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华美105是以自交系HA015为母本,以抗CMV的株系LR00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螺丝形羊角椒。早熟,从定植到始收45 d(天)左右,首花节位在第9~10节。植株健壮,生长势强,叶片小,节间短,耐低温弱光。连续坐果能力强,单株结果 25~30个,单果质量80~120 g,产量稳定在8 500 kg·(667 m~2)~(-1)以上。青熟果深渌色,老熟果红色,辣味中等,肉质脆嫩,市场接受度高。田间对CMV和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陇椒3号。适合北方早春、秋延后、越冬设施及南方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62.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典型草原区封育恢复中天然放牧草场,进行毛肉兼用细毛羊的暖季放牧试验.采用2×5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定不同放牧方式(不放牧,连续放牧,四区、五区、六区轮牧)及2种放牧强度(1.0,1.4 hm2/un.sh),运用酶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了围封过程中放牧绵羊对封育草场牧草细胞壁成分月动态变化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暖季放牧期内,不同放牧区牧草营养物质含量主要受到放牧方式的显著影响(P<0.05).具体表现为,不放牧处理牧草细胞壁有机物(OCW)含量始终显著低于各放牧处理,不同放牧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划区轮牧处理牧草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消化性部分且显著高于连续放牧处理;不放牧处理牧草始终保持着较高的Oa和较低的Ob,而连续放牧处理与其相反,各轮牧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轮牧处理总可消化养分(TDN)和代谢能(ME)含量较高,尤其在牧草生长旺盛期(八月份),六区轮牧放牧场牧草可利用营养物质含量最高,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6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三维模式下培养时间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酪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3头健康的3~5岁泌乳黑白花奶牛的乳腺组织,将BMECs经1代纯化后进行三维培养,在三维模式下分别培养3、5、7、9 d,测定BMECs中αs1-酪蛋白、β-酪蛋白、κ-酪蛋白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利用三维模式培养5 d的BMECsαs1-酪蛋白和κ-酪蛋白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培养3、7、9 d(P<0.01);利用三维模式培养5 d的BMECsβ-酪蛋白的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培养3、7 d(P<0.01),高于培养9 d,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三维模式下培养时间影响BMECs中αs1-酪蛋白、β-酪蛋白、κ-酪蛋白的基因表达量,本试验条件下最佳培养时间为5 d。  相似文献   
64.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不同地区种质资源在农艺性状上的遗传多样性,对来自国内318份油菜种质资源品种(系)的9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潜力,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枝高度,为0.555296;其次是一次有效分枝数,为0.450183;变异系数最小的是千粒重,为0.157786。在不同省份所提供的种质资源中,各性状平均值差异显著,而且不同省份的品种同一性状的变幅也不同;主花絮有效长度较长和有效角果数较多的品种主要出现在株高为160~179 cm的品种中;探索了初花期与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关系,并评价推荐了部分优良种质资源供育种应用。  相似文献   
65.
以洋葱品种"红贝特"为试材,设4个施氮水平处理N0、N1、N_2、N3,以CK为对照,测定了膜下滴灌洋葱的植株性状、鳞茎性状、品质和产量等指标,以探讨冀西北坝上地区地膜覆盖洋葱适宜的滴灌氮量,给当地洋葱施肥提供合理施肥依据。结果表明:处理N1的植株性状、鳞茎性状均显著高于CK,产量较CK提高12.26%;处理N1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较CK分别增加27.13%、8.16%、19.15%和60.71%,而硝酸盐含量CK较N1提高85.67%;在该试验条件下,洋葱获得最佳效益时的氮肥施用量和时期分别为苗期追N 31.5kg·hm~(-2),茎叶生长期追N 47.25kg·hm~(-2),鳞茎膨大初期追N 47.25kg·hm~(-2),鳞茎膨大中期追N 31.5kg·hm~(-2),并在整个生长时期配施P_2O_575kg·hm~(-2),配施K_2O 255kg·hm~(-2)。  相似文献   
66.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新疆天然甜型葡萄酒原料种植区域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吐鲁番的评价最高,其次为和田,昌吉为不适宜种植区.  相似文献   
67.
68.
沙地柏人工林和天然林风沙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固沙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沙地柏人工林和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灌丛下5个土层(0-100 cm)的土壤样品,分析其土壤颗粒组成及8个理化指标,探讨了沙地柏生长对风沙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粒度组成以砂粒(体积分数97.09%)为主,其次是粉粒和黏粒,并形成以中砂(50.26%)为主的单峰,土壤弱碱性,其养分含量整体水平低,且具有明显表层聚集现象。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粒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表现为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盐分含量与细沙物质(粒径<100μm)含量呈线性正相关,与粗砂物质(100~500μm)呈线性负相关。沙地柏生长对风沙土改良效果呈现出人工林16 a树龄优于7 a树龄,天然林地迎风坡优于背风坡。整体上,造林时间增加土壤颗粒的粗细分配趋于良好态势发展,土壤结构优化,土地荒漠化进程减缓。因此,沙地柏可作为毛乌素沙地生态恢复工程的优良灌木。  相似文献   
69.
不同啃食强度对沙拐枣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飞播区根据牧畜对沙拐枣啃食程度的不同,采用人工模拟放牧方法对牲畜啃食的绿色部分设置了10%、30%、50%、70%、90%、对照6种不同啃食强度处理,以探讨啃食强度对沙拐枣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0%啃食强度的生物量化90%的高121.37%,比对照高34.85%。沙拐枣的啃食强度在30%-50%时生物量最高,完全不利用或过度利用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0.
【目的】筛选具有拮抗甘蔗黑穗病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及促进植物生长特性的细菌,为甘蔗黑穗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和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出现黑穗病甘蔗株的根际土壤,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分离纯化获得拮抗菌株,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明确拮抗菌株的分类地位并分析其促生长特性;采用桶栽试验,研究筛选获得的优良拮抗菌株对甘蔗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分离纯化获得68株细菌菌株,其中7株(G1、G10、G12、G14、G20、G21和G23)对甘蔗黑穗病菌具有抑制效果。7株菌株具有产纤维素酶、产几丁质酶、分泌吲哚乙酸(IAA)、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ACC脱氨酶)、嗜铁能力、溶解有机磷、产蛋白酶及产氢氰酸(HCN)等不同程度的促进植物生长特性,特别是3株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菌株G1、G10和G23的综合效果更好。用拮抗能力较强的菌株G1、G10、G12和G23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桶栽试验结果表明,4株拮抗菌株处理均可有效抑制黑穗病的发生,提高甘蔗的出苗率和生物量,其中以菌株G23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结论】分离获得7株对甘蔗黑穗病菌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植物生长特性,其中以菌株G23的综合效果最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