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水产渔业   83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应用电子显微镜对脆肉鲩和普通草鱼的肌肉进行了分析,其目的是为脆肉鲩肉质脆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通过对脆肉鲩和普通草鱼肌肉超微结构比较,结果表明:脆肉鲩肌肉超微结构中出现了较明显的变化,如肌原纤维中出现间隙,肌丝之间距离减小,但肌原纤维的外形仍保持完整.  相似文献   
72.
以性成熟的普通草鱼卵子和经紫外线照射处理后遗传失活的湘江野鲤精子为材料,采用三种不同染色体加倍法诱导草鱼雌核发育,3次重复实验结果表明:在人工诱导草鱼雌核胚胎发育过程中,二倍体诱导率以冷休克法处理组最好,其次分别为秋水仙素处理组织和热克法处理组。  相似文献   
73.
以初始平均体重为(7.01±0.05)g的青鱼为研究对象,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以含40%豆粕的饲料作为豆粕对照饲料,含41%棉籽粕的饲料作为高棉籽粕饲料,并在高棉籽粕饲料中分别用0.342%的晶体赖氨酸(有效含量79%)、0.115%的七水硫酸亚铁以及0.342%的晶体赖氨酸+0.115%的七水硫酸亚铁等量替代面粉,以研究高棉籽粕饲料中补充赖氨酸和铁对青鱼幼鱼生长、免疫力及组织中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与豆粕对照组相比,高棉籽粕组青鱼的特定生长率、血液红细胞数量以及血清补体4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同时肝脏游离棉酚累积,但在高棉籽粕饲料中同时补充铁与赖氨酸可显著提高青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血液红细胞数量(P<0.05),并与豆粕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高棉籽粕饲料中补充铁可显著提高青鱼血清补体4含量(P<0.05),补充赖氨酸或铁可显著提高血清溶菌酶活力(P<0.05)并显著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P<0.05),且单一补充铁时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与豆粕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高棉籽粕饲料中补充铁可显著降低肌肉和肝脏中游离棉酚含量(P<0.05),补充赖氨酸可显著升高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由结果可知,高棉籽粕饲料中补充铁和赖氨酸能促进青鱼幼鱼的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肌肉和肝脏中游离棉酚含量,同时补充铁和赖氨酸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4.
75.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与食性密切相关,为了给开发不同食性淡水鱼的饲料做基础研究,以黄尾密鲴(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研究对象,采用H.E染色法比较研究了其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从比肠长、杯状细胞密度、黏膜肌层总厚度、黏膜皱褶数量和高度、肝胰脏结构等方面比较了其组织结构特征,探讨了组织结构特点与食性、环境的适应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尾密鲴和白鲢的比肠长在四种鱼类中最大,在设计黄尾密鲴和白鲢的饲料配方时应注重粗纤维的含量以增强适口性;消化道组织学结果表明,白鲢、翘嘴红鲌和黄鳝3种鱼的口咽腔上皮细胞中都不同程度发排列有杯状细胞,而黄尾密鲴则无,但黄尾密鲴的口咽腔的最厚,白鲢的鰓耙最发达,食道的输送食物的能力和肠的消化吸收能力由黄尾密鲴、白鲢、翘嘴红鮊、黄鳝依次减弱,消化腺的进化是伴随物种进化而进行的有一些进化和演化方面的特征,是按照黄尾密鲴、白鲢、翘嘴红鲌到黄鳝的方向进化。这些组织学特征都是适应鱼类食性与环境的结果,在设计饲料配方时需考虑鱼类的食性特点与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76.
通过分子重组将鲫Mx1基因的编码序列克隆到鲤β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下游,构建成能在鱼体内表达的转“全鱼”Mx基因的重组分子.采用显微注射方法,将含有鲤β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和鲫Mxl基因序列的重组片段转入草鱼受精卵中,经人工孵化和养殖获得转全鱼Mx基因草鱼.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分析,证实重组分子成功整合到2月龄转基因草鱼基因组中,为草鱼抗病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为了确定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腐皮病的主要致病菌,从湖南省湘阴县中华鳖养殖场采取已呈明显发病症状且频死的中华鳖10只,从背甲和腹甲病灶处分离到6株菌株,通过分离纯化培养,挑选出2株优势菌株,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人工感染试验,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产碱杆菌(Bacillus al-caligene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致病菌均对青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丙氟哌酸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可作为治疗该病的推荐药物。  相似文献   
78.
以相同环境条件下饲养2个月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试验对象,以酶学方法研究3种规格[(143.81±36.27)g、(76.63 ±14.43)g、(31.35 ±5.82)g]黄鳝的肝脏、前肠、后肠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以及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在肝脏、前肠、后肠中的活性分布.结果表明,黄鳝蛋白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前肠>后肠>肝脏;淀粉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后肠>前肠>肝脏;脂肪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后肠>前肠>肝脏;随着黄鳝体重的增加,肠道蛋白酶活性逐渐升高,而肝脏蛋白酶活性变化不明显;后肠、肝脏淀粉酶活性随着黄鳝体重的增加而升高,而前肠淀粉酶活性降低;黄鳝脂肪酶活性有随着规格变大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中规格黄鳝消化组织的脂肪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79.
大通湖养殖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通湖是长江中游南岸的重要养殖湖泊,位于"中国淡水鱼都"—益阳境内,是湖南省最大的养殖湖泊。水面82.67平方公里(12.4万亩),"东西极"长15.75公里,南北宽13.7公里,呈三角形,常年水深1.2~2.5米。2001年以后,因管理需要,湖泊主体用拦网分割成蜜蜂夹湖、大西湖和尼古湖三部分。2008年,大通湖的经营权由国营大通湖渔场转让给大通湖天泓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期49年)。天泓公司对大湖养殖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现将大通湖大宗淡水鱼类  相似文献   
80.
Dmrt2是参与性腺发育最古老的发育基因家族Dmrt家族成员之一,在维持胚胎组织的正常发育、精子的发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育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目前在哺乳动物人类、鸟类红原鸡以及水生动物青鳉中都克隆到Dmrt家族成员并证明其与性腺和生长发育的密切相关性。研究采用RACE方法克隆了大鲵Dmrt2基因全长cDNA序列共2 026 bp,开放阅读框长1 581 bp,5′非编码区长58 bp,3′非编码区长387 bp,基因序列提交GenBank的登录号为FJ859987。该基因编码蛋白含526个氨基酸,依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该氨基酸为非跨膜蛋白,无信号肽,定位在细胞质内,无分泌蛋白。CDD数据库分析该ORF框翻译的氨基酸,在93~146位含DM保守结构域(c102557)的两个成员pfam00751和smart003010,与哺乳类人mab-3、鸟类红原鸡Dmrt2、两栖类非洲爪蟾Dmrt2和水生类鲐mab-3 DM结构域存在I(异亮氨酸)、R(精氨酸)、M(甲硫氨酸)、T(苏氨酸)、C(半胱氨酸)5个氨基酸的变异;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大鲵Dmrt2与以上四物种首先聚类,据此推测Dmrt基因在进化上高度保守,DM结构域上5个氨基酸的变异对蛋白功能的发挥可能无重要影响。实时荧光定量组织差异表达显示,Dmrt2基因在大鲵的精巢和肌肉组织中高表达,预示该基因可能在性腺发育和生长发育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