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61篇
  免费   1021篇
  国内免费   1508篇
林业   928篇
农学   1018篇
基础科学   723篇
  1891篇
综合类   6091篇
农作物   944篇
水产渔业   672篇
畜牧兽医   2308篇
园艺   846篇
植物保护   769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61篇
  2022年   793篇
  2021年   820篇
  2020年   715篇
  2019年   619篇
  2018年   482篇
  2017年   728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716篇
  2014年   720篇
  2013年   899篇
  2012年   1225篇
  2011年   1212篇
  2010年   1081篇
  2009年   914篇
  2008年   903篇
  2007年   834篇
  2006年   621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6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5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为探讨大规模退耕对当地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快速农村评估法为理论基础,对县南沟和燕沟2条小流域1999年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流域社会经济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虽造成当地粮食减产和粮食收入减少,但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家庭收入的多元化。针对退耕负面效应,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92.
土地质量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在系统地学习国内外土地评价理论,并亲自参加吉林省榆树县试点工作,在总结全国十二个评价试点县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文中对土地质量评价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土地质量评价的基本概念、评价单元的划分、参评因素及其指标的确定,以土种为统计单元,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土地质量分等定级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县级土地评价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3.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有机质质量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有机质质量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腐殖酸碳及其占总有机碳比率、HAC、FAC和HAC/FAC不断提高,Kos持续下降,其变化速率表现为递减;长期不施肥和单施常量NPK化肥则造成Kos持续上升,其余指标以递减速率下降。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有机质质量指标的动态变化可利用渐近函数模拟。在试验的不同阶段,土壤腐殖酸碳总量的亏损或盈余向HAC分配比例的变化态势各异,长期不施肥处理随时间的延长渐减,单施常量NPK化肥处理基本上分配至HAC;有机肥(物)料配施化肥则呈现出后期>前期>中期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4.
兰考泡桐苗木顶芽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兰考泡桐1年生苗木顶芽、侧芽和枝条为材料,经不同低温处理后测定其电导率结果表明,电解质渗出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顶芽>侧芽>枝条,死亡先后顺序为顶芽>侧芽和枝条。引起上述各部位死亡的基点温度和冷冻时间分别为顶芽在-10℃条件下冷冻96h,侧芽和枝条-10℃条件下均冷冻120h。-15℃条件下顶芽冷冻72h,侧芽和枝条均冷冻96h。而自然条件下试验材料取样地在一些年份不具备上述冷害条件下仍出现顶芽死亡,其冻害可能不是泡桐顶芽冬季死亡的惟一原因。  相似文献   
995.
稀土细胞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稀土农用给中国农业带来丰厚回报,但稀土的环境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中外科学家的关注。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从稀土细胞毒理学角度概述了稀土在细胞内定位,稀土对细胞膜、细胞器、细胞遗传物质及细胞信使物质的毒理效应,并对稀土细胞毒理学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不同汇水面积的周边外来雨水径流,计算绿地产流过程的动态径流系数以及对径流的削减率。[方法]采用人工模拟的下凹式绿地,模拟绿地的不同暴雨强度。[结果](1)30%下凹式绿地面积比基本可以拦蓄3年,5年一遇暴雨,稳定后径流系数在0.30以下;(2)下凹式绿地面积比为20%时,雨水口高8cm和5cm时对3年,5年一遇暴雨产生的径流削减率均在40%以上,稳定后的径流系数均在0.90以上,且两种雨水口高度下的削减率差异不明显,相比之下5cm雨水口高度设计较8cm更为合理;(3)绿地的产流速率变化过程曲线呈"几"字形,汇水面积越大、暴雨强度越大,产流速率稳定时的峰值就越大,产流历时也越长。[结论]下凹式绿地对暴雨条件下产生的径流有很好的削减作用,其所占面积比越大,削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人为因子体系,发现黄土多沙粗沙区农村聚落土壤侵蚀研究是目前该区水土保持工作的薄弱环节。对多沙粗沙区农村聚落抽样调查统计并进行农村聚落土壤侵蚀量计算,得知多沙粗沙区农村聚落常年土壤侵蚀量已占到区内年人为产沙量的9.77%。在研究黄土高原农村聚落土壤侵蚀方式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农村聚落土壤侵蚀的6项基本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8.
水土保持对偏关河径流和泥沙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偏关河流域水土保持面积从1959年的1万1593hm2增加到1996年的5万5338hm2,占流域面积的28.90%。年径流量、常水径流量与年份和各类水土保持措施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年径流量与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和有效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常水流量与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和有效降水量关系很弱;偏关河流域小型蒸发器测定的蒸发量与年份呈显著负相关,但径流和泥沙变化并没有增加,说明水土保持是引起径流量和泥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洪水径流量、年输沙量和洪水输沙量变化一致,与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和有效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呈不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9.
山东半岛典型流域果园与旱地景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台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02年9月9日的ETM影像为信息源,结合地面考察,在3S技术的支持下,选取景观百分比、斑块密度、周长-面积分维数和斑块凝聚度,对烟台市16个典型流域的果园与旱地景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果园在各流域中的面积比重较小,旱地面积占绝对优势;但果园斑块数量多。对各种景观指数比较表明,旱地的平均景观百分比明显高于果园景观,果园景观的平均、最大及最小斑块密度均明显高于旱地景观,两种景观的周长-面积分维数相差不大但斑块凝聚度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新疆干旱区土地盐渍化信息提取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提取干旱区盐渍化信息的若干方法进行了评述,并且选取位于干旱区地带的盐渍化典型区域——阿克苏地区的库车、新和、沙雅县以及和田地区的于田县作为研究区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同一时相的ETM+数据,运用K-T变换、比值变换以及通过NDVI指数和分类来提取信息发现效果明显。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虽然研究区都地处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一个是塔北绿洲,另一个是塔南绿洲。但由于水文(盐渍化形成的关键)、气候(形成盐渍化土壤的驱动力)、地形(盐渍化土壤分布及差异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盐渍化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等因素差异的存在,导致了盐渍化情况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