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6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以4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栽植于体积比为1∶1∶1的蛭石、珍珠岩、草炭基质中,设置常规、0.5倍、2.0倍3个浓度的改良Hoagland营养液,探讨了不同浓度营养液对赤霞珠葡萄N、P、K吸收量以及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在0.5倍浓度营养液下干物质量最高,2.0倍浓度下叶片N和P含量最高,常规浓度下叶片K含量最高,且果实总酚、单宁、花色苷含量较高,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12.
为了研究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果实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试验以3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设对照(CK)、轻度胁迫(T1)、中度胁迫(T2)和重度胁迫(T3)4个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果实挥发性化合物组分,采用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基因(VvCCD1)、E-(β)-丁香烯合成酶(VvEcar)和植物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VvHPLA)、芳樟醇合成酶基因(Vvlis)在葡萄果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花后110 d,与CK相比,T1和T2处理下果实百粒重分别显著降低7.32%和20.97%,T3处理下果实百粒重显著降低31.80%;T1和T2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相比于CK分别增加10.33%和5.68%,差异不显著,但在T3处理下,果实TSS显著降低15.74%;果实有机酸含量在T1和T2处理下分别降低11.66%(P>0.05)和25.56%(P<0.05),T3处理显著增加18.61%;各处理下总酚含量显著高于CK;与CK相比,T2处理果实花色苷含量显著提高9.35%,T1处理和T3处理与CK...  相似文献   
113.
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主要抗旱生理指标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以3a生赤霞珠为材料,根据黎明前叶片的基础水势(Ψb),设置重度水分胁迫(T1)、中度水分胁迫(T2)、轻度水分胁迫(T3)3个处理,以无水分胁迫(CK)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主要抗旱生理指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水分胁迫能提高赤霞珠葡萄叶片中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的量,增加CAT活性,导致可溶性蛋白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OD活性呈"抛物线"变化,SOD活性则呈"双峰"变化趋势,且随着胁迫程度加深,上述变化趋势越显著。轻度水分胁迫条件下(T3),累计胁迫灌水量148.44L/株,全生育期共计灌水量447.46L,与CK(624.68L)相比较,不仅节水28.37%,而且促使赤霞珠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增加3.23%,总酸降低2.97%,花色苷增加22.58%,单宁增加29.70%,总酚增加15.13%,新梢生长量降低15.20%,单株增产7.2%。  相似文献   
114.
115.
几种方法测定鲜食葡萄枝条抗寒性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5种方法测定7个鲜食葡萄品种的枝条抗寒性,对测定结果与品种抗寒性进行分析,结合本地区葡萄越冬表现结果表明,7个鲜食葡萄品种中矢富罗莎、奥古斯特和京秀比其他几个品种抗寒,红地球和美人指居中,而乍娜和里扎马特抗寒性最弱。对测定方法进行了简单比较表明:在品种抗寒性差异比较大时可用电导率法测定,既简便又节省费用。抗寒性差别比较小时则可采用过氧化物酶和可溶性糖测定,若要精细比较抗寒性采用电导率、过氧化物酶、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的综合测定。  相似文献   
116.
一种连续测定葡萄果实糖分积累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测定葡萄二次生长高峰期葡萄果实糖分卸载和积累的非离体试验体系-新浆果杯法。新浆果杯是由1粒剥皮后的葡萄果实侵入盛有缓冲溶液、由注射器制成的小杯组成。利用该试验体系,水分胁迫和2.5 mmol/L对氯汞苯甲酸(pCMB)可明显抑制葡萄果实糖分卸载,而1.5 mmol/L二硫基苏糖醇(DTT)则可促进葡萄果实糖分卸载。结果表明新浆果杯法可连续测定葡萄第二生长期果实糖分积累,是研究葡萄韧皮部糖分卸载机理和内外因子对葡萄果实糖分积累影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7.
电导法测定鲜食葡萄的抗寒性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0  
以1年生葡萄休眠枝条为试材,应用电导法研究了7个鲜食葡萄品种在不同低温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配合Logistic方程求出拐点值,测定冰冻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下,鲜食葡萄组织电解质渗出率增加呈S形曲线增长,在-15℃~-25℃之间随着温度的下降,葡萄组织电解质渗出率有一急剧升高的敏感区域;葡萄LT50在-13.9℃~-19.72℃之间;品种京秀、矢富罗莎抗冻性最强,美人指抗冻性最弱;提出了以电解质渗出率40.0%~52.0%相对应的拐点温度为枝条组织的临界致死温度。  相似文献   
118.
为了探索不同质量浓度脱落酸(ABA)和乙烯利(ETH)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及花色苷的影响,本研究以宁夏玉泉营产区2002年生酿酒葡萄‘蛇龙珠’为试材,对葡萄喷施100、200、300mg·L-1脱落酸和400、500、600mg·L-1乙烯利,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质量分数及总酸、单宁、总酚、总花色苷和类黄酮质量浓度,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花色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可有效改善果实品质,提高总花色苷、类黄酮质量浓度及PAL活性,其中300mg·L-1 ABA处理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果皮中共检测到花翠素3-O-葡萄糖苷(Dp)、花青素3-O-葡萄糖苷(Cy)、3′-甲基花翠素3-O-葡萄糖苷(Pt)、甲基花青素3-O-葡萄糖苷(Pn)、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Mv)、甲基花青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Pa)、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Ma)、甲基花青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Pc)和二甲花翠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Mc)9种花色苷,且300mg·L-1 ABA可极显著提高葡萄花色苷质量浓度,其中4种主要呈色花色苷Pt、Mv、Ma和Mc较对照分别提高49.42%、35.60%、26.27%和37.74%。研究得出,ABA和ETH处理可显著改善‘蛇龙珠’葡萄果实品质,其中300mg·L-1 ABA处理可极显著促进葡萄成熟及果皮花色苷质量浓度的积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9.
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4年生赤霞珠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葡萄果皮完全转色后,对果实周边的叶片进行摘取,分别比较不摘叶处理、摘叶50%处理、摘叶100%处理对低龄赤霞珠葡萄成熟度指标变化及葡萄果实品质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摘叶50%处理对于提高葡萄成熟度、增加葡萄果实中的酚类物质具有显著作用,可以较好地提高葡萄果实的含糖量和pH;摘叶100%处理对于提高葡萄果实糖度及花色苷具有较好的作用,但是对于保留愉悦的酸度和优质酚类物质的合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0.
福建省水土流失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运用遥感技术监测福建省水土流失状况,为研究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4年Landsat-8OLI等遥感数据,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定量计算得到研究区的土壤侵蚀量,并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水土流失在地理空间上分布特征。[结果]福建省2014年的水土流失总面积为10 939.8km2,总流失率为8.93%,其中以轻度流失为主,占总流失面积的82.3%,境内流失等级为强度及以上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宁德和南平、南部的漳州和西部的龙岩一带;其中22个水土流失重点县流失面积为4 786.65km2,占全省流失总面积的43.76%,平均流失率为10.54%。[结论]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海拔高程为200~1 000m的区域,流失面积有8 954.35km2,占流失总面积的81.85%;坡度与水土流失关系密切,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度为8°~25°的区域,流失面积有69 871.71km2,占总流失面积的57.23%;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裸地和林地,流失比例分别达到30.99%和9.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