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9篇
  3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6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乔雨  石凤翎  熊梅  张凯旋 《种子》2016,(3):98-100
采用0.9%EMS(甲基磺酸乙酯)对缘毛雀麦和直立型扁蓿豆进行不同时间(15,18,45,48 h)浸种处理,测定其发芽起始时间、发芽率、幼苗鲜重等,以探讨EMS对2种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9%EMS浸种处理15h对缘毛雀麦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但延长处理3h后则有较显著(p<0.01)的抑制作用;直立型扁蓿豆种子在处理45 h时相对发芽率显著下降.以相对发芽率达半致死剂量为标准,缘毛雀麦和直立型扁蓿豆种子用0.9%EMS处理的适宜时间分别为18h和48 h.  相似文献   
12.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外植体类型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中苜2号愈伤组织生长情况、诱导率的影响,筛选适合中苜2号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类型和最优激素配比.结果表明.以下胚轴为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生长状况良好,诱导率高,为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2,4-D浓度是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率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外植体类型;诱导中苜2号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0.2mg/L+NAA 0.01mg/L+6-BA 1mg/L+KT 0.2mg/L.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性增温与施肥试验,研究了短花针茅在增温施氮4a后各处理其生殖物候与光合作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a)短花针茅Pn日动态呈双峰曲线,在不同处理下的2个高峰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施氮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各环境因子中,PAR是影响光合作用最为强烈的环境因子.b)施氮处理对短花针茅的开花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其延迟了1.3d;而结实时间对增温施氮交互作用有显著响应(p<0.05),其延迟了1.89d;生殖生长持续时间也对增温和增温施氮交互作用有显著响应(p<0.05),分别延迟了1.37d和1.39d.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围栏封育和施肥对呼伦贝尔野生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对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维特很地区3块样地的野生黄花苜蓿分别进行围封和施用有机肥,在其开花初期测定株高、生殖枝数、每枝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千粒重及单株种子产量等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围...  相似文献   
15.
张雨桐  石凤翎 《草业学报》2020,29(9):203-214
牧草育种工作是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除了应用传统育种的方法外,应用分子育种方法也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抗逆性分子育种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性成果。株型是综合的农艺性状,是影响植物群体结构及产量形成的重要性状。现在株型在一年生作物株型分子机理及调控网络等方面已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而对于牧草株型调控机理研究颇少,大多研究是在与产量相关性状及其基础性分子育种等方面。针对影响植物株型形成因素及其机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牧草株型性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简要评述了当前在牧草株型育种研究上所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并指出可借鉴作物株型育种前沿研究方向制定牧草株型育种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6.
影响苜蓿雄性不育系杂交制种产量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苜蓿雄性不育系 MS— 4与其雄性可育系——草原 1号苜蓿在外部形态上相似 ,仅能从花粉的大小及形态上区分。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它们在柱头形态上也存在差异 ;在呼市地区传粉昆虫对苜蓿雄性不育系 MS— 4与其杂交父本 (新疆大叶苜蓿间的选择性访花行为不明显 ;将 MS— 4和草原 1号雄性可育系分别与同一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试验 ,结果表明 :MS— 4结荚率显著 (P <0 .0 5 )低于可育系 ,而每荚种子数及千粒重均无明显差异。 MS— 4雌性器官的遗传特性可能是影响 MS— 4杂交制种产量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采用砂纸打磨+变温、砂纸打磨+恒温两个双因素试验及酸、碱两个单因素试验共四种方式对野火球种子进行处理,筛选破除野火球种子硬实的最佳温度条件以及最佳方法。结果表明:(1)砂纸打磨+恒温、砂纸打磨+变温处理的硬实率显著降低,砂纸打磨+恒温处理以恒温25.0℃处理的萌发及硬实破除效果最佳,砂纸打磨+变温处理以10.4℃/26.6℃为打破野火球种子硬实、促进萌发的最佳变温条件。(2)98%H2SO4处理8 min时野火球种子发芽率略高于对照但无显著差异,但活力指数显著高于对照(P<0.05),硬实率降低,种子受损程度小。(3)野火球种子在0.5 mol/L NaOH处理下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对硬实破除无显著效果,死种子数增加,种子活力降低,种子萌发受抑制。  相似文献   
18.
以直立型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L.)Sojak.cv.Zhilixing]为材料,于苗期连续干旱处理12 d后复水4 d,研究直立型扁蓿豆幼苗形态结构特征、生理代谢及生物量分配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响应,揭示直立型扁蓿豆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直立型扁蓿豆叶片气孔开放率逐渐降低,处理9 d后气孔及表皮细胞密度比正常浇水处理(CK)分别增加48.5%和36.6%,形成小而密的表皮细胞和气孔。生理上,除MDA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外,其余指标均先升高后降低,干旱胁迫9 d时达最高,SOD、POD、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分别较CK提高88.9%、111.2%、86.7%、140.5%、147.8%和124.6%。同时,生物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于干旱胁迫9 d达最大值,比CK增加16.4%,总的分配格局表现出地上生物量投资高于地下,地下生物量投资比例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而地上生物量变化与其相反。复水后各指标均能恢复至CK水平或超过CK,表现出极强的复水敏感性和潜在恢复能力。该品种扁蓿豆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适应主要分为3个时期:主动适应期,其生理参数的可塑性指数为形态参数的1.33倍,主要通过抗氧化及渗透调节来减少水分散失增加水分吸收、缓解氧化伤害以适应干旱逆境;被动适应期,其形态参数的可塑性指数为生理参数的1.31倍,主要采用牺牲生物量的生存策略以及降低色素含量减少光吸收的光保护机制来提高逆境下的生存能力;复水恢复期,根冠比、气孔开放率、气孔及表皮细胞密度比CK分别增加25.9%、29.7%、24.2%和16.3%,其较高的根冠比和叶片较高的气孔开放率及小而密的气孔及表皮细胞特征,保证了直立型扁蓿豆吸水能力以及水分运输效率的迅速恢复。综上,直立型扁蓿豆抗旱能力较强,能够通过形态生理的改变以及调整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来应对与适应干旱逆境及复水,且在不同处理阶段采取不同的适应策略以达到生存目的。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