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销售团队中业绩不好的人员,他的能力提升一定要先分清楚,是客观原因导致的还是主观原因导致的。如何帮助销售团队中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提升能力?这是很多企业都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企业都有一大批优秀的销售人员,还有一大部分是中不溜的,也有少部分是能力不高。这些业绩不好令人头疼的员工,往往牵扯了管理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每天都在救火都在忙忙碌碌。  相似文献   
62.
基于名优谷子品种晋谷21全基因组重测序的分子标记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米因其营养丰富日益受到重视, 而小米的品质是民众选择小米时最为关注的指标。晋谷21米质优异, 但由于缺少基因组信息, 严重阻碍了其优异米质形成机制的研究。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 对晋谷21全基因组进行重测序, 获得了14.95 Gb高质量测序数据。进一步将其与豫谷1号参考基因组比较, 发掘了169 037个InDel位点和1 167 555个SNP位点, 其中长度在13~50 bp之间适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的InDel位点为14 578个。选择其中1个SNP位点和68个InDel位点验证, 表明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开发的InDel和SNP标记真实可靠。基于名优谷子晋谷21重测序数据开发的InDel和SNP分子标记具有通用性, 可用于其他谷子、狗尾草和谷莠子等种质资源的相关研究。同时, 开发了一个晋谷21特异的InDel标记2G5501976, 利用该标记即可快速鉴定待测材料是否为晋谷21及其衍生品种。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晋谷21的基因组特征, 不仅为深入解析其优异米质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而且为相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遗传分析和基因克隆提供了分子标记资源。  相似文献   
63.
不同类型农田地表粉尘起动摩阻风速的野外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北方城市空气污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不同地表类型,观测起尘差异,分析表土微团粒粒度,计算起动摩阻风速。[结果]沙化农田的光滑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s)为0.0012cm,小麦地为0.0021cm,果树苗地的为0.0025cm。有植被覆盖的地表粉尘起动摩阻风速明显高于裸露地表,且随着植被高度增加而增大。延安果树苗地地表起动摩阻风速达到了139:15cm/s。裸露小麦地和果树苗地地表粉尘起动摩阻风速大于裸露沙化农田(7.39cm/s)。小麦返青期、成熟期、收割后地表粉尘起动摩阻风速分别为46.85、98.93、29.05cm/s,裸露地表和幼苗期果树苗地地表粉尘起动摩阻风速分别为26.01和139.15cm/s。[结论]植被高度和土壤结构性质是影响地表粉尘起动摩阻风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4.
安曹下76年生杉木林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400m2标准地调查,采用不同取样尺度对福建南平安曹下76年生老龄杉木林下植物群落不同层片的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76年生老龄杉木群落多数主要种群的生态位较宽,而只有少数主要种群为窄生态位的;老龄杉木群落中丝栗栲、美秀栲、绒楠、青冈、五月茶等乔木种类生态位宽度值较大,有向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趋势。均匀分布的种群,取样尺度越大,则生态位宽度值越大。  相似文献   
65.
闽北不同海拔对火炬松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闽北林区选择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不同海拔(160 m、367 m7、85 m、868 m、976 m)林地,进行美国火炬松的引种试验,通过15 a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海拔对闽北引种火炬松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不同海拔高度的火炬松的胸径、树高和蓄积量生长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海拔火炬松的生长表现为:A868>A976>A785>A367>A160。但闽北引种火炬松的存在较为严重的松梢螟危害,其中以低海拔地区的松梢螟危害更为严重。不同海拔火炬松生长的差异与松梢螟危害有关。  相似文献   
66.
Cry1B对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具有特异的杀虫活性,但是目前对其研究相对较少。不断发掘新的Cry1B蛋白并研究其杀虫机制能够为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前期鉴定出一种新的cry1Bd基因,将其命名为newcry1Bd。首先,将new-Cry1Bd蛋白与其他Cry1B家族蛋白进行亲缘关系对比,确定其所属分支,然后,把该基因克隆至pHT304载体,由cry1Ac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调控其在Bt菌株中的表达;另外,为了研究new-Cry1Bd蛋白N端杀虫活性区域的表达稳定性,把其N端编码序列单独克隆至pHT304中,构建类似的表达框架,用于蛋白表达分析。结果发现,new-Cry1Bd蛋白与Cry1Bd分支最为接近;序列比对结果显示,new-Cry1Bd蛋白与Cry1Bd1蛋白仅相差3个氨基酸(S572、E1147和L1227),其中,只有第一个差异位点位于N端活性区域,该蛋白及其N端部分(new-Cry1Bdhalf)均能在Bt菌株中表达,但其表达产物的可溶性差异较大,约有1/2的new-Cry1Bd蛋白表达产物可以溶解于Na_2CO_3溶液,而大部分new-Cry1Bdhalf蛋白无法溶解。结果表明,new-Cry1Bd蛋白是一种新型的Cry1Bd蛋白,这是对Cry1B蛋白家族成员的补充;同时,该蛋白的成功表达,可为后期研究其杀虫活性和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7.
苏云金芽孢杆菌表达的Cry1Ia蛋白对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为便于后期评价不同的Cry1Ia蛋白,建立了Cry1Ia蛋白的表达与纯化体系。将一个cry1Ia基因的编码基因接入pET28aDel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star菌株。在大肠杆菌中诱导Cry1Ia蛋白的表达,并与Bt中的表达产物进行比较。最后,利用Cry1Ia蛋白C端包含的组氨酸标签,对大肠杆菌表达的Cry1Ia蛋白进行纯化。结果显示,大肠杆菌中Cry1Ia蛋白随着表达时间的延长,产物积累显著,并且其表达量高于Bt菌株,因此,其更适宜生产完整的Cry1Ia蛋白。对大肠杆菌表达的Cry1Ia进行纯化,获得了理想的结果。研究构建了Cry1Ia蛋白的大肠杆菌表达体系,并成功对其进行纯化,可为进一步研究此类蛋白的杀虫活性和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8.
六种果皮原料果胶的理化及凝胶特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不同品种水果的果皮(柚子皮、西番莲皮、脐橙皮、石榴皮、榴莲皮)以及向日葵盘所提取果胶的理化和质构特性,研究了不同原料果胶的得率、色泽、果胶酸含量、甲氧基含量、酯化度、黏度及质构特性,特别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准确测定了各类果胶的分子量。结果表明:柚子皮、向日葵盘和脐橙皮果胶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18.06%、14.61%和14.43%;西番莲皮果胶质量分数为8.76%;而石榴皮及榴莲皮果胶质量分数较低(均<3%)。从分子量看,石榴皮、脐橙皮果胶分子量较大(>1000kDa),向日葵盘果胶分子量最小(483kDa)。此外,几种果胶的溶胶均属低黏度值果胶(<25厘泊),且在pH值为7.0时黏度最大、在pH值为5.0时黏度最小。结合凝胶质构分析表明:石榴皮果胶分子量最大,凝胶强度最大,但为高甲氧基果胶,且得率较低;而向日葵盘果胶分子量最小,但得率较高,且为低甲基果胶,在非糖及含糖体系中均可形成性能优良的凝胶,因此是生产果胶的良好原料。该文为果胶的生产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南京中山陵园蜡梅资源调查,介绍了中山陵园丰富的蜡梅品种资源及应用,重点叙述了新选育品种的优良特性.通过市场调查,分析了蜡梅目前应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促进蜡梅应用开发主要措施及途径.  相似文献   
70.
为了探究显性矮秆基因Rht10降低粒重的原因,本研究以Rht10鲁麦15、鲁麦15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分析其籽粒形成期粒重的变化,并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灌浆过程。结果显示,在籽粒形成过程中,二者粒重的变化均呈"S"型曲线,但Rht10鲁麦15粒重均低于鲁麦15,降低幅度在1.17%~35.71%之间;灌浆速率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灌浆中期Rht10鲁麦15的灌浆速率明显高于鲁麦15。Logistic方程拟合结果表明,与鲁麦15相比,Rht10鲁麦15的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提早1.57 d,最大灌浆速率高0.26 g/(百粒·d),籽粒灌浆期短10.08 d,灌浆活跃持续天数短11.12 d,灌浆中期、后期的时间明显低于鲁麦15。由此可见,Rht10基因对粒重的影响贯穿于籽粒发育的整个过程。该基因提高了灌浆期的最大灌浆速率,但缩短了灌浆时间,尤其是缩短了灌浆中期、后期的时间,造成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