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82篇
农学   100篇
基础科学   119篇
  98篇
综合类   799篇
农作物   88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406篇
园艺   99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调查分析广西农业科学院武鸣里建科研基地土壤养分状况,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施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GPS定位,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种植情况,采集0~20 cm耕层土壤样品,分析其养分含量,并进行土壤养分分级.[结果]基地土壤pH为5.04~7.00,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98 g/kg,全量氮、磷、钾平均含量分别0.86、0.50和4.19 g/kg;速效氮、磷、钾平均含量分别为67.7、12.0和90.2 mg/kg;有效钙、有效镁平均含量分别为1022.0、66.6mg/kg;有效铜、锌、铁、锰、硼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7、0.63、27.7、24.7和0.20 mg/kg.[结论]广西农业科学院武鸣里建科研基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氮、磷、钾含量普遍处于中下水平,土壤有效钙、铜、铁、锰含量较丰富,大部分土壤有效锌较缺乏,有效镁、硼十分缺乏.  相似文献   
992.
广西大明山土壤形成特点及其系统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玉溢  陈桂芬  刘斌  熊柳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722-2724,2728
为确定广西大明山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类型归属,通过对大明山实地考察,选取不同海拔的4个山地土壤剖面进行描述及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大明山土壤的形成特征,并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检索,确定各剖面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及其在土壤系统分类中的位置。结果表明,大明山土壤形成特征有淋溶作用强烈和富铁特性。土壤剖面各层土壤盐基饱和度低,在4.0%~48.7%,而铝饱和度高,大多数在73.8%~98.6%,游离氧化铁占全铁含量的43.5%~81.3%;B或E层土壤的粘粒硅铝率在2.18%~2.79%;大明山土壤在系统分类中可划归为2个土纲3个亚类。  相似文献   
993.
玉米自交系对朱砂叶螨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群芳  黄玉碧  熊敏  刘应红  李庆 《玉米科学》2015,23(1):149-152,158
采用田间罩网接螨和室内盆栽接螨,以叶片危害指数、螨情指数、田间种群密度和种群增长倍数为指标,评价8份自交系玉米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的抗性。田间鉴定表明,在苗期和花粒期用叶片危害指数、螨情指数和田间种群密度3种抗性评价指标评价时,自交系HL6044均表现为高抗;用叶片危害指数和螨情指数评价时,自交系ES40在苗期和花粒期均表现为高感;用田间种群密度评价时,ES40在苗期表现为高感,花粒期则表现为中感。室内接螨后20 d,朱砂叶螨种群增长倍数在HL8039和ES40上分别为23.36和24.13倍,在HL6044上仅为2.44倍。8份自交系玉米中,HL6044对朱砂叶螨表现为高抗,叶片危害指数适用于田间玉米抗螨性评价。  相似文献   
994.
‘桂农科6号’是早熟抗白粉病苦瓜一代杂种。瓜皮油绿,瓜长圆棒形,肩平蒂圆,大直瘤,长28.40 cm,横径5.99 cm,平均单瓜质量394 g,味微苦。强雌性,耐冷凉性好,15 ~ 25 ℃下能正常开花结果,果实能正常发育膨大,产量51.5 t · hm-2,高抗白粉病和中抗枯萎病。适宜华南苦瓜产区春季露地及保护地种植。  相似文献   
99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HPLC-MS/MS)建立了猕猴桃、黄瓜、苹果和葡萄4种果蔬中噻苯隆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HPLC-MS/MS测定。结果表明:在0.01~1 mg/L范围内,不同基质中噻苯隆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线性关系,决定系数均大于0.99;在0.01、0.05和0.5 mg/kg添加水平下,4种果蔬基质中噻苯隆的平均回收率为87%~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2.0%;方法定量限(LOQ)为0.01 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高效、经济,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适用于噻苯隆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996.
小麦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QTL分析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木聚糖是小麦中最重要的非淀粉多糖, 对营养和加工品质有重要影响。采用IciMapping软件, 对PH82-2/内乡188重组自交系群体(F2:6)的水溶性和总阿拉伯木聚糖含量进行QTL分析, 在1B、4B、5B、5D和6B染色体上定位5个控制总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QTL, 分别解释5.6%~18.7%的表型变异; 在1A、1B、5B、6B和7A染色体上定位5个控制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QTL, 分别解释4.3%~34.9%的表型变异。其中, 1B、5B和6B染色体上影响水溶性和总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QTL位于同一标记区间。1BL/1RS易位对水溶性和总阿拉伯木聚糖含量有显著作用, 籽粒硬度对总阿拉伯木聚糖含量有显著作用。阿拉伯木聚糖含量, 特别是总阿拉伯木聚糖含量, 与快速黏度分析仪峰值黏度、稀澥值, 以及面条品质黏弹性、食味呈显著相关, 但相关系数受1BL/1RS易位和籽粒硬度影响。  相似文献   
997.
燕麦酸奶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麦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性成分,其中的膳食纤维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将其添加到酸奶中,不仅增加酸奶的膳食纤维含量,而且使酸奶热值降低,营养更全面。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乳酸链球菌混合菌种进行乳酸发酵,接种量为2%,培养温度为42~45℃,将燕麦添加量定为4%,8%,12%,16%,20%,24%进行分组试验,研究不同的燕麦添加量对酸奶品质和凝乳时间的影响,确定燕麦的最佳添加量为12%。  相似文献   
998.

 从广东省佛山市4个不同畜禽-鱼复合养殖场采集分离猪/鸭源、鱼源、水源、泥源气单胞菌(Aeromonas)57, 通过K-B药敏纸片法, 测定其对824种药物的敏感性; 提取基因组DNA, 进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RIC-PCR)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57株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利福平具有较高耐药率; 不同菌株间存在耐药谱差异。57株气单胞菌通过ERIC-PCR分型, 分为24个基因型; 采用PFGE分型可分为46个簇。两种分型方法均发现来源于同一养殖场的菌株存在相同或相似图谱的分离株, 并且有相似的耐药谱, 提示此为同一克隆株。实验结果表明, ERIC-PCRPFGE分子分型技术均适用于气单胞菌的相关性分析及其耐药性克隆传播追踪; 复合水产养殖环境有可能有利于耐药菌从畜禽向水产养殖环境转移。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来源气单胞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及溯源追踪旨在为规范畜禽-鱼复合养殖模式用药及建立健康的水产养殖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节节麦是近年来焦作市小麦田上升危害的恶性杂草。根据2年的系统调查和田间试验结果,明确了节节麦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提出了田间测报调查取样方法。通过小区试验测定了不同节节麦密度下的小麦产量损失率。经数学模拟,确定了小麦产量损失率与节节麦密度间为双曲线函数关系,数学模型:y=x/(0.737 3+0.0259 3x)。根据Chiang的经济阈值计算公式,确定了河南省焦作市不同小麦产量水平和不同防治水平条件下的节节麦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000.
铲尖是深松铲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对土壤扰动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铲尖对土壤扰动过程及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凿形铲、箭形铲、翼形铲为对象,用碎土率、土壤蓬松度、土壤扰动系数、地表平整度等评价指标,并用高速摄影技术进一步研究不同铲尖形状对土壤扰动过程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铲尖形状对土壤扰动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翼形铲作业形成垄沟的地表宽度及沟底宽度最大,箭形铲次之、凿形铲最小;(2)随深松铲铲尖与土壤接触面积及土块间的二次接触概率的增加,土壤破碎效果不断改善,采用凿形铲、箭形铲、翼形铲深松后,10cm耕层的碎土率分别为89.29%、90.87%、94.75%,全耕层的碎土率分别为85.09%、92.23%、96.13%;(3)铲尖形状是影响土壤疏松程度和地表平整性的重要因素,凿形铲对土壤的疏松效果较箭形铲与翼形铲差,但其耕后地表平整度优于箭形铲与翼形铲。综合考虑作业质量、减阻效果、材料等因素,应合理确定铲尖与土壤接触面积,加强铲尖对土壤类型的适应性研究,强化带翼凿式铲铲翼的合理布置位置及其结构参数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