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34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豆主要病害双抗种质鉴定初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2002—2003年采用人工接种与田间试验相结合方法,对黑龙江省新品种(品系)及一些国内外种质资源 进行灰斑病、疫霉病、镰刀菌根腐病、大豆花叶病毒病进行鉴定筛选,从中鉴定出3份抗灰斑病、疫霉病的双抗资 源,龙品8802、HR41和钢9491 - 2; 3份抗根腐病、疫霉病的双抗资源,抗线2号、邓恩和大粒黄; 2份抗病毒病、灰斑 病的双抗资源,合丰44号和合丰45号。同时鉴定出一大批单抗种质。并建立了比较全面的抗性调查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2.
中国大豆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SMV)病抗病性鉴定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淑梅 《大豆科学》1991,10(3):240-244
本试验是在日本国农林水产省东北农业试验场作物开发部大豆育种研究室进行的。试验在网室内采用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用日本的大豆花叶病毒(SMV)病五个生理株系(SMV—A.—B.—C.—D.—E)对我国125份大豆品种进行鉴定。 鉴定结果认为,对SMV—A株系具有抗病性的品种占26%;对SMV—B株系具有抗病性的品种占6%;对SMV—C株系具有抗病性的品种占16%;对SMV—D株系具有抗病性的品种占15%;对SMV—E株系具有抗病性的品种占8%。在供试品种中对SNV五个株系表现全抗的品种只有铁丰18,抗两个以上株系的品种有27个,占供试品种的22%。  相似文献   
23.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马铃薯有害生物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01年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10个县(市)进行了马铃薯有害生物调查,初步掌握了东部地区马铃薯病、虫、草、鼠害的发生种类、程度、趋势,并提出了综合防治马铃薯田间有害生物的几点建议,为今后更好地指导东部马铃薯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大豆疫霉病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及抗源创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5个杂交组合的F1、F2人工接种大豆疫霉病1号生理小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得出:大豆疫霉病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是受一对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利用抗大豆疫霉病的抗源配制组合,通过系统选育,已经选育出两个抗大豆疫霉病优良新品系合抗32、合抗159,分别比对照增产21.8%、3.6%.  相似文献   
25.
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及抗原筛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大豆根腐病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全省每年发病面积在70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大豆面积的不断扩大,重迎茬面积迅速增加,根腐病的发生为害亦日趋严重,给大豆生产造成很大损失。1991~1996年作者进行了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和抗源筛选的研究,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6.
本文旨在发掘大豆品种资源中抗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优异等位变异,为培育抗灰斑病品种提供遗传信息和载体材料。以202份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鉴定材料抗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利用SSR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采用TASSEL 3.0软件的GLM模型和MLM模型对大豆品种的灰斑病抗性与标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2种模型共同检测到12个与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抗性显著关联的位点,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2.00%~15.47%,共同检测到增效作用的等位变异共有20个,其中增效表型效应值最大的等位变异是Satt549-263(18.88),载体材料为‘合丰29’;其次为Satt372-291(17.92),载体材料为‘合丰34’。发掘到的等位变异信息和载体材料为培育抗灰斑病品种亲本选配和后代等位条带辅助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讨饲用甜高粱青贮饲料对平凉红牛的肥育效果,选择品种一致、月龄、体重相近的12头平凉红牛,随机分为3组进行对比分析,其中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饲喂全株玉米青贮(对照)、饲用甜高粱青贮饲料、饲用甜高粱添加剂青贮饲料。结果表明:Ⅱ组和Ⅲ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Ⅰ组提高1.68%和4.20%,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比Ⅰ组低6.25%、5.63%,平均每日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比Ⅰ组低1.52%、0.68%;Ⅲ组料重比最低为4.73,Ⅰ组料重比最高为4.97。试验Ⅱ组比Ⅲ组纯收入高40.94元/头,比试验Ⅰ组纯收入高59.76元/头。饲用甜高粱青贮饲料的饲喂价值接近于全株玉米青贮(对照),可替代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进行肉牛养殖。  相似文献   
28.
29.
试验旨在明确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陇东地区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试验连续两年测定11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甘农6号连续两年的株高最高(65.18 cm);中兰1号的茎粗表现最高(1.905 mm);甘农3号的茎叶比最低(0.89);阿尔冈金连续两年的干草产量最高;各品种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阿迪娜的粗蛋白(24.35%)和干物质(89.25%)含量最高;苜蓿王的粗脂肪(2.49%)含量最高;甘农5号的钙含量(1.90%)和粗灰分含量(10.29%)最高;苜蓿王的酸性洗涤纤维(25.60%)和中性洗涤纤维(29.20%)最低;中兰1号的磷含量(0.28%)和相对饲料价值(199.0)均表现最高。研究表明,苜蓿王、中兰1号、阿尔冈金、阿迪娜、甘农5号和甘农3号的生产性能优、营养价值高,综合性状突出,适宜在陇东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本试验以12个紫花苜蓿初花期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脂肪(EE)、粗灰分(ASH)、钙(Ca)、磷(P)含量和相对饲料价值(RFV)9个营养因子为对象,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营养价值评价,以期筛选出陇东旱塬区营养价值优良的苜蓿品种。结果显示:苜蓿王的CP含量比对照品种陇东苜蓿高5.03%(P <0.05);中王1号的NDF含量较对照品低13.85%(P <0.05);甘农5号的ASH含量较对照品种高24.34%(P <0.05),且各参试品种的DM、ADF、EE、Ca、P和RFV差异不显著(P> 0.05)。利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得出,苜蓿王、中王1号、中兰1号、甘农5号和阿迪娜综合表现较好,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