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100篇
农学   110篇
基础科学   81篇
  69篇
综合类   612篇
农作物   86篇
水产渔业   84篇
畜牧兽医   336篇
园艺   151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34.
马加亮 《兽医导刊》2020,(8):185-185
现阶段,在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中,猪呼吸道疫病已经发展为最主要的感染性疾病。其由病毒性、细菌性、霉菌、支原体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常混合感染发病,在猪群中的传播范围广泛,使生猪的正常发育受到了严重影响,其死亡率较高,不仅降低了养猪户的经济效益,而且造成了潜在的经济风险。笔者通过分析病猪的发病情况,探讨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一、 背景分析 1、 花白鲢养殖模式分析 在华中区以草鱼养殖为主的养殖模式中,在确保合理的养殖模式下,花白鲢高产一直是养殖户追求的目标,咸宁渡普口区域亦是如此,通常每亩放养1-5两的花鲢50-60尾、白鲢40-50尾,起捕规格为4-5斤.该区域草鱼亩投喂量在0.2-0.5吨不等,主流花白鲢养殖模式中花鲢与白鲢数量比例为60:40或是50:50,部分养殖水平较高的客户花白鲢密度在此基础上每亩多20-50尾不等,该区域花白鲢起捕时间一般为冬至开始起捕,产量在400-500斤/亩,部分水平较高的客户可以达到600斤以上.  相似文献   
36.
正‘珍珠油杏’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中早熟杏品种,2012年山东省齐河县开始引种试栽。通过连续5年试栽观察,该品种表现结果早、易丰产、品质好、果个匀、果形正、商品性高,树体抗寒、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适于在齐河县发展。1试验概况齐河县位于鲁西北平原地区,东经116°23′28″~116°57′35″,北纬36°24′37″~37°1′44″,年均降水量  相似文献   
37.
在高寒地区应用0.2%的毒饵生物毒素采用插洞投饵法进行投饵防治高原鼢鼠,防效达到80.47%;防治高原鼢鼠第二年草地地上总生物量、可食牧草、豆科牧草生物量处理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禾本科牧草、莎草科牧草生物量处理组较对照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可食牧草生物量处理组与对照组间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38.
副猪嗜血杆菌病(HPS)又称猪多发生浆膜炎与关节炎.随着生猪疾病的复杂化和规模化养猪的不断发展,本病日趋流行,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危害养猪业的典型性细菌性常见病和多发病.本文从流行特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供各位同仁和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9.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一篇社会性的大文章,涉及面广,内容庞杂,从调整的主导因素来分,可分为政府主导的调控和自发的(即市场主导的)调整,从调整的内容上采分,可分为大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从过去调整的情况采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为深化对风险的认识,我们专门就结构调整中的某些品种进行跟踪研究,对风险的形成进行了专门分析,发现风险与市场同在,风险虽然不可能根除,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40.
以乳熟期刈割的燕麦为材料,研究温度和乳酸菌添加剂对其青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设置无添加(对照,CK)、商业青贮添加剂Synlac I(SLI处理)和人工筛选菌株Lactobacillus rhamno-sus HT1(HT1处理)3个处理,分别置于25℃、35℃和45℃下青贮60 d后,取样测定青贮燕麦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结果 表明: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燕麦青贮饲料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乳酸含量降低,pH和氨氮含量显著升高(P<0.05).乳酸菌添加剂能够改善燕麦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25℃下,添加剂处理的青贮饲料霉菌和酵母菌数量低于1.00 log10 cfu/g,丙酸和丁酸均未检出.与HT1处理相比较,SLI处理在25℃下效果更好,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更高(P<0.05),氨态氮和好气性细菌含量较低(P<0.05).45℃下则相反,HT1处理效果更优,其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乳酸和乙酸含量更高,氨态氮、酵母菌和好气性细菌数量较低.且35℃和45℃下HT1处理青贮饲料在有氧发酵阶段pH均小于4.20,有氧稳定性更好.综上所述,HT1处理可以提高燕麦青贮饲料的发酵质量和有氧稳定性,适合用于黄土高原夏季和初秋燕麦青贮饲料调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