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生物质炭基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和肥料利用率,采用生物质炭与化肥配合制备生物质炭基肥,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通过田间多重比较试验,研究不同处理的生物质炭基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基肥可有效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缩短生育周期,改善玉米产量性状,进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其中,A5处理试验效果最佳,生育周期缩短了7d、株高增加9.0cm、穗位高度提升2.6cm、穗长增加0.7cm、行粒数增加2.2粒、百粒重增加4.0g、玉米产量达14 924kg·hm~(-2),增产率为8.48%。  相似文献   
22.
不同磷效率大豆干物质积累、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品种,采用盆栽控制磷供应量,探讨其同化物积累及光合生理特性与产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磷高效品种在低高磷处理下,相对干物质量比较高,能达0.9左右,而磷低效品种多在0.6左右;在低磷处理下,磷高效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均大于高磷处理,磷低效品种则小于高磷处理;高磷处理使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 i)、蒸腾速率(Tr)增加;低磷处理加强大豆叶片水分利用率(WUE);磷高效品种低高磷处理下产量比在0.9左右,磷低效品种仅为0.62。因此,可以将低高磷下干物质量比和产量比作为筛选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的指标。  相似文献   
23.
以生长2 a的扁穗冰草为试验材料,研究施肥期、收获期二因素对扁穗冰草种子产量、发芽率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盛花后25 d时收获种子,不同施肥期的扁穗冰草种子产量最高,盛花后30 d时收获种子,不同施肥期的扁穗冰草种子发芽率最高;返青期施肥,不同收获期种子扁穗冰草种子产量和发芽率均最高;施肥期、收获期二因素对扁穗冰草千粒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4.
用便携光合系统测定仪对美国无芒雀麦和肇东苜蓿叶片动态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苜蓿单播与混播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幅度不大,无芒雀麦净光合速率呈双峰型;6月2种牧草的光合速率日动态曲线均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而7月为单峰型,没有午休现象。2种牧草单播与混播蒸腾速率变化趋势相似,苜蓿盛花期、无芒雀麦抽穗期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单混播均最高,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叶片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略高于单播叶片,但在光合午休期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5.
诱变改良大豆蛋白质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60Coγ射线,热中子等核技术以及甲烷黄酸已酯(EMS)、叠氮化钠(NaN3)等化学诱变剂处理,选育出菜用大豆品种“淮哈豆1号”,蛋白质含量44.93%,903525、903526、903527早熟、高蛋白突变系,蛋白质含量分别是47.60%、47.02%、47.53%,并高抗大豆病毒病和灰斑病,为大豆基因库增添了新的优质资源,并确定了有效的诱变技术。  相似文献   
26.
为了解在哈尔滨地区引种的28份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对28份籽粒苋的22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批籽粒苋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3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花序颜色(1.569) > 茎颜色(1.525) > 茎条纹颜色(1.294) > 花序一级侧枝姿态(1.061) > 叶脉明显程度(1.000) > 叶正面颜色(0.956) > 叶背面颜色(0.906) > 团伞状花簇的密度(0.856) > 叶片先端形状(0.822) > 种子颜色(0.658) > 花序姿态(0.656) > 叶柄花青甙显色(0.628) > 花序花簇类型(0.257);9个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均以单株干重最大,分别为1.612和34.5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干重与株高、叶长、叶宽、茎粗、叶柄长、主序花序长和单株有效分枝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聚类分析将28份资源分为4类,第Ⅰ类群各性状中等;第Ⅱ类群综合性状均较好,属于高秆、高产籽粒苋优异材料;第Ⅲ类群茎秆最粗、主花序最长、千粒重最大,可作为选育种子高产的优异材料;第Ⅳ类群为矮秆、观赏型籽粒苋特异材料。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8.048%,其中第1主成分与籽粒苋的干草产量有关,第2主成分与种子产量有关,第3主成分与形态性状有关。本研究对28份籽粒苋的多个形态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可为我国籽粒苋种质资源高效利用、亲本选择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7.
不同磷效基因型大豆在生长关键时期根系形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磷效基因型大豆:磷高效品种(HP134、HP119)、磷低效品种(LP113、LP102),采用盆栽控制磷供应量(低磷和高磷),探讨其牛长关键时期(花期、结荚期、鼓粒期)的根系形态变化,以期从根系形态学特点为筛选磷高效利用基因型大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在低磷处理下,磷高效品种的根系适应性强,根系通过增加根长、根总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总根毛数来增强对土壤中磷素的吸收,但HP119和HP134两者适应低磷的根部表现又有所不同;磷低效品种根系适应性较差,其根长、根总表面积、根体积、总根毛数在不同处理下相差很大,多数郜呈显著甚至极显著差异,且各项数值在低磷处理下远低于高磷处理.由此可见,在大豆生长关键时期可以利用根系形态变化来较好的区分筛选不同磷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28.
在控制水分的条件下,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的根系面积、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渗透调节物质、产量等.结果表明:在磷和水分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两个基因型大豆生理活性表现极强;低磷和干旱胁迫下,磷高效基因型细胞膜稳定性较强,能较好地维持细胞膨压,保证其正常的生理过程.磷高效基因型在低磷和干旱胁迫下具有生长的优势,以较高的根系活力、光合作用、渗透调节物质等提高生理活性抑制和减少低磷胁迫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磷素营养和水分利用效率,启动自身的自我保护机制维持生长优势,表现出较强的抵御低磷和干旱胁迫的能力;磷低效基因型主要通过增加根系面积等形态变化来适应低磷和干旱胁迫,这就决定其适宜在供磷充分的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29.
低磷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大豆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磷效率差异显著的垦鉴27(磷高效型)和丰收25(磷低效型)2个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控制磷供应水平方法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大豆各生育时期的细胞膜透性、SOD、POD、CAT活性以及MDA积累状况.结果表明:2种基因型大豆在磷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保护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低磷胁迫下,丰收25细胞膜透性大幅度升高,相对电导率升高41.01%,MDA含量增加23.43%,保护酶活性明显下降,SOD活性降低12.52%,POD活性降低24.16%,CAT活性降低31.75%;垦鉴27细胞膜透性稍有增加,相对电导率升高19.39%,MDA含量增加14.11%,保护酶活性略有降低,SOD活性降低4.98%,POD活性降低13.21%,CAT活性降低28.81%.由此说明,垦鉴27可以通过对磷素高效利用,提高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降低O2的产生速率,从而降低细胞膜透性,而丰收25这种自我保护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30.
以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黑河27、黑河29为材料,在控制磷素供应水平的条件下,通过控制灌水量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干旱强度增加,磷高效基因型大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和O2^-含量递增的幅度明显小于磷低效基因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的幅度显著小于磷低效基因型,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随干旱胁迫强度增大而增加,磷高效基因型大豆的渗透调节能力要明显大于磷低效基因型。表明大豆耐旱性与其抗氧化酶活性相关,渗透调节物质是构成其耐旱性的重要物质基础,磷高效基因型膜脂过氧化程度小于磷低效基因型,并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