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09篇
  免费   1265篇
  国内免费   2021篇
林业   2026篇
农学   2236篇
基础科学   1197篇
  2805篇
综合类   8674篇
农作物   1543篇
水产渔业   920篇
畜牧兽医   3114篇
园艺   1281篇
植物保护   1099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37篇
  2022年   765篇
  2021年   959篇
  2020年   814篇
  2019年   738篇
  2018年   645篇
  2017年   908篇
  2016年   676篇
  2015年   985篇
  2014年   1101篇
  2013年   1347篇
  2012年   1641篇
  2011年   1759篇
  2010年   1662篇
  2009年   1473篇
  2008年   1471篇
  2007年   1325篇
  2006年   1136篇
  2005年   976篇
  2004年   511篇
  2003年   447篇
  2002年   477篇
  2001年   400篇
  2000年   408篇
  1999年   313篇
  1998年   252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69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文章主要讲述了饲料添加剂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并且提出了减少饲料添加剂对人畜健康造成危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2.
研究6个云南甘蔗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闽糖69-421、桂糖11号、粤糖86-368、粤糖93-159、滇蔗01-58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差异.采用大棚盆栽和人工控水的方法对6个处于伸长期的甘蔗品种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期间调查供试品种株高、茎径、有效茎等形态指标,测定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综合各种生理指标的模糊隶属函数评价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是一种较科学的抗性鉴定方法,适用于多个品种之间的比较;生理指标结合形态指标来看,抗旱性最好的品种是新台糖22号和粤糖86-368,适合在云南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93.
以粉煤灰、膨润土等制备新型粉煤灰陶粒,考察粉煤灰陶粒对溶液中Cu(Ⅱ)的去除特性并进行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粉煤灰陶粒对Cu(Ⅱ)的去除主要为吸附过程,对Cu(Ⅱ)的吸附效果与陶粒用量、温度及振荡速度有关,较大的粉煤灰陶粒用量、适宜的温度及振荡有较好的Cu(Ⅱ)去除效果.当温度为25℃、pH4.5及振荡速度150 r/min时,2.00 g粉煤灰陶粒对50 mL溶液中浓度为100 mg/L的Cu(Ⅱ)去除率为100%,而同等条件下两种普通市售陶粒的Cu(Ⅱ)去除率分别只有14.6%、6.3%.陶粒吸附柱可连续4次对250 mL浓度为100 mg/L的Cu(Ⅱ)去除率达90%以上.25℃时粉煤灰陶粒对Cu(Ⅱ)的最大吸附量为2.78 mg/g,其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式,以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拟合则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994.
油菜秸秆真空热解液化生物油分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菜秸秆为原料,利用GC-MS对真空热解制取的生物原油(BC)进行了成分测定,利用FT-IR和GPC对BC的低沸组分(LBF)和高沸组分(HBF)以及老化90d后的均相老化组分(HAF)和粘稠沉淀组分(TDF)进行了化学结构组成和平均分子量及分散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C含有水、烷烃、酚、醇、酮、醛、羧酸、酯和芳香族类等物质;BC在分馏和老化过程中各官能团上电子剧烈运动,加强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内部各成分之间易相互反应,造成各组分与BC间存在差异;BC和LBF接近单分散体系,HBF、HAF和TDF均为多分散体系,分子量分散度分别达到15.85、7.91和20.86;BC化学稳定性较差,需对BC进行提质改性提高其稳定性,以实现其高品质利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日粮不同能量水平对獭兔免疫性能及IFN-γ表达量的影响,为獭兔饲养能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60只1.5月龄獭兔随机分为Ⅰ、Ⅱ、Ⅲ、Ⅳ4组,每组40只,分别饲喂消化能为9.7,10.5,11.3和12.1MJ/kg的4种日粮(各日粮其他营养成分一致);预试期7d,正试期2个月;每个月采样1次,进行相关免疫指标的测定。【结果】在日粮能量水平为9.7~11.3 MJ/kg时,獭兔的免疫器官指数、免疫球蛋白含量以及肝脏IFN-γ表达量均随日粮能量水平的升高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2.5月龄时,Ⅰ组与Ⅳ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IgG含量以及肝脏IFN-γ表达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3.5月龄时,Ⅰ组与Ⅲ组的脾脏指数、IgG和SIgA含量及Ⅰ组与Ⅳ组的肝脏IFN-γ表达量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日粮能量水平为9.7~11.3MJ/kg时,日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能够增大獭兔的免疫器官指数,促进獭兔免疫球蛋白的分泌以及肝脏IFN-γ的表达,獭兔日粮较适宜的消化能水平为11.3MJ/kg。  相似文献   
996.
温室土壤酸化评估的不同pH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于温室土壤酸化评估的pH测定方法,以温室中常见的褐土、潮土和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KNO3和复合肥(N-P2O5-K2O,15%-15%-15%)梯度,用五种方法:水浸提测定pH(pHw)、0.01 mol·L-1CaCl2浸提测定pH[pH(CaCl2)]、饱和泥浆测定pH(pHw")、田间浓度模拟测定pH[pH(salt)]以及石灰位(pHw-0.5pCa),测定各处理土壤的pH值,并对添加KNO3和复合肥后土壤的酸化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KNO3累积在土壤中,虽然没有引入H+,却使pHw下降0.34~1.41个单位,盐分含量越高,pH下降程度越大;复合肥施入土壤中,氮肥转化过程中净释放H+,加之盐分积累的影响,导致pHw下降0.78~2.01个单位。对于其余四种pH测定方法,KNO3使pH(CaCl2)、pHw"、pH(salt)、pHw-0.5pCa分别下降了0~0.06、0.36~0.64、0.17~0.74、0.07~0.19个单位,复合肥使pH(CaCl2)、pHw"、pH(salt)、pHw-0.5pCa分别下降了0.28~1.49、0.51~1.87、0.57~1.89、0.53~1.56个单位。因此,温室中有盐分积累时,若用pHw作为酸化评判标准,计算质子引入量,不考虑盐分的影响,会高估土壤的酸化速率。五种pH测定方法中,pH(CaCl2)与pHw-0.5pCa值比较稳定,受土壤盐分含量影响较小。考虑到盐分积累对pH测定的影响、土壤酸化评估的准确程度以及测定的简易程度,认为pH(CaCl2)与pHw-0.5pCa是用于温室土壤酸化评估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97.
生物有机肥施用期对香蕉枯萎病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生物有机肥施用期对香蕉枯萎病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肥期(BOF1)和营养生长期(BOF2)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香蕉生长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移栽后第270 d,BOF1和BOF2处理的茎围、叶宽和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BOF2处理小区平均产量高达288kg,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处理。在香蕉营养生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延迟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时间,显著降低香蕉植株的发病程度。移栽后第270 d,BOF2处理的病情指数比施化肥处理(CF)低54%,将CF处理防效指定为0,防病效果达到52.5%。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真菌数量,其中以BOF2处理效果最为明显。从移栽后第90 d开始,BOF2处理的细菌数量为26.67×106 cfu·g-1,到第270 d时数量达到64×106 cfu·g-1,始终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在移栽后第180 d时,BOF2处理的放线菌数量比施有机肥处理(OF)增加了95.6%,第270 d时BOF2放线菌数量最高,为23.15×103cfu·g-1。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病情指数与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真菌呈显著正相关。在香蕉营养生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更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提高土壤酶活性,延缓和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提高香蕉产量。  相似文献   
998.
在宁夏灌区选择设施菜田(n=4)和水旱轮作大田(n=4),通过田间多点取样观测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种类型农田土壤氮素累积与分布特点,以及其迁移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菜田0~150 cm土壤剖面溶解性总氮(TSN)、硝态氮(NO3--N)和溶解性有机氮(SON)含量都显著高于大田,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5~5.6、1.5~3.4倍和1.6~9.8倍。设施菜田土壤氮素主要累积在0~5 cm和5~20 cm土层,而大田主要在40~100 cm土体。设施菜田和大田土壤溶解性总氮占全氮比例分别在5.4%~11.5%和2.2%~4.9%之间,前者的淋失风险较高。设施菜田各形态氮素累积量表现为SON>NO3--N>NH4+-N,大田为NO3--N>SON>NH4+-N。设施菜田浅层地下水中TSN、NO3--N和SON含量也都显著高于大田,前者平均含量分别是后者的9.5、13.8倍和7.0倍。因此,硝态氮和溶解性有机氮都是2种类型农田氮素累积的主要形态,也是浅层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99.
硒对水稻镉毒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为探究外源四价硒[Se(Ⅳ)]对水稻镉(Cd)吸收和分布的影响,采用水培试验方法,参考稻田土壤淹水后硒的主要存在形态,研究外源Se(Ⅳ)对不同浓度Cd处理下水稻Cd吸收、转运的影响及其解毒机制。结果表明,在低浓度Cd处理(0.5μmol·L-1)下,外源Se(Ⅳ)对水稻Cd的积累和分布影响不显著,但在高浓度Cd处理(5.0μmol·L-1)下,外源Se(Ⅳ)会显著降低水稻对Cd的吸收和转运。不同浓度Cd处理均会增加水稻对Se的吸收,影响Se在水稻体内的分布,并且显著减少Se向地上部的转运。Cd、Se复合处理会导致水稻地下部非蛋白巯基(NPT)含量增加,同时改变Cd在地下部的亚细胞分布,使细胞壁组分的Cd含量上升,细胞可溶物质组分和细胞器组分的Cd含量下降,从而减少Cd向茎叶的转运,降低地上部的膜脂过氧化程度。由于试验所选用的水稻品种对Cd、Se抗性较强,不同处理下水稻地上部抗氧化酶活性与总抗氧化容量差异均不显著,且水稻生物量及表型特征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为提高活性氧化铝对饮用水中氟的去除效果,采用硫酸、氯化铁、硫酸与氯化铁复合3种方法对活性氧化铝进行改性。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3种因素对3种改性活性氧化铝吸附除氟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与氯化铁复合改性的活性氧化铝的除氟效果最好,其最优改性条件组合为H2SO4浓度0.01 mol·L-1,浸泡时间120 min,固液比1:5,FeCl3浓度0.1%,浸泡时间180 min,固液比1:10;硫酸与氯化铁复合改性活性氧化铝的吸附行为更符合Langmuir等温线的拟合,即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其最大吸附容量为4.98 mg·g-1,是未改性的3.4倍;且硫酸与氯化铁复合改性活性氧化铝吸附氟后溶液中金属离子不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