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61.
奶牛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主要由于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常见产科疾病,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细菌感染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该病的分类比较复杂并缺乏准确性,为了确立一个统一明确的分类标准,国外学者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给出了一个清晰的定义,成为最新的国际通用分类标准。最新的细胞学诊断方法也得以建立,该方法是在没有明显的临床征状的情况下,通过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对子宫内膜炎进行早期诊断,已经得到国际上业内专家的认可并作为行业标准。抗菌药、中药、防腐消毒药、激素和中西药结合都可以用于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目前最有前景的治疗药物是生物制剂。文章根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分类方法、诊断、治疗与预防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2.
为评价乳痈康复膏的解热作用,以基质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和低、中、高剂量乳痈康复膏为试验组,对试验兔进行3 d涂抹。末次给药前24 h按0.4 mL/kg皮下注射松节油,末次给药后1 h、3 h、5 h、各测肛温1次,计算各组试验兔不同时间温度差。结果发现,末次给药3 h,阿司匹林组和乳痈康复膏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温差极显著(p<0.01)、乳痈康复膏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温差显著(p<0.05);末次给药5 h和7 h,阿司匹林组和乳痈康复膏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温差极显著(p<0.01)、乳痈康复膏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乳痈康复膏解热作用良好。  相似文献   
63.
<正>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s,DVH)的病原是鸭肝炎病毒(DHV),属微RNA病毒科,直径约为20~40 nm,在电镜下观察感染病毒细胞,细胞胞浆呈晶格状排列。DVH在加热56℃条件下加热60 min仍可存活,在62℃条件下加热30 min即可灭活,4℃下可存活2年,-20℃可存活9年。  相似文献   
64.
<正>痛风是一种由于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多发生于青年鸽和成年鸽,雏鸽也能发生,常见于饲喂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较高的鸽群。根据尿酸盐在鸽体内沉积部位的不同,鸽痛风分为内脏痛风和关节痛风两种,常见的是内脏痛风[1],也有内脏痛风并发关节痛风。本病多呈慢性经过,病鸽精神委顿,食欲减少、饮水增加,羽毛生长缓慢、松乱,贫血,病鸽逐渐消瘦和衰弱,部分有神经症状,多因麻痹而衰竭死亡,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65.
鸽子是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家禽品种。作为一种晚成鸟,其生长发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第1周嗉囊组织产生的鸽乳。鸽乳具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特点,并且鸽乳的形成涉及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其形成机制有2个生物过程,一是嗉囊表皮细胞的增殖脱落,二是细胞内营养物质的积累。在激素尤其是催乳素的刺激下,嗉囊细胞大量增殖,嗉囊表皮的增殖也受到非编码RNA的影响。同时,嗉囊表皮细胞中也合成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类等。当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水平时,表皮细胞发生凋亡,使富含营养物质的上皮细胞大量脱落,形成鸽乳。该文综述鸽子在繁殖周期内鸽乳的成分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进展,这对更好地了解晚成鸟的生理需求和人工嗉囊乳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发展鸽产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6.
<正>1引言在世界范围内,发酵技术应用于食品的加工和保存已历时久远。目前,该技术在调整饲料营养价值和畜产品产量方面的应用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固态发酵饲料(SFF)是由人工控制的,利用微生物发酵剂对饲料底物进行发酵,改变其营养特性、消化率、安全性和适口性而获得的产物。SFF可作为一种原料成分或商品饲料,它的大分子物质和抗营养因子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转变更易吸收且无毒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67.
正蹄病是影响奶牛养殖的三大疾病之一,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奶牛蹄病发病数也越来越多,给奶牛业带来巨大损失。了解病因和常用诊疗手段是降低和控制奶牛蹄病必不可少的条件。1蹄病病因学1.1遗传因素不同品种奶牛蹄病发病率也不相同,北美地区黑白花牛蹄病发生几率相对较少,荷斯坦奶牛蹄病发病几率相对较多。就蹄病本身而言,有些蹄病如趾骨畸形、内卷趾和螺旋形趾则具有明显的遗传性。1.2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68.
为评价乳痈康复膏的活血化淤作用,采用肾上腺素注射及冰水浴法制作哈白兔血瘀证模型,评价低、中、高剂量乳痈康复膏对模型动物血瘀状态的影响。结果发现,乳痈康复膏各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各项指标比模型组降低,红细胞电泳速度比模型组明显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比模型组降低。表明动物模型制作理想,不同剂量乳痈康复膏对血瘀证模型动物都有较好的活血化淤作用,可以降低血液黏度,明显改善模型动物血液流变性和血液微循环障碍,为用于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69.
研究了苦参碱(Matrine)对茶树5种炭疽菌:松针刺盘胞菌(Colletotrichum fioriniae)、胶胞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重庆炭疽菌(C. chongqingense)、喀斯特炭疽菌(C. karstii)、山茶炭疽菌(C.camelliae)的抑制作用,发现苦参碱对5种茶树炭疽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半最大效应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of maximal effect)分别为5.856、6.557、3.038、7.963和4.397 mg·mL-1。苦参碱对不同菌种的抑菌活性有明显差异,在低浓度(1~8 mg·mL-1)时,其对C. chongqingense与C. camelliae具有较好抑菌效果;浓度增加至22 mg·mL-1时,对5种炭疽菌的抑菌率均达95%以上。显微镜检发现,苦参碱对5种炭疽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存在明显影响,部分菌丝出现不规则膨大现象,分生孢子数随苦参碱浓度增大而减少,部分分生孢子形态出现扭曲变形。对病原菌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发现...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