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9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332篇
林业   231篇
农学   321篇
基础科学   199篇
  449篇
综合类   900篇
农作物   180篇
水产渔业   111篇
畜牧兽医   402篇
园艺   131篇
植物保护   19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5 毫秒
991.
【目的】揭示AtBT4在拟南芥抗灰葡萄孢中与SA、JA信号途经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RT-PCR技术,检测用SA、SA类似物BTH、JA、ACC及灰葡萄孢处理拟南芥野生型Col-0后其AtBT4的表达情况;检测经SA和JA处理后拟南芥SA、JA途径相关突变体AtBT4的表达情况;并检测接种灰葡萄孢后拟南芥野生型Col-0、bt4突变体和回复突变体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JA处理和接种灰葡萄孢后,拟南芥野生型Col-0中AtBT4的表达明显增强。但经JA处理后,JA不敏感突变体jar1的AtBT4表达变化趋势与野生型明显不同,AtBT4的表达水平不受JA诱导。SA信号途径相关突变体eds5、sid2和npr1中AtBT4的表达明显低于野生型,但变化趋势与野生型基本一致。bt4突变体中抗病相关基因PR1、PR4、PDF1.2和BIK1的表达明显低于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结论】AtBT4的表达受JA和灰葡萄孢的诱导,AtBT4突变影响抗病相关基因PR1、PR4、PDF1.2和BIK1的表达,AtBT4可能通过SA、JA信号途径影响拟南芥对灰葡萄孢的抗性。  相似文献   
992.
头孢噻呋在动物体内能被迅速地代谢成去呋喃甲酰基头孢噻呋(DFC),DFC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因此,在进行头孢噻呋的药动学研究时,均先将头孢噻呋转化成DFC,再测定DFC的量。目前,国内有学者对头孢噻呋对家畜家禽疾病的疗效和抗菌活性等进行研究;而药动学研究只有针对猪的研究,其采用的方法为微生物杯碟法。国内用HPLC外标检测头孢噻呋的药物残留仅停留在检测头孢噻呋原型上,国内尚未见对该药代谢产物DFC在动物体内含量的测定。本文对去呋喃甲酰基头孢噻呋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的测定进行讨论,为以后测定头孢噻呋在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建立试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3.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讨饲粮叶酸水平对1~15周龄鹅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酶活性及肝脏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在育雏期(1~4周龄)、育成期(5~15周龄)鹅饲粮中叶酸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用1日龄青农灰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试验鹅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1、2、4、8、16 mg/kg叶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5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叶酸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1~4周龄鹅平均日增重(P<0.05或P<0.01),显著降低1~4周龄鹅料重比(P<0.05),降低死淘率。2)饲粮添加叶酸能显著降低1~4周龄鹅血清葡萄糖含量(P<0.05),显著提高1~4周龄鹅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饲粮添加8 mg/kg叶酸可显著降低1~4周龄鹅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添加16 mg/kg叶酸可显著降低5~15周龄鹅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饲粮添加2~16 mg/kg叶酸可显著降低1~4周龄和5~15周龄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P<0.05)。3)饲粮添加1、2 mg/kg叶酸可显著提高1~4周龄鹅血清MTHFR活性(P<0.05),显著降低血清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活性(P<0.01,P<0.05),添加2 mg/kg叶酸可显著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P<0.05)。饲粮添加2 mg/kg叶酸可显著提高5~15周龄鹅血清M THFR活性(P<0.05)。4)1~4周龄,MTHFR基因表达量与M THFR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与DHFR活性显著负相关(P<0.05);5~15周龄,MTHFR基因表达量与MTHFR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负相关(P<0.05)。由以上结果可知:1)根据生长性能建立的回归方程得出,建议鹅饲粮中育雏期叶酸添加水平为2.45 mg/kg,育成期添加水平为2.08 mg/kg;添加叶酸可降低死淘率;2)叶酸水平对鹅血清生化指标和酶活性有重要的调控作用;3)叶酸对鹅肝脏中MTHFR基因的表达量有直接影响,MTHFR基因表达量与MTHFR、DH-FR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分光光度法,考察露兜果实浸膏的多酚含量及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并采用生物自显影技术.考察露兜果实浸膏对马铃薯炭疽病菌、草莓炭疽病菌及黄柏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露兜果实浸膏中多酚含量为152.6Ia,g/mg,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活性,且呈现量效关系:此外,还发现其对马铃薯炭疽病菌和草莓炭疽病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在已确定棉花施氮总量的基础上,2011年进一步进行了不同施氮时期对陆地棉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播前施150 kg·hm-2基肥和花铃期施150 kg·hm-2追肥的N3处理功能叶片的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在花铃期以后均处于较高水平,而叶面积指数则表现为蕾期和花铃期各追施150 kg·hm-2氮肥的N4处理自花铃期保持最高水平,其次为N3处理。N3处理抑制蕾铃的脱落,其蕾铃脱落率分别比N2、N4处理低48.98%和44.44%。各处理皮棉产量以N3处理最高,达1324.7 kg·hm-2,比施肥各处理的平均产量高出14.9%。  相似文献   
996.
Summary

Direct somatic embryogenesis and adventitious shoot formation were induced from immature axillary bud explants of Melastoma affine cultured on induction medium containing both naphthaleneacetic acid (NAA) and cytokinins. Among the cytokinins tested, thidiazuron (TDZ) played a greater role in the induction of somatic embryogenesis than 6-benzylaminopurine (BA) and kinetin (KT). Histological studies of paraffin sections showed that the same tissue from immature axillary buds produced different types of explants that developed floral primordia and vegetative bud primordia during the earlier and later flowering stages, respectively. These could result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pathways. Efficient mass propagation and plant regeneration systems were established for Melastoma affine.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探索天然产物Cedarmycins衍生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以α-亚甲基-β-羟甲基-γ-丁内酯为起始原料,经过与不同取代的羧酸缩合,合成了19个新的(4-亚甲基-5-羰基-3-四氢呋喃基)-苯甲酸甲酯衍生物。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衍生物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尤其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显示出很强的杀菌活性,其中化合物2e(R=2,4-2Cl)对这2种病菌的EC50值约为1.6 mg/L。  相似文献   
998.
低分子量有机酸强化烟草修复镉污染土壤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盆栽试验,以0.125mmol/kg EDTA为对照,研究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酒石酸、柠檬酸和草酸)在强化烟草修复镉污染土壤中应用的可行性。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均可显著降低土壤pH,提高镉的有效含量,酒石酸和草酸对镉在烟草中转运有抑制作用,柠檬酸在酸性土壤中促进镉在烟草中转运,在中性土壤中则起抑制作用。31.25mmol/kg LMWOA对烟草地上部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浓度的柠檬酸和草酸使酸性土壤中烟草地上部镉累积量分别提高42.95%和28.67%,柠檬酸还使中性土壤中烟草地上部镉的累积量提高40.91%,所有酒石酸处理镉在烟草地上部的累积量均降低,EDTA使酸性土壤中烟草地上部镉的累积量提高24.56%,对中性土壤中烟草地上部镉累积量的影响不显著。表明柠檬酸和草酸具有强化烟草地上部对镉的吸收、提高烟草提取土壤镉效率的作用,但要获得与EDTA相当的效果,需大大提高其用量,这必然导致修复成本大大提高,故不宜用于强化烟草修复镉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999.
不同种植作物对污灌区土壤铜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弄清在污灌区农田种植玉米、大豆、高粱、向日葵、菊花5种作物对土壤中铜形态的影响,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对种植前后不同形态铜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植5种作物后土壤可交换态铜的含量均有增加,玉米土壤增加率最高,达到25.67%;碳酸盐结合态铜、有机结合态铜含量大致都呈降低趋势,菊花土壤降低率最高,分别达到57.95%和58.6%;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的含量在种植玉米、大豆、向日葵后均有所增加,而种植高粱和菊花后有所降低;残留态铜的含量总体呈降低的趋势。在垂直深度上,可交换态铜的含量在不同土层均表现为增加,其中种植玉米后增加最明显;碳酸盐结合态铜和残留态铜在种植作物后均表现为降低,降低率随土层加深而增加;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和有机结合态铜的变化率在不同土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00.
考虑到土壤水分会影响地表温度随太阳辐射变化的幅度,本文提出利用多时相热红外波段和可见光波段数据反演地表水分的算法,并利用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数据估算了2010年9月30日和10月20日西北地区范围的土壤表面水分,并与先进机械辐射扫描计(advanced mechanically scanned radiometer:AMSR)土壤水分产品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估算的土壤表面水分与AMSR土壤水分产品相关性为0.52,两者的均方根误差在0.025 g.cm 3以内,最大误差不超过0.07 g.cm 3。同时,利用该算法生成西北地区土壤表面水分空间分布图,与同期降水资料相比较,两者空间分布较为一致。此外,该算法可获得5 km×5 km空间尺度的土壤表面水分,提高了土壤水分遥感估算的空间分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