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1.
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生长条件及促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刚  钟鹏  王建丽  徐伟慧  莫继先 《大豆科学》2012,31(2):270-273,277
通过摇瓶和盆栽试验,研究了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3株优势促生菌(FN,PD和SB)的生长条件和对大豆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3株大豆促生菌的最适温度均为25℃;FN在pH值5.0~9.0范围内生物量变化不大,PD和SB的最适pH值为5.0;1.0 g.L-1MnSO4对FN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D受MnSO4抑制明显,MnSO4能够显著促进SB的生长;MgSO4能够加快FN的生长,PD和SB均在MgSO4浓度为1.0 g.L-1时生物量最大;FN和PD的生长最适盐分浓度均为1.0 g.L-1,SB的生物量与盐分浓度正相关;不同的菌剂对大豆的株高、茎粗、根干重、根鲜重、植株干重、植株鲜重和根冠比均有一定促进作用,FN+PD+SB处理对大豆的促生效果最好,3种菌株对大豆的促生效果中存在协同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92.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时期施肥对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以返青期和抽穗期施肥的种子产量最高(平均达到906.6 kg.hm-2)。因此,在返青期或抽穗期施肥是提高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能引起牛腹泻,而副结核分枝杆菌和弯曲杆菌同样能引起各个年龄段的牛腹泻,甚至流产,当3种病原共感染时,则会加重牛场的经济损失。该文通过一起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副结核分枝杆菌和弯曲杆菌共感染病例,从发病情况、实验室检查、药敏试验、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防控这3种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以生长2年的垂穗鹅观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期和种子收获期处理对垂穗鹅观草种子产量、发芽率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熟期收获,种子的发芽率和产量最高,不同收获期对千粒重影响不大;返青期施肥,种子发芽率和产量最高,拔节期施肥可提高种子千粒重.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正方形和传统垄作栽培模式下不同群体密度的产量表现及相关的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正方形最佳田间密度为15.32株·m^-2,最高理论产量为2585.70 kg·hm^-2;垄上双行栽培最佳密度为19.9株·m^-2,最高理论产量为3159.35 kg·hm^-2;垄上双行最高产量高于正方形栽培;单株产量的有效株行距为62.43 cm×62.43cm,与传统垄作垄距65~70cm是接近的,说明对于繁茂型晚熟大豆品种而言,传统的65~70cm垄作模式仍然不失为一种实用有效的栽培技术模式。7月中旬以后旱情导致LAI在R4期下降;在R4和R6期,25.0~44.4株·m^-2不同密度间的LAI,传统垄作高于正方形模式;在分枝期(V6)干物质积累量最低,同期根冠比相对最高,表明前期是根系发育优先期;在R6期从5.9~36.6株·m^-2密度范围内,传统垄作栽培模式单株干物质积累值显著高于正方形栽培模式;与平作为特点的正方形栽培相比,传统垄作模式有利于根系发育。  相似文献   
96.
97.
98.
利用闲置水稻育秧大棚栽培双孢蘑菇,比较不同双孢蘑菇品种栽培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闲置水稻育秧大棚栽培下,双孢蘑菇AS2796平均单产最高,达到5.93 kg/m2,菇形圆正、颜色白、单菇较重、菌盖厚。  相似文献   
99.
为了研究禾本科饲草的生产性能,试验选用20种一年生禾本科饲草材料,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试验地进行田间种植,对其生产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丹草Late BMR、大力士以及苏丹草的PACF8421和健宝4个品种(品系)未能完成其生育期;青贮玉米的株高最高,与其他品种差异极显著(P<0.01),苏丹草中农26837的株高最低,只有191 cm;高丹草中Enorma和Bra-sero的分蘖能力最强,单株分蘖数分别为37.00,31.50个/株,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高丹草Big Kahuma的鲜草产量高,抗倒伏能力和抗病性均较强。苏丹草中Enorma的分蘖能力最强,茎叶比最小,抗病性最强。综合比较,在20种饲草品种中高丹草Big Kahuma和苏丹草Enorma宜作为黑龙江地区青饲、青贮的禾本科饲草品种。  相似文献   
100.
黑农6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培育的高产、耐密、抗病大豆新品种,2010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半矮秆、秆强、耐密,适宜窄行密植。近两年在黑龙江省推广近12.9万hm2,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