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选题理由长期以来,电压合格率偏低都是门头沟地区电网的一个重要问题。受地域广阔,线路较长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门头沟电网的电压合格率一直未能达到北京市的平均水平,给用户供电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何有效提高地区电网电压合格率成为调控专业面临的重要课题。2现状调查影响门头沟地区电网电压合格率的因素比较复杂,既包括地域广阔、部分设备老旧等客观因素,也包括VQC(电压无功控制系统)不正确动作、无功补偿设备容量不足和监控人员经验不足等方面的原因。QC小组成员对各变电  相似文献   
42.
文章从组织机构、人员确定、体系建立与运行、人员、仪器设备、档案建立、实验室环境、内审和管理评审等方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和计量认证迎评前的档案资料以及汇报材料等准备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便于认真准备,顺利通过考核认证评审组的考核。  相似文献   
43.
杨树食叶害虫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彬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86-86,107
介绍了焦作市杨扇舟蛾等3种杨树主要的食叶害虫的形态特征,危害情况,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人工及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为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西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17AB育性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FLP标记技术,结合BSA法,用256个EcoR I/Mse I(3+3)引物组合对西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17AB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条特异的扩增条带E31M50.用该引物对后代分离群体进行分析,确定了E31M50与育性基因的遗传距离为5.0 cM.通过对这个多态性特异片段进行回收和测序,得到了这个337 bp片段的全长序列.该标记可以用于分子辅助育种和不育株早期筛选.  相似文献   
45.
从病死兔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两极着色、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根据发病情况、病理变化、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及其16S rRNA序列测定结果,确定为兔多杀性巴氏杆菌。通过动物试验证实,该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特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有较强的耐药性,在所检测的22种抗生素中仅对氟苯尼考、头孢氨苄、磺胺六甲氧嘧啶、头孢噻肟、洛美沙星、菌必治等8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因此防治时应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耐药基因检测发现,该分离菌株携带有多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6.
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红细胞凝集试验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纯化的抗人红细胞单链抗体(Sc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E蛋白双功能融合蛋白为抗原,建立了检测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的红细胞凝集试验。利用方阵滴定试验筛选出最佳抗原工作浓度为55μg/mL,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20,作用时间15 min,与猪瘟(CSF)、猪细小病毒(PP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乙型脑炎(JE)、猪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阳性血清和PRV gE缺失疫苗接种的猪免疫血清均不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与PRV标准阳性血清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圈。与美国进口的PRV抗体检测gE-ELISA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比较,50份猪血清的阴、阳性检出符合率均为100%。红细胞凝集试验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特点,可用于PRV野毒感染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47.
为指导云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减排措施的合理制定,以《省级温室气体编制指南(试行)》为依据,研究了云南省2008—2020年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当量、碳汇以及碳足迹的演化特征,提出了未来农业发展减排固碳的主要措施。基于2008—2020年云南省农田生产投入、作物种类及产量等相关数据,运用碳足迹分析方法对云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当量与碳吸收量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农田生态系统少量的CH4、N2O等温室气体排放不容忽视,云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直接碳排放量、氧化亚氮碳排放当量以及甲烷碳排放当量成为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最为主要的3个因素。另一方面,2008—2017年云南省温室气体碳排放当量逐年增加,随后呈逐年递减的变化趋势,当量碳排放强度呈波动式变化,其中秸秆焚烧、化肥降解以及柴油燃烧为主要的直接碳排放源,N2O、CH4为主要的当量碳排放源;碳吸收强度呈波动式变化,作物中的玉米和甘蔗碳吸收量远大于其他农作物,是主要的固碳源,蔬菜和瓜类具有一定的增汇潜力,农作物有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变的趋势;碳足迹呈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