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30篇
园艺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采用阻断ELISA方法对单独接种口蹄疫O型(FMD)组(C组,n=3)及PCV2人工感染4周后接种FMDO型疫苗组(PC组,n=4)后不同时相血清中的FMDO型抗体进行检测;同时对不同时相前腔静脉血进行CD4/CD8流式细胞术及血常规分析。结果显示,除接种后4周C组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含量与略低于PC组外,接种疫苗后2~8周C组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含量均略高于CP组,且在接种疫苗后2周,C组淋巴细胞含量显著高于PC组(P0.05);在整个试验过程中PC组的幼稚型Th细胞含量均高于C组,且在接种疫苗后0周和8周2组间幼稚型Th细胞含量差异显著(P0.05);在接种疫苗后2~6周期间,除在接种疫苗后4周2组间Tc细胞含量较为接近外,C组的Tc细胞含量均高于PC组;除在8WPIPC组CD4+CD8+记忆/激活Th细胞含量略高于C组外,在接种疫苗后0~6周过程中,C组记忆/激活Th细胞含量均略高于PC组,且在接种疫苗后6周,2组间记忆/激活Th细胞含量差异显著(P0.05);在接种前疫苗4周和前2周(-4-2WPI)期间,C组的抗体阻断率均高于PC组,在接种疫苗后4~8周2组间抗体阻断率差异逐渐变小,且PC组抗体阻断率略高于C组。结果表明,PCV2感染对机体产生针对FMDO型特异性抗体早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后期这种抑制作用逐步减弱,甚至消失;PCV2感染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机体对猪FMDO型合成肽疫苗体液免疫应答,导致机体的淋巴细胞及白细胞含量降低,进而导致Tc细胞及记忆/激活Th细胞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2.
雉鸡自然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已经确诊为自然感染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死雉鸡的各组织器官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该养殖场的病、死雉鸡出现明显和广泛的出血和组织损伤,腹部、腿部皮下肌肉、肺、脾出血,心肌条索状坏死,胰腺、脾、肾、肝脏等器官灶状坏死。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典型的病毒性心肌炎、淋巴细胞性脑炎、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肾炎,急性出血性肠炎,以及胰腺、肝脏、脾脏的变质性炎症等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3.
衣原体病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在畜禽中广泛存在,家禽中以鸽最为易感,引起鸽群的长期带菌或发病,导致鸽只生长不良,消瘦,眼炎,抵抗力与生产性能下降等,甚至会传染给与病鸽接触的饲养员、兽医工作者及销售人员等,危害人类的健康。部分鸽场的鸽群类似衣原体的病症时有出现,为了了解广东的养鸽场的鸽群衣原体的感染情况,我们对部分鸽场的鸽群进行了本病的血清学调查,以积累一些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74.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为了探讨本地有关区域 NDV毒力分布情况 ,将自 1 997年以来 ,从珠江三角洲不同地区分离获得的 3株 NDV的鸡胚平均致死时间 ( MDT)、1日龄雏鸡脑内致病指数 ( ICPI)和 6周龄鸡静脉内致病指数 ( IVPI)进行测定。1 材料与方法1 .1 病毒 ND野毒株 ,共 3株 ,包括 N株 (分离自南边 )、S株 (分离自狮山 )、L株 (分离自罗定 )均由本实验室分离、鉴定保存。1 .2 实验动物  1 0日龄鸡胚、1日龄易感雏鸡 ,6周龄非 ND免疫雏鸡均由佛山燎原鸡场提供。1 .3 毒株的鸡胚传代 将 3株 ND…  相似文献   
175.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目前严重危害禽群的主要疾病之一,对所有禽群进行疫苗接种是防控禽流感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目前在得到全面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在水禽,特别是快大型幼龄鸭的禽流感免疫中尚存在免疫效果欠佳等问题。其原因是否与母源抗体有关,母源抗体水平与免疫效果的关系如何?本试验就以上问题进行相关试验。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疫苗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以下简称“禽流感油苗”),购于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生产,批号:2006077。1.1.2抗原与血清禽流感H5亚型HI标准抗原及阳性血清,购于哈…  相似文献   
176.
标准鸭肝炎Ⅰ型血清对鸭肝炎野毒株的免疫保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鸭肝炎免疫失败的原因,对从该地区分离到的鸭肝炎野毒SN株等6个毒株在7日龄雏鸭、10日龄鸭胚及9日龄鸡胚上作免疫保护试验、交叉中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标准鸭肝炎Ⅰ型(DH-Ⅰ)血清对部分野毒株(SN株、Z株、SF株)的免疫保护指数较低,明显低于相应野毒株血清的保护指数,表明该疫区部分鸭肝炎野毒的抗原性已发生改变。这一免疫保护试验结论得到了交叉中和试验结果的支持。根据试验结果,采取若干有代表性鸭肝炎野毒与标准DH-Ⅰ型毒株,制备鸭肝炎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用于临床免疫防治,并注意排除一些其他因素的干优,使临床免疫保护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177.
鸭疫里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是水禽多发的细菌病.要预防和控制好上述3种细菌病,做好兽医卫生消毒工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之一.四烷铵络合碘、二氯异氰脲酸钠、双链季胺盐化合物(俗称百毒杀)为目前畜禽生产上较为常用而且认为效果较好的几种消毒剂,为验证它们对上述3种鸭病病原菌的确切消毒效果,试验根据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兽用消毒剂鉴定技术规范》(1992)的实验规程进行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78.
鸡新城疫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为危害鸡群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在生产上出现了高致病性的强毒株,甚至超强毒株,一旦发生,难于控制,往往出现极高的死亡率,给养鸡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防制本病的有效方法是对鸡群进行免疫接种,常用的疫苗有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随着毒株毒力的加强,用弱毒疫苗免疫接种经常出现免疫失败或保护不完全的情况,常常要结合ND油乳剂灭活苗接种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在强毒力的灭活苗的生产中,目前仍主要采用鸡胚作为病毒的繁殖载体.因此,获得高效价的病毒液(尿囊液)是制苗的关键.试验对如何获得高效价的尿囊液,确定接种时种毒的最佳浓度及鸡胚尿囊液的最佳收集时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9.
为了提高防制番鸭“白点病”的效果,本试验筛选了目前较为常用的10种消毒剂分别对番鸭“白点病”病毒进行不同时间的体外杀灭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消毒剂在与“白点病”病毒体外作用15min、30min的情况下,百毒杀、复合酚(消毒灵)、过氧乙酸、二氯异氰尿酸钠、氢氧化钠、甲醛、苯酚、络合碘、戊二醛、乙醇等消毒剂对该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但百毒杀、过氧乙酸、苯酚、络合碘、戊二醛、乙醇等消毒剂只能致弱或灭活少数病毒,因此杀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在0.5﹪甲醛、1∶200复合酚(消毒灵)作用15min,1﹪NaOH、1∶200020%二氯异氰尿酸钠作用30min的情况下,对该病毒的杀灭效果较佳,杀灭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180.
猪圆环病毒2型自1991年被证实具有致病性以来,已遍布除大洋州外的世界各养猪国家和地区。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及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被认为与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有关。圆环病毒2型感染引起了国内从事养猪生产及猪病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2005年7月广东省某猪场发生了一种以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腹股沟淋巴结高度肿大,颜面部、会阴部及腹部皮肤呈现出血性皮炎及一定程度的黄疸为特征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