒(T3)的施硒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南瓜生长、光合、品质、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T3处理下的南瓜主蔓长、最大叶长、叶片数均显著高于CK,根系生物量均显著增加,T1、T2、T3南瓜根系活力分别较CK提高97.30%、78.38%、145.95%,T2处理南瓜叶片的SPAD值开花期、果实膨大期、结果期分别较CK提高35.73%、26.08%、19.44%,不同施硒处理均可以提高南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其中T2、T3处理下南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CK。不同施硒处理可以增加土壤酶活性,T1、T2、T3处理下的脲酶活性均分别较CK提高34.65%、24.75%、28.71%。土壤纤维素酶活性T1处理和T3处理较CK提高23.65%、11.62%;土壤...  相似文献   
123.
通过红松净光合速率测定建立红松净光合速率回归复合模型,红松幼树的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呈非线性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线性正相关;叶片温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较大,与净光合速率呈非线性负相关。以该模型依据自然环境因子估算的红松幼树光补偿点的变动范围为0~108μmol/m2·s。次生林主林层的树种组成、树冠分布及郁闭度,影响林内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盖度和光辐射强度,光合有效辐射大于100.0μmol/m2·s适合红松幼树生长的地段仅占林地面积的14.0%~22.0%。造林5年后红松幼树仍未摆脱灌木和草本层的影响,缺乏后续透光抚育使红松幼林在造林13年后的保存率仅有8.0%~26.8%。同时,狍、鹿啃食红松嫩枝反复形成28.4%~38.1%的断头率,影响红松幼树的生长演替进程也是造成保存率降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4.
叶林  李巍巍  于添  葛奕男 《林业科技》2023,(3):18-22+17
通过次生林林分选择、播种点选择和防护罩的应用,研制红松近自然直播造林配套技术,优化红松直播造林工艺流程,免除整地、幼林抚育作业环节,增加工艺流程的可操作性、大幅提高作业效率,与植苗造林相比每公顷用工量降低81%、造林成本降低61.5%。通过应用改良的防护罩,鼠害防治有效率达到100%,解决了红松直播造林鼠害防治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125.
李海俊  张莹  高富成  穆晓国  高虎  叶林 《核农学报》2023,(10):2052-2062
为探明宁夏菜心产生连作障碍的原因,本研究以种植1年菜心及其根际土壤为对照,测定连作3、6和9年菜心根际土壤的理化性状、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变化以及菜心的农艺性状和品质。结果表明,长期连作(连作9年)导致菜心土壤容重、电导率、全氮、速效钾含量显著升高,在连作9年时土壤容重达1.33 g·cm-3,与对照相比,电导率和全氮含量上升了34.21%和54.29%,速效钾含量升高了2.41倍;而pH值、总有机碳、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显著下降,连作9年时,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下降了26.55%和26.07%。长期连作菜心根际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连作9年时最低,分别下降了55.43%、59.28%、33.73%、52.37%,而脲酶活性在连作6年土壤中最高。此外,长期连作改变了菜心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细菌群落丰富度下降,多样性上升,而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下降。随着连作年限增加,菜心薹长、茎粗、地上部干鲜重、根干鲜重以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连作9年时分别较对照下降了39%、18%、26%、22%、2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