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5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林业   125篇
农学   85篇
基础科学   107篇
  96篇
综合类   721篇
农作物   65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575篇
园艺   120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草药是一类具有多功能性,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抗药性的天然植物产品.本文介绍了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性,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2.
本研究对6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其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苜蓿(品)种中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龙牧806(M.sativa cv.Longmu 806),最低的是龙牧801(M.sativa cv.Longmu 801);粗脂肪含量最高的是龙牧801,最低的是龙牧806;钙含量最高的是龙牧806,最低的是龙牧801;磷含量最高的是龙牧803(M.sativa cv.Longmu 803)和黄花苜蓿(M.falcata),最低的是杂花苜蓿(M.varia);粗灰分含量最高的是龙牧801,最低的是肇东苜蓿(M.sativa cv.Zhaodong);产量最高的是龙牧801,最低的是龙牧806。相关分析表明,不同苜蓿(品)种同一指标间差异不显著。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主要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表明,6个苜蓿(品)种营养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肇东苜蓿、杂花苜蓿、龙牧803、龙牧801、龙牧806和黄花苜蓿。本研究结果可对今后苜蓿的引种与选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为研究西门塔尔牛、南德温牛对秦川牛的杂交改良效果.[方法]对秦川牛、南德温牛与秦川牛杂交一代(南秦F1)、西门塔尔牛与秦川牛杂交一代(西秦F1)共282头母牛的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等6项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以体尺指标为基础材料,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体重与体尺数据在不同月龄的表现特点;计算分析了它们的各项体尺指数;构建了1~2岁秦川牛各项体尺指标对体重的主成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西秦F1比南秦F1的杂交改良效果好,6~24月龄的秦川牛、南秦F1、西秦F1随着月龄的增加,胸围和体重快速增长,西秦F1的各项体尺指标总体上高于南秦F1与秦川牛,秦川牛与南秦F1差异不显著(P>0.05);从育肥指数上来看,24月龄的西秦F1比秦川牛平均高7.2%,差异显著(P<0.05),西秦F1比南秦F1高6.8%,差异显著(P<0.05),南秦F1与秦川牛差异不显著(P>0.05),西秦F1育肥效果优于南秦F1.[结论]对1~2岁秦川牛通过逐步回归得到了估测体重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木醋液对畜禽粪便的臭气降解试验.[方法]将鲜粪和木醋液按0%,2%,4%,6%比例混合,在常温下存放,每天测定试验瓶内的NH3含量,作为除臭标准.[结果]显示4%及6%混合组能有效降解臭气含量,而4%与6%差异不显著,所以生产上建议用4%进行除臭.[结论]木醋液都有很好除臭作用,在畜牧生产实际中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了解不同光周期和温度对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自然滞育种群成虫滞育后生殖生物学的影响,明确“滞育发育”与滞育强度、滞育解除与滞育后发育的关系。【方法】观察记录中华通草蛉自然种群分别于11月、1月、3月在18、22、28℃及不同光周期(15D﹕9L、13.5D﹕10.5L、12L﹕12D)下的产卵前期、产卵历期、产卵量和雌成虫寿命等。【结果】温度对滞育解除后的中华通草蛉成虫的产卵前期(P<0.001)、产卵历期(P<0.001)、产卵量(P=0.012)和雌虫寿命(P<0.001)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中华通草蛉解除滞育后的产卵前期、产卵历期、雌雄成虫寿命均缩短。11月份22℃下成虫产卵量最高,而18℃下最低,且3个温度间产卵量有显著差异(P<0.001)。而1月份(P=0.604)与3月份(P=0.745)不同温度间产卵量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越冬时期对滞育成虫产卵前期有显著性影响(P<0.001),且随越冬时间延长产卵前期减少。成虫在1月份产卵量高于其它越冬时期,且只有在光周期15D-9L条件下差异显著(P<0.05),其余光照条件下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越冬时期对成虫产卵历期和雌虫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光周期对中华通草蛉滞育解除过程中的产卵前期(P=0.240)、产卵历期(P=0.234)及雌虫寿命(P=0.155)均无显著性影响。中华通草蛉成虫在15D﹕9L条件下产卵量最大,且在11月份(P=0.008)与3月份(P<0.001)显著高于其它光周期下,1月份则光周期对产卵量无显著影响(P=0.735)。交互作用显示,温度与越冬时期的交互对产卵前期(P=0.016)及产卵量(P<0.001)影响显著,而对产卵历期(P=0.321)和雌虫寿命(P=0.583)则无显著影响。光周期与越冬时期的交互对产卵前期(P=0.664)、产卵历期(P=0.074)和雌虫寿命(P=0.052)均无显著性影响,但显著影响成虫产卵量(P=0.031)。【结论】温度对滞育后发育生物学特性均有显著性影响。越冬时期只对产卵前期和产卵量有显著性影响,说明不同越冬时期滞育强度不同且滞育解除过程的能量消耗会对产卵量有一定影响。光周期只对产卵量有显著性影响,说明光照长度会影响中华通草蛉卵粒的形成。温度和越冬时期比光周期对中华通草蛉成虫滞育后发育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96.
丛枝菌根真菌对枣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规模化繁育优良的菌根枣苗提供理论依据,为新疆红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 Smith&Schenck,BEG 141)和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 Becker&Gerdemanm,BEG 167)对新疆酸枣苗(Ziziphus jujube var.spinosa Hu)的侵染、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AM真菌对枣苗根系的侵染率超过30%,并促进枣苗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枣苗根长分别比对照提高23.1%(BEG141)和13.6%(BEG167),BEG141还使枣苗生物量增加16.5%。BEG141感染枣苗根系后,氮磷吸收增加,比非菌根苗提高16.9%(氮)和20.3%(磷);BEG167感染枣苗根系后,磷钾吸收增加,比非菌根苗提高18.0%(磷)和11.3%(钾)。菌根化枣苗的叶片含磷量提高36.36%~109.09%,有益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因此,枣苗接种优良的AM真菌可促进养分吸收和生长,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997.
为了解猪流感病毒(SIV)在我国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2011年~2012年从不同省市重点地区屠宰场、规模化猪场和个体养殖户采集猪血清样品13044份,以经典H1N1 (CS)、类禽H1N1 (EA)、甲型H1N1(pdm/09)、H3N2、H5N1、H9N2亚型SIV抗原并采用血凝抑制(HI)方法检测.结果显示,2011年~2012年我国猪血清中类禽H1N1亚型SIV抗体平均阳性率比其他亚型高,分别为42.24%和45.89%,2011年甲型H1N1亚型SIV血清抗体平均滴度(GMT)比其他亚型高,GMT为53.32,2012年经典H1N1 GMT比其他亚型高,GMT为73.2.结果表明2011年~2012年我国猪群中H1N1亚型SIV感染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998.
应用纳米磁珠荧光PCR检测棉花曲叶病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供快速灵敏检测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virus, CLCuV)的技术以防止其传播扩散,本研究根据CLCuV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 CP)保守序列设计了引物和TaqMan探针,并结合纳米磁珠(Magnetic nanoparticles, MNPs)建立了该病毒的MNP实时荧光PCR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阈值约为525 fg·μL-1 DNA。通过对CLCuV、非洲木薯花叶病毒、烟草线条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及番茄斑萎病毒的检测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同时该方法无需任何PCR后处理,交叉污染风险小。本方法可用于CLCu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99.
选择大兴安岭杜香-兴安落叶松林、杜鹃-兴安落叶松林、柴桦-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藓类-兴安落叶松林5种原始林的林木、下木植被、枯落物、木质残体4种碳库层、林木各器官采用野外实地取样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进行碳密度和碳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1)林木器官碳密度大小序列为树干>树根>树皮>树枝>树叶,分别占林木总碳密度的54.89%,21.98%,10.76%,9.65%和2.72%。2)5种林分类型碳密度大小依次为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型(83.992 4 t/hm2)>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型(54.788 8t/hm2)>藓类-兴安落叶松林型(50.612 1 t/hm2)>杜香-兴安落叶松林型(49.396 4 t/hm2)>柴桦-兴安落叶松林型(48.587 8 t/hm2),得出兴安落叶松原始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57.475 5 t/hm2。3)研究区内兴安落叶松原始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2.840 3TgC,各碳库层的空间分布序列为林木层(2.054 3 TgC)>枯落物层(0.349 5 TgC)>下木植被层(0.231 6 TgC)>木质残体层(0.204 9 TgC),分别占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72.33%,12.31%,8.15%和7.21%。  相似文献   
1000.
小麦淀粉与面条质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淀粉品质对白盐面条的质量(尤其是煮后的感官特性)有重要影响。直链与支链淀粉的含量及比例是影响面条质量的重要因素,是造成不同小麦品种淀粉糊化和膨胀特性及面条质量差异的物质基础。较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小麦粉具有较好的糊化和膨胀特性,制作的面条煮制时吸水率高,烹调损失低,具有较高的感官评分。优质白盐面条的直链淀粉含量应在22%左右。峰值黏度、稀懈值、峰值时间是影响面条质量的重要糊化参数,这3项参数高的小麦粉适合制作优质面条。高膨胀势或膨胀体积的小麦粉制作的面条中等偏软,光滑且富有弹性,可以作为面条用小麦的重要选择标准。一般认为,直链淀粉含量较低、峰值黏度和稀懈值高、峰值时间长、膨胀势或膨胀体积高的小麦粉适合制作优质白盐面条。其中,直链淀粉含量、峰值黏度和膨胀势是优质面条小麦评价的关键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