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7篇
综合类   1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生态相似性”营养保育策略的指导下,研究了武汉植物园迁地保护的樟科Lauraceae和木兰科Magnoliaceae 21种珍稀植物的营养状况,以及它们所生长土壤的营养条件。结果表明,土壤大量元素平均质量分数顺序为钙>镁>氮>钾>硫>磷。质量分数和元素顺序说明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磷钾较为缺乏。元素平均值、背景值以及氮、磷比值分析可以得出,植物体内的磷、硫以及氮较为缺乏。6种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顺序为氮>磷>钾>硫>钙>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对6种元素的需求顺序。针对21种植物叶片营养状况与土壤营养条件的关系,为确保珍稀植物“从种子到种子”的成功,建议适量增加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磷和钾。图1表6参17  相似文献   
22.
栗疫病菌菌株的毒性联合与毒性分离现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3个中国板栗居群的共18个栗疫病菌株进行单株及混合菌株的毒力评价,结果表明各单株毒力差异显著,混合菌株存在毒性联合与毒性分离现象。同一种群的组合中有64.4%为毒性联合,不同种群的组合其毒性分离率高达88%,同一种群组合的毒性联合强度比不同种群组合的毒性联合强度大,而不同种群组合的毒性分离强度比同一种群组合的毒性分离强度大。大多数组合的毒性联合或毒性分离的性状表达稳定。  相似文献   
23.
报道了武汉植物园当前主要病虫害白蚁、淡剑夜蛾、黄杨绢野螟、金星尺蠖、杜鹃冠网蝽、斜纹夜蛾、蚧壳虫、蚜虫、猕猴桃根结线虫、大叶黄杨叶斑病、牡丹黑斑病、月季黑斑病的危害状况、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4.
轮作对农田杂草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轮作对农田杂草的影响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阐明作物轮作在田间杂草管理中的作用,从轮作对杂草群落和杂草种子库的影响两个方面叙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总结了轮作对杂草影响研究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同时,分析了轮作影响农田杂草的可能机制,提出了研究过程中引起问题的部分原因。另外,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指出深入研究不同轮作条件下杂草群落和杂草种子库动态规律是今后的研究重点,统一研究方法、完善研究过程中应用的关键技术是研究过程中应重视的问题,关键机制研究和应用研究是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5.
杨树人工林营养及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本文对杨树人工林的土壤养分供应能力、杨树对养分的需求规律、树体的营养诊断、肥料的施用时期、方法、种类及用量等进行了简要探讨,建议在我国加强杨树养分需求规律研究,尽快建立杨树植物营养诊断标准体系,构建基于3S技术的杨树人工林营养管理系统,加强长期种植杨树人工林对土壤属性、环境等方面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农业市场经济理论和规律、我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现状、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形势等的分析,阐述了中国农业发展中土地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7.
农田杂草土壤种子库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施肥模式对农田杂草土壤种子库的密度、物种组成、多样性等动态特征的影响,结合国际研究动态,就目前我国农田杂草土壤种子库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应加强在施肥条件下杂草种子的萌发、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变化机制、土壤种子库与地面杂草群落的相关性、土壤中杂草种子的遗传变异等4个方面的研究工作,深入探讨施肥模式对农田土壤种子库及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钾高效高增产潜力基因型和钾低效低增产潜力基因型棉花对低钾胁迫反应的差异。【方法】以筛选获得的钾高效高增产潜力棉花基因型103和钾低效低增产潜力棉花基因型122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不施钾和施钾(0.4 g•kg-1)处理进行全生育期试验。【结果】钾胁迫条件下,103生长状况良好,只有下部叶有轻微缺钾症状,122下部到中、上部叶片均有缺钾症状;103干物较重大,缺钾和施钾时其根系干重分别为122的1.07倍和1.26倍。说明103的根系发育较好,为其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103在缺钾和施钾时的主茎干重分别是122的1.13倍和1.07倍,说明103具有较强的运输功能。103干物质和钾素的分配主要供应棉桃,缺钾和施钾时103棉桃干重分别是122的2.58倍和1.90倍。缺钾时103棉桃钾素的积累量是122的1.98倍,施钾时122桃的钾积累量只有103的49.6%。而其它营养器官则相对较少,所以103对有机物和钾素的转运能力强、分配较为合理; 103钾素经济利用率高,是122的近2倍。【结论】钾高效高增产潜力棉花基因型103与钾低效低增产潜力棉花基因型122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钾素吸收、转运、分配和利用等方面的高效。  相似文献   
29.
植物钾效率及其评价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利  陈防  万开元 《土壤》2010,42(2):164-170
植物对K素的吸收和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在植物K素高效机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有关K素效率及其评价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简要综述了植物K素效率的概念、K素吸收效率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讨论了土壤K库、根系特征、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K素在植株和细胞水平的分配和再分配、其他离子对K离子的替代作用、收获指数、研究当中常用的K素效率的评价方法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介绍了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