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7篇
  62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烟草中多酚氧化酶(PPO)介导的酶促棕色化反应会影响烟叶的外观色泽,降低内在品质,导致经济效益降低。为摸清不同部位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PPO活性的变化规律,对烤烟品种NC55下、中、上三个不同部位烟叶烘烤过程中PPO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整个烘烤过程中中部烟叶PPO活性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规律,下、上部烟叶PPO活性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规律;(2)整个烘烤过程中,中、下部位烟叶PPO活性在46℃左右时达到高峰,上部烟叶则达到第二个峰值,54℃以后各处理烟叶中PPO活性基本消失;(3)38℃之前,上部烟叶PPO活性最高,而42℃之后,中部烟叶PPO活性最高。研究结果对于优化NC55的烘烤工艺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2.
玉米秸秆碱化处理制备的生物炭吸附锌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为研究玉米秸秆碱化处理制备的生物炭对模拟废水中Zn的吸附特性,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玉米秸秆生物炭(BC),同时对玉米秸秆进行碱化浸渍处理来获得碱化改性生物炭(K-BC),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BC和K-BC对Zn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以及pH对其吸附的影响,结合元素分析、比表面积孔径测定、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等表征来分析其对Zn的吸附差异。结果表明:当Zn浓度为60 mg·L~(-1),BC和K-BC对Zn的吸附过程由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2个阶段组成,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BC和K-BC对Zn的吸附量随温度(288~318 K)和Zn浓度(10~120 mg·L~(-1))的增加而增加,其中K-BC对Zn的理论饱和吸附量大于BC,且由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描述较为合适;热力参数表明BC和K-BC对Zn的吸附为自发、吸热和无序度增加的过程;在pH_2.0~5.0范围内,当pH为5.0时K-BC对Zn的吸附量最大,吸附率接近50%。由BC和K-BC结构表征及理化特性差异可以推知,这2种生物炭对Zn吸附差异来源于其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和芳香结构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83.
以鸡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乙硫氮为钝化剂进行堆肥试验,通过改进BCR连续提取法分析堆肥前后重金属活性变化,并研究乙硫氮添加时间及添加比例对堆肥前后鸡粪的理化性质及重金属Cu、Zn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硫氮各处理组堆体的最高温度>60℃,均持续>3 d;堆肥温度呈现堆肥初期大幅上升之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堆体pH呈现先上升后小幅下降并趋于稳定,堆肥结束时pH 8~9,各堆体C/N值范围在16~17,乙硫氮不同添加时间和不同添加比例对鸡粪堆体的理化性质无显著影响。相同添加比例时,在堆肥第21天添加乙硫氮处理组对重金属Cu、Zn的钝化效果要优于其他时间添加乙硫氮处理组。添加乙硫氮的T1~T8组钝化重金属Cu能力比ck组(未施加钝化剂的对照堆肥组)提高3.03%~24.17%;对重金属Zn的钝化能力比ck组提高2.36%~15.21%。堆肥第21天添加0.20%(堆体干物质的量)的乙硫氮更有利于提高鸡粪堆肥对重金属Cu、Zn的钝化效果。  相似文献   
84.
吉林省西部氟病区苏打盐碱土氟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吉林省西部氟病流行区农田土壤的氟形态及其分布特征,采用连续浸提法,对该区域内45个表层土壤和6个剖面土壤的氟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全氟含量变化范围为200~450 mg/kg,平均值为266.17 mg/kg,低于全国土壤氟背景值和对照黑土,但是其生物有效性强,水溶态氟和交换态氟平均含量分别为13.73、8.49 mg/kg,均高于对照黑土。土壤剖面中,残余态氟和全氟含量呈40~60 cm0~20 cm20~40 cm;铁锰结合态氟分布较均匀;其他形态氟则随着土层加深呈降低趋势。交换态氟与其他形态氟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各形态氟相互转换的过渡形式。pH与水溶态氟、有机束缚态氟、铁锰结合态氟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交换态氟呈极显著负相关;碳酸钙、CEC分别与水溶态氟和交换态氟呈极显著正相关;另外,有效磷与交换态氟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水溶态氟、铁锰结合态氟和有机束缚态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游离氧化铁和游离氧化铝分别与交换态氟和铁锰结合态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降低苏打盐碱土pH是降低氟生物有效性的首选方法。通过对以上土壤参数进行分析,为今后降低该区域土壤中氟的生物有效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5.
采用土壤释放气体常压培养模拟装置,通过设置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土壤含水量、培养温度及土壤酸化等处理,明确N_2O释放特性及对环境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纯氮施入量由70 mg/kg增加至300 mg/kg,N_2O释放总量分别增加了32.9%(对照)和21.2%(酸化土壤);含水量由15%增加至25%;N_2O释放总量分别增加26.5%(对照)和16.1%(酸化土壤)。不同培养温度对比发现,N_2O释放总量变化趋势为25℃处理35℃处理15℃处理,25℃处理与15℃处理相比,N_2O释放总量增加了12.7%(对照)和20.0%(酸化土壤)。与对照处理相比,酸化处理N_2O释放总量平均增幅均高于5%。试验所设定的条件范围内,增施氮肥、提高含水量、土壤酸化导致N_2O释放强度增大,合适的培养温度有利于N_2O释放。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颤藻对烟草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烟苗株高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颤藻处理对烟草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一定影响,表现为随着颤藻数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颤藻处理对烟苗株高及干物质积累量均有影响,影响大小与苗盘初期颤藻数量有较大关系,播种时苗盘颤藻数量越多对烟苗株高及干物质积累量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87.
两种改性磷矿粉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天然磷矿粉为原材料,通过硫酸酸化、有机无机活化剂活化分别制得酸化磷矿粉和活化磷矿粉。采用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激光粒度测试,证明了90%的酸化磷矿粉粒径为4.227 μm,90%的活化磷矿粉粒径达到220 nm。活化磷矿粉结晶度降低,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磷素在土壤中的释放与吸附。此种制备方法开辟了磷肥生产新工艺。  相似文献   
88.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绿色校园进行建设的分析,提出了建设绿色校园的必要性,并对绿色校园指标体系及建设策略进行概括,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绿色校园的途径。  相似文献   
89.
长期施用生物炭对土壤中Cd吸附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考察了Cd在长期施用生物炭农田土壤上的吸附及解吸过程,并结合大田试验稻麦轮作结果探究了长期施用生物炭对土壤中Cd有效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农田土壤相比,生物炭的施入量越高,土壤对Cd的吸附固定能力越强,这主要是由于生物炭的加入可显著增加农田土壤的pH、阳离子交换量(CEC)和有机质含量。大田数据显示生物炭可降低土壤中Cd的有效性,抑制土壤中的Cd向稻麦中迁移。  相似文献   
90.
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度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及相互作用,纳米为毫微米,既十亿分之一 米,利用纳米特性可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多种问题。纳米技术在水产养殖工程中应用正处于初级阶段, 和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异,故文章对纳米技术在水产养殖工程中的应用详细分析,旨在为实际水产 养殖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