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18篇
  11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磺胺二甲嘧啶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本研究将磺胺二甲嘧啶与人血清白蛋白、卵清白蛋白联接 ,分别作为免疫原、包被原 ,建立 EL ISA筛选方法 ,并利用杂交瘤技术 ,制备了分泌抗磺胺二甲嘧啶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经鉴定的单克隆抗体的蛋白亚型为 Ig G1 ;染色体数为 88~94条 ;分子量为 170 .2 KDa;亲和常数为 2 .5× 10 1 0 M- 1 ;与其他 6种磺胺药 (SDM、SDEP、SMM、SMZ、SD、SQ)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22.
考察的19个旱地春谷7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都较高,其中穗长、穗重、穗粒重、株草重的遗传变异系数大,相对遗传进度高;茎高、千粒重、生育期的遗传变异系数小,相对遗传进度低。产量与穗重、穗粒重、千粒重显著正相关,千粒重和生育期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穗重、穗粒重和穗长作为产量选择性状进行改良的前景广阔,在早代选择是有效的,通过稳重、穗粒重、加强对千粒重的正向选择有助于更好地选择高产基因型。  相似文献   
23.
陇糜9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粮草兼丰糜子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鉴定。该品种丰产性好,在3年31点(次)全国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148.5kg/hm^2,较统一对照榆糜3号增产6.51%,其中19点增产,增产点占总参试点的61.3%。  相似文献   
24.
陇谷六号是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用中间材料74H33-9-1作母本,农家品种等身齐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春谷良种,自199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定名,累计推广面积达22万hm2,2000年陇谷六号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25.
酒石酸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猪口服酒石酸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AIV),不同时间点采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残数法拟合药时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6头猪口服AIV(20mg/kg体重)后,其药动学表现有吸收因素二室模型特征.最佳药时曲线方程为:C=0.654·e-2.0593·t+0.981 3·e-3.0973·t-1.635 3·e-63.3197·t;吸收半衰期(t1/2Ka)为0.014 9±0.012 7 d,消除半衰期(t1/2ke)为0.1138±0.055 5 d,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604 5±0.068 3(μg/mL)·d.表明酒石酸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在猪体内吸收迅速,消除相对较慢.  相似文献   
26.
西北旱作区不同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对谷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垄膜覆盖沟播、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平铺穴播、全膜平铺沟播等4种地膜覆盖方式,研究了不同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对谷子光合作用、生长速度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种植提高了谷子生长期间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抽穗期,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的光合速率比露地种植的高9.8%~28.5%,水分利用效率比露地的提高3.0%~18.1%;同时,地膜覆盖种植明显加快了谷子生育期间的生长速度,在苗期至成熟期,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的平均生长速度较露地快28.7%~35.5%.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增产显著,产量在3 429.00~4 233.60kg·hm-2之间,比露地沟播种植方式增产30.87%~61.57%.  相似文献   
27.
用AMMI双标图分析糜子品种的产量稳定性及试点代表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准确评价基因型和环境互作效应对糜子品种产量稳定性及试点对品种分辨力的影响,采用AMMI模型结合双标图和稳定性参数Dg(e)对第8轮(2006—2008年)国家糜子(粳性)品种区域试验的6个品种和9个试点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交互效应(G×E)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环境效应占总变异的52.85%,G×E交互效应占6.26%,基因型效应占2.76%。交互效应中IPCA1、IPCA2、IPCA3解释了92.58%基因与环境互作信息。试验也表明不同糜子品种在各试点的稳定性及不同试点对糜子品种的分辨力差异较大。6个参试品种中,"榆糜3号"(CK)、"伊8414-1-2-1"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甘9109-6-1-1-2"、"固01-391"产量较高,但稳定性较差;"甘9133-1-3-4-1"稳产性好,但产量较低;"固02-25"产量低且稳定性差。在9个试点中,陕西府谷、宁夏同心、陕西榆林、内蒙赤峰4个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较强,宁夏固原、宁夏盐池、甘肃会宁、山西五寨、内蒙鄂尔多斯5个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较弱。  相似文献   
28.
陇糜17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晋黍8号为母本、宁糜16号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9年高级糜子品种区域试验主持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有关专家对包括陇糜17号在内的第十二轮国家糜子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的参试材料其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进行了鉴定评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文件:农学[2019] 27号):陇糜17号中熟,商品性状优良,增产增收潜力明显,适宜在内蒙古赤峰、鄂尔多斯、通辽、宁夏固原、贵州六盘水、山西大同、甘肃庆阳、平凉、白银、定西等地及其相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29.
[目的]为发酵过程的动态调控提供依据。[方法]以泰乐菌素发酵过程的各发酵条件参数为特征向量,研究利用贝叶斯方法来预测发酵过程终产量的准确度。[结果]通过用泰乐菌素发酵数据学习出的贝叶斯网络能较好地指导发酵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利用学习的贝叶斯网络能对发酵产物产量进行有效预测,对发酵过程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结论]贝叶斯网络在微生物发酵生产中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
重点发展复种糜谷等小秋作物是甘肃省旱作农业粮食增产的奋斗目标,针对陇东旱塬复种谷子栽培技术研究缺乏现状,对复种谷子的合理种植密度和适宜播种期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陇东旱塬区,复种谷子高产的适宜密度是60.0万~67.5万株/hm2;播种期越早越好,播期不能晚于7月上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