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8篇
  3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6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利用根尖压片法对斜茎黄芪与膜荚黄芪的杂交种(黄芪草)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黄芪草的染色体数目与父母本相同,2n=16,染色体基数为8,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2.79%~8.18%;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为2.93;平均臂比为2.67;核型公式为2n=16 =6m+6 Sm+4St,与母本斜茎黄芪相似.  相似文献   
72.
试验以海乳草种子为材料,通过设置有无光照(光照周期为12h,光照强度为7200lx,12h黑暗)7种恒温和3种变温(5℃、10℃、15℃、20℃、25℃、30℃、35℃;10~20℃、15~25℃、25~35℃)筛选海乳草种子适宜的萌发条件,在此条件上模拟干旱及设置不同盐碱梯度,通过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探讨不同盐碱和干旱胁迫对海乳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乳草种子萌发属于光促型,在有光条件下,25℃或20~30℃萌发效果最好,并且变温有助于发芽;(2)海乳草种子的活力及生活力均随渗透势升高呈下降趋势,-0.735MPa渗透处理下,其种子几乎不发芽;(3)不同渗透势即不同盐碱浓度对海乳草种子萌发初期影响显著,随盐碱浓度升高,种子的发芽力及生活力均逐渐降低。低渗处理(-0.46Mpa)下,Na2CO3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NaCl,且随渗透势升高抑制效果加重。  相似文献   
73.
为了解在内蒙古中部轻度盐碱地上建植豆禾混播草地的牧草产量及各混播组合物种的竞争关系,以草原3号苜蓿分别与新麦草、缘毛雀麦和长穗偃麦草3种禾草以不同比例(1∶1,1∶2,1∶3)混播建植人工草地,研究不同刈割期、不同混播方式下的牧草产量、土地当量比(LER)、相对产量(RY)、相对密度(RD)、相对产量总值(RYT)和种间竞争率(CR)等。结果表明,混播物种、混播比例和刈割时期对混播草地的产量和种间竞争关系有直接影响。在3个刈割时期,所有混播组合的牧草产量均高于单播,且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相对产量、相对密度和相对产量总值除个别1∶3组合外也均大于1,根据物种竞争模型对混播组合中各物种竞争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除豆禾1∶3组合外,苜蓿与3种禾草均分布在双方受益区域,表明各草种混播组合基本呈共存状态。除苜蓿与缘毛雀麦1∶1组合外,苜蓿在其余各混播组合中种间竞争率均大于1,且在同一刈割期随禾草比例的升高而增大。从牧草产量和种间关系的稳定性综合考虑,在上述地区苜蓿与缘毛雀麦以1∶1或1∶3混播,苜蓿与新麦草、苜蓿与长穗偃麦草以1∶1或1∶2混播更有利于建立高产稳定的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74.
高加索三叶草和白三叶幼苗期抗旱性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试验在模拟干旱的条件下,测定了幼苗期高加索三叶草和白三叶在干旱胁迫下的抗旱生理指标,通过观测在干旱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叶片细胞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并与同期正常浇水组相比较。根据各指标的变化动态对幼苗期高加索三叶草和白三叶的抗旱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试验表明,高加索三叶草幼苗比白三叶表现了更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草原1号杂花苜蓿花蕾转录组微卫星SSR特征进行分析,为开发新的分子标记和辅助育种选择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MISA软件对草原1号杂花苜蓿花蕾转录组数据进行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搜索,并对SSR分布及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286 409条非冗余单基因簇(Unigene)序列中共挖掘到57 368个SSR位点,SSR出现频率为20.03%,平均分布距离5.84 kb。重复基元数量以单核苷酸(68.45%)为主,三核苷酸(16.46%)次之。在129种重复基元中,以A/T类型基元(68.15%)最高,其次为AG/CT基元(6.56%)。SSR基元重复次数主要集中在6~15次,核苷酸数量随着基元重复次数的增加而减少。SSR长度主要集中在12~40 bp(55.58%),具有较高多态性潜能的SSR(长度≥20 bp)位点数为9 166(15.98%)。【结论】草原1号杂花苜蓿SSR位点出现频率高、基元重复次数和类型丰富、多态性潜能高,可用于苜蓿遗传多样性与品种的分子鉴定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76.
缘毛雀麦和无芒雀麦营养物质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不同时期的缘毛雀麦和无芒雀麦(5个类型)的营养物质动态,干草产量动态的粗蛋白质产量动态的环境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日龄的增加,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和磷含量逐渐下降;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含量逐渐增加,并符合方程Y=A+BX。缘毛雀麦和不同来源的3个类型的无芒雀麦,其地上部生物量和粗蛋白产量符合Logistic方程。全部供试牧草最适利用时期是牧草开花期至种子乳熟明。  相似文献   
77.
试验对不同利用年限的缘毛雀麦草地(以无芒雀麦为对照)在三个不同的物候期进行了生物量结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采种利用的缘毛雀麦草地在分蘖数、产草量和根茎生长等性状方面都强于无芒雀麦;随生长年限的延长,生物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其降低速度较无芒雀麦缓慢;该类草地具有很大的潜在利用价值。是一种长寿命的优良禾草草地。  相似文献   
78.
苜蓿雄性不育系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8个苜蓿(Medicagosp.)雄性不育系和4个优良苜蓿品种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II设计),对其F1代的干草产量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1)苜蓿干草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到重要作用。苜蓿不育系2号、10号、12号一般配合力较好,可作优良的亲本;2)就苜蓿干草产量性状而言,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之间无明显的对应关系。干草产量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中等,适合在早中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79.
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进行了不同行距蒙农根茎冰草(Agropyron michnoi Roshev.)新品系生长发育的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行距处理的观测和评价的结果表明:试验行距对物候期、出苗率和保苗率、株高及生长速度的影响不明显;但对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以行距20 cm处理的干草产量值为最大,为3 564.00 kg/hm~2,以行距60 cm处理的潜在种子产量和表现种子产量值为最大,分别为1 271.81 kg/hm~2和317.95 kg/hm~2。  相似文献   
80.
京西百花山区植物群落凋落物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种子萌发法对京西百花山区9种植物群落(以草本和灌木植物种子为主)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储量为97~1 224 粒/m2,物种数目为9~24种,Simpson指数为0.74~0.93,Margalef指数为1.13~4.42,Shannon-Wiener指数为0.69~0.94.凋落物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1)凋落物对土壤种子库的截留,截留率为30.8%~77.3%.通过线性相关分析得出,凋落物对土壤种子库的截留率与凋落物的厚度成正相关.(2)凋落物对土壤种子库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中采用种子出苗3个月内死亡率来衡量).凋落物层较厚的森林群落中,凋落物层幼苗的死亡率高于土层,凋落物层中幼苗的死亡率为11.9%~20.3%,土层中幼苗的死亡率为4.8%~8.3%;而凋落物层较薄的灌木和草本群落中,凋落物层幼苗的死亡率低于土层,凋落物层中幼苗的死亡率为2.6%~4.4%,土层中幼苗的死亡率3.2%~5.1%.凋落物层中幼苗的死亡率与凋落物厚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