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1篇
  81篇
综合类   160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71.
采用Agent技术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短信支持系统的智能检索等特性,可从接收到的短信中提取关键字进行智能检索,并将土壤养分、各种作物施肥配方、施肥技术和缺素症状等信息回复给手机用户,也可以通过定时发送、短信群发等方式向手机用户发送施肥技术信息。测土配方施肥短信支持系统的运用能将国家的测土配方施肥成果有效地推广与应用,大大降低了获取农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信息的成本。  相似文献   
72.
巢湖流域麦稻轮作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研究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采用田间径流池法,在巢湖流域麦稻轮作种植条件下,研究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麦稻轮作农田径流总氮流失量为45.27~101.38kg/hm2,总磷流失量为0.302~0.612kg/hm2。总氮的66%以上是在麦季流失的,总磷的89%以上是在稻季流失的。常规施肥条件下麦稻轮作农田氮肥流失率在6%左右,磷肥流失率在0.45%左右。水稻和小麦氮肥减施30%和磷肥减施50%能够减少氮磷的径流流失量,分别减少总氮径流流失量2.83kg/hm2,减少4.1%左右,减少总磷径流流失量0.055kg/hm2,减少10.7%以上。氮肥减施30%对第一年的作物产量没有造成较大减产,可以实现减量不减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73.
巢湖沿岸典型圩区夏季水稻生长期营养盐输出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巢湖及其主要支流沿岸分布着很多地势低洼、靠排灌站抽排水进行排涝和引水灌溉的圩区。为探明圩区农业非点源营养盐输出特征,本研究选择巢湖沿岸某典型圩区,于2009年水稻生长期进行了较系统的野外调查、观测、取样和室内水质分析。2009年夏季该圩区较干旱,有3次共70.8mm的排水和3次共34mm的进水。排水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分别在0.8~6.5mg N/L和0.05~0.6mg P/L之间,高于受纳河流柘皋河水质。TN和TP排水事件平均浓度EMC分别为4.28mg N/L和0.3mg P/L,水质总体处于富营养化和超富营养化水平。排水营养盐浓度与降雨排水量、施肥水平和距离施肥时间有关,并呈现复杂的动态变化。夏季水稻生长季节(6-9月)TN和TP净输出通量分别为2.10kg N/hm2和0.13kg P/hm2,占施肥总量的1.2%和0.4%。圩区的特殊地势和排水过程,使得圩内水稻田和沟渠具有较大的蓄水容量和较强的滞留效应,加上实验时期相对干旱,营养盐输出通量总体较低。由于农业非点源污染输出受排水量影响大,圩区又多为距离天然水体很近的敏感地带,圩区农业非点源污染对受纳水体的潜在和长期影响不容忽视。圩区各类污染输出对受纳水体的长远影响及如何有效控制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4.
论述了我国信息技术在测土配方施肥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并重点探讨了基于MAS的手机短信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鉴于21世纪手机通信遍布全球的形势及其具有的方便性、灵活性和经济性,以手机短信为载体的施肥专家系统可在农业生产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5.
以安徽省肥西县为例,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重要生产资料,是保持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只有确定了比较合理的价格,出让土地才能获得合法收益,农户转让土地才能得到合法补偿,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才能顺利进行。建立土地流转制度,核心问题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土地价格评估系统,因此使用RS和GIS技术进行的地力评价工作为土地流转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6.
对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公众参与的实践基础,针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77.
在明光市测土配方施肥和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GIS建立明光市耕地资源数据库。针对明光市三大耕地类型区(平原潮土耕地类型区、稻田耕地类型区、山地丘陵耕地类型区)特点,分别建立其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在GIS的支持下,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等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成功地实现了耕地地力自动化、定量化评价。评价获取了明光市各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及其分布信息,经实地调查分析符合当地实际,表明运用该技术方法对耕地地力评价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78.
大豆硫磷配施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在沿淮和淮北缺硫的砂姜黑土和黄潮土上进行了5个点的大豆S-P配施效应研究的小区试验.试验设7个处理的S-P配比水平:S0P0、S0P36、S36P36、S72P36、S0P72、S36P72和S72P72.试验结果表明,单施P比不施肥的产量虽然提高了3%~29%,但每公顷只增产了43~679 kg,而且大多数的产出低于P的投入,S-P配合施用明显地提高了产量3%~51%,每公顷籽粒的实际增产为140~1185 kg;在5个试验点有3个的增产F值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S-P配施的提高了VCR试验表明,S72 P36的产量最高,增产最多,5个点的VCR为3~12.因此初步认为,在大豆生产中,高S低P是较为理想的S-P组合.在试验的S-P配施效应中S和P各自对增产贡献分析结果发现,S的贡献占了23%~89%,大部分超过50%,S的这个贡献在高P水平下一般较小.S-P配合作用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2~6个百分点,而单施P的只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S-P配施对籽粒含油率(%)的提高不显著,仅在高P情况下,含油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施P提高了籽粒P含量,而S-P配合则进一步表现了促P作用,但P提高最多的是在低S高P的组合中.  相似文献   
79.
综述了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研究中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及其应用,LUCC研究中的RS与GIS集成的方式与技术途径、以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监测研究、驱动力研究、模拟研究中RS与GIS集成应用实例。并讨论了RS与GIS在LUCC中应用、集成的问题和LUCC研究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0.
介绍了我国畜禽养殖业对水体、农田土壤、大气的污染。分析了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加剧的经济原因。并针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提出了一系列防治的经济政策。分别采用对农村资源产权进行界定、采取各种环境经济激励手段及发展循环畜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