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89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41篇
  51篇
综合类   619篇
农作物   111篇
水产渔业   78篇
畜牧兽医   311篇
园艺   127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ISG15和OAS1在奶牛早期妊娠阶段外周血中的表达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揭示干扰素刺激基因ISG15和OAS1在中国荷斯坦奶牛早期妊娠阶段外周血中的表达规律,为利用干扰素刺激基因进行早期妊娠诊断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试验用青年母牛共27头,其中自然发情牛10头,同期发情牛17头;人工授精后0、14、18、21和28d采集外周血并分离总白细胞或白细胞亚类(淋巴细胞、单核细胞、NK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ISG15和OAS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人工授精后18d妊娠牛外周血中ISG15和OAS1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怀牛;ISG15在妊娠牛中一致上调(平均3.92倍),空怀牛中一致下调(平均1.46倍);OAS1在妊娠牛中平均上调3.49倍,空怀牛平均下调1.28倍。自然发情条件下,妊娠牛外周血中ISG15和OAS1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怀牛,同期发情条件下两个基因在表达趋势上与之类似,但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人工授精后18dOAS1在妊娠牛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空怀牛,其中妊娠牛中OAS1一致上调表达,平均上调2.14倍,空怀牛中OAS1一致下调,平均下调1.80倍。研究提示:人工授精后第18天妊娠牛与空怀牛之间ISG15的差异表达比OAS1更明显;自然发情状态下,妊娠牛与空怀牛之间两个基因差异表达情况比同期发情状态下更明显;相对于外周血总白细胞,妊娠牛与空怀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SG15、OAS1的差异表达倍数更低。综上表明,利用外周血中ISG15的表达水平可望能够在人工授精后18d对自然发情奶牛较为准确地做出早期妊娠诊断;对于ISG15、OAS1在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类中的表达分析,为深入研究奶牛早期妊娠识别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2.
为了解连城白鸭与沔阳麻鸭肉质的差异,本研究选择300日龄连城白鸭与沔阳麻鸭各3只母鸭,测定胸肌粗脂肪、肌苷酸含量,同时对胸肌组织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筛选品种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注释、KEGG通路分析,挑选部分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2个品种胸肌转录组测序得到40.6 Gb Clean Data,各样品的Clean reads与北京鸭参考基因组的比对效率在68.65%~72.17%。共筛选233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连城白鸭显著高表达1060个,沔阳麻鸭显著高表达1273个。差异表达基因共富集到280条信号通路中,67条通路显著富集,其中多条通路和肌肉脂肪沉积、能量代谢以及各类物质代谢相关。ACDC、FABP4、AMPD1、MITF、MAOA和CSAD等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对不同品种鸭特异的肉质风味形成产生影响。经qRT-PCR验证,测序结果可靠。连城白鸭与沔阳麻鸭胸肌转录组比较显示不同地方鸭品种肉质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63.
964.
“七五”期间,20万多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已入“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八五”还将入库保存10万份。“八五”结束,“国家种质库”保存种质总数半达30万份。为防止不可预料的自然灾害造成珍贵种质资源的损失或绝灭,在青海建立了一座“国家复份种质库”。该库建筑面积284m^2,其中保温库体面积76.5m^2、容积183.5m^3,库容量大于40万份。于1992年底投入运行,相应的数据库正在建立之中。“八五”  相似文献   
965.
采用裂裂区设计方法,对冬种加工型马铃薯良种"泉引1号"脱毒原种进行垄植、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芽长3项栽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3项栽培措施对产量、生育进度、单薯重量和地上部生长都有影响;主区单行垄植(A1)的结薯早于双行垄植(A2),产量较高;裂区地膜覆盖(B1)比裸地栽培(B2)早出苗、早结薯,薯块膨大速度快,大中薯比例明显增加,增产显著;裂裂区育苗移栽芽长1 cm(C1)比C2、C3、C4,早出苗、早封行,叶面积系数峰值最高,早结薯早膨大,大中薯比例最高,产量最大.在本试验条件下,加工型马铃薯泉引1号原种冬种丰产栽培措施的最优组合是A1B1C1.  相似文献   
966.
测定了从海南土壤中分离获得的6株链霉菌(Streptomycessp.)LA5、BM9、BM10、BM11、BM19和BW的抑真菌活性及其发酵液对采后香蕉果实炭疽病的防效。香蕉果实接种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musae(BerkeleyetCurtis)vonArx]0h(指接种后立即浸果处理)和24h后,用6菌株的无菌发酵液浸果。结果表明,这6株放线菌活菌及其无菌发酵液对香蕉炭疽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接种0h后蘸果处理中,LA5菌株的防效最好,达80.0%,与50%多菌灵800倍液的防效相当;接种24h后蘸果处理中以BW菌株防效最好,达75.0%,显著高于50%多菌灵500倍液的防效(64.6%)。  相似文献   
967.
对篮球比赛的强度、球员的心率和血乳酸值、球员的能量消耗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生理学研究,提出了训练模式、训练原则与步骤、心理训练、速度耐力训练与实战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968.
加工型马铃薯原原种扩繁的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加工型马铃薯泉引1号脱毒原原种为材料,按6个密度进行种植试验(行距均为50cm,株距分别为ll、12.5、14.0、16.0、18.5和22.0cm)。结果表明,在闽南泉州的自然条件下,泉引1号种薯产量和单个块茎平均重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单位面积块茎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对植株地上部鲜重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较高密度群体具有发育快、生长旺的特点。在本试验中,株距为11.0cm(每公顷15.0万株)和12.5cm(每公顷13.5万株)时.虽可获得更多的块茎数,但其叶面积增长过快,相互遮荫,光合效率降低,产量低下.小薯比例增多;株距为14.0cm(每公顷12.0万株)和16.0cm(每公顷10.5万株)时,可获得较高的块茎产量,同时.由于株距为14.0cm处理的块茎数目明显多于后者,因此,它是泉引1号原原种扩繁的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969.
通过用净现值作为经济成熟的指标,将造林、营林、收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调节,探讨落叶松人工林初植密度与收获期。将林分最高密度线法则结合林业净现值公式进行分析,提出初植密度的大小需要适度;收获期与初值密度关系密切,但不呈简单关系,受林木生长特性、最高密度线规律、成本、售价、银行利率共同调节。对方正林业局落叶松的生长进行净现值公式计算,发现最高净现值出现在较低密度栽值、较晚收获期的林分,落叶松纤维林最佳初植密度约为3300株/hm~2左右,收获期18~20a,净现值1000元/hm~2。如希望提早收益,初植密度可达7000~8000株/hm~2,收获期13a,净现值400~450元/hm~2。  相似文献   
970.
电,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今天也是引起火灾的重要因素,电气火灾在各地屡见不鲜,尤其是家庭用电引起的火灾最为常见.然而,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引起足够重视,电气火灾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