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自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湖拟鲤[WTBX](Rutilus rutilus lacustris[WTBZ] Pallas)鳃部寄生的西伯利亚拟双身虫[WTBX](Paradiplozoon homoion homoion [WTBZ]Bychowsky et Nagibina,1959),系为我国首次报道,为新纪录。西伯利亚拟双身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Playthelminthes),单殖吸虫纲(Monogenea),双身虫科(Diplozoidae),拟双身虫属[WTBX](Paradiplozoon)。[WTBZ][JP2]通过对西伯利亚拟双身虫的形态特征分析,发现西伯利亚拟双身虫与原始虫种相比仅部分结构大小略有差异,其他形态基本一致。同时,对西伯利亚拟双身虫ITS2 rDNA序列进行了测定,并将结果与GeneBank中已发表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额尔齐斯河采到的西伯利亚拟双身虫与GeneBank中同种ITS2 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100%。  相似文献   
22.
为提高对我国布鲁氏菌流行菌株的鉴别分型能力,利用布鲁氏菌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的多态性,建立了新的布鲁氏菌分型方法——MLVA-15。与传统的布鲁氏菌MLVA-16和BruMLSA21分型方法相比,新的MLVA-15分型方法对我国羊种布鲁氏菌流行菌株的区分能力有着显著的提高,能够满足布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对病原追溯的需求。尝试利用不同VNTR位点组合来提高对布鲁氏菌的鉴别能力,为单一种型布鲁氏菌流行区域的布病病原学调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3.
近些年来,新疆许多养殖场发生白斑狗鱼暴发性疾病而死亡。为鉴定病因,本研究对乌鲁木齐周边地区的自然患病白斑狗鱼(Esox lucius)的肝脏、肾脏等组织进行分离,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 DNA序列分析进行细菌鉴定。并通过人工回归感染白斑狗鱼和鲫,来验证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出的9株优势菌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命名为PK001-PK009。经PCR特异性检测发现,所得的9个菌株分别含有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hp A)、溶血素基因(hly A)和气溶素基因(aer A)中的0-3个,从而导致了菌株间致病性的差异。通过人工回归感染实验发现,白斑狗鱼患病症状与自然病例相似,并重新分离得到原感染菌,经细菌学鉴定,其性状与原菌株一致,为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24.
为估计新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羊新孢子虫流行率,了解其在羊群中的感染情况,通过横断面研究方法,采用两阶段抽样策略,在和静县下辖的12个乡镇中抽取67个养殖场点,采集1 340份血清样品,使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新孢子虫抗体;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群间传播相关风险因素。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和静县巴音布鲁克羊新孢子虫感染的群表观流行率为32.84%(95%CI:21.85%~45.40%),真实流行率为 36.05%(95%CI:24.93%~49.93%);12个乡镇中,有8个检出阳性场群。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饲养方式为舍饲”“建厂时间在6年以上”和“圈舍没有消毒”等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养殖场感染新孢子虫的主要风险因素。结果表明:新孢子虫在和静县巴音布鲁克羊群中流行普遍,流行范围较广;长时间舍内饲养、建厂时间久、卫生消毒管理差是导致新孢子虫流行的主要风险因素。因此,提高养殖场户饲养管理水平,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并保证一定的空圈时间,可降低新孢子虫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