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0篇
  5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81.
为了探究除草剂——高效氟吡甲禾灵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毒理效应,采用室内培养法,设置对照(CK)、0.01 mg·kg~(-1)(T1)、0.04 mg·kg~(-1)(T2)、0.08 mg·kg~(-1)(T3)、0.16 mg·kg~(-1)(T4)、0.40 mg·kg~(-1)(T5)6个处理,研究不同浓度高效氟吡甲禾灵对土壤呼吸强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T1处理显著促进土壤呼吸外,在培养第7 d和14 d时T2和T3处理显著抑制了土壤呼吸;T4处理在第7 d时抑制土壤呼吸,之后转为激活;T5处理在培养前14 d与CK基本持平。高效氟吡甲禾灵显著抑制了土壤蔗糖酶的活性,且抑制程度与浓度呈正比,在培养35 d时T1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已恢复至CK水平,而高浓度处理下的抑制作用则较强。而对于土壤脲酶,高效氟吡甲禾灵反而显著刺激了其活性,除在培养7、21 d和28 d时,T5处理的脲酶活性与CK持平外,随着高效氟吡甲禾灵浓度的增加,土壤脲酶活性逐渐增强。在培养14 d时高效氟吡甲禾灵显著抑制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培养7 d时浓度达到T3才开始抑制这两种酶的活性,而在培养21 d时浓度达到T4才开始抑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在浓度达到T3时又恢复到CK水平。研究表明,高浓度高效氟吡甲禾灵条件下,蔗糖酶和脲酶活性被显著抑制和激活,能够表征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污染程度,而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在培养21 d时基本恢复到对照水平,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探究骏枣叶片碳氮营养变化与成花的关系,为枣花期调控和提高枣花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疆阿拉尔市8年生骏枣不同花期阶段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枣吊干物质积累进行测定,分析成花与枣吊叶片碳氮营养和生长的关系。【结果】枣树成花进程中叶片各营养成分呈一定规律变化,初花期叶片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积累达到高峰,进入盛花期后总糖、淀粉、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明显下降;叶片中蔗糖仅在现蕾期有较大增长,盛花期下降不明显;氨基酸含量仅在盛花期有明显增长;初花期叶片C/N达峰值,进入盛花期后明显下降;叶绿素含量在未现蕾期至初花期快速升高,后期维持在较高水平;枣吊干重在进入初花期后快速增长,进入盛花期后单枝枣吊上叶片数基本不变,枣吊上叶片干重和枣吊长度增长变缓。【结论】枣吊叶片淀粉和蛋白质积累是枣成花的重要物质基础,盛花期枣吊叶片代谢旺盛,碳氮营养形态快速转变,并促进碳素营养向花器官运输。  相似文献   
183.
王振东 《河北农业》2023,(10):39-41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做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好农村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农民思想认识,加深农民对政府信任,有效落实国家政策的桥梁。本文通过论述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剖析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从诸多角度探究乡村振兴下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举措,以此为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4.
【目的】研究幼树期库尔勒香梨根系分布特征,为制定科学高效的水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南疆选择大水漫灌果园,选取1~6年生库尔勒香梨各3株为试材,在树干周围半径160 cm,挖掘0—100 cm深剖面,每20 cm取1个样品,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测定不同径级梨树根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结果】梨树根长增长始终以吸收根为主,吸收根根长占总根长的86%~95%,且3、5、6年树龄根长显著增长。根表面积增长是不同径级根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吸收根根表面积占比为41%~77%,输导根占比22%~33%。根体积增长以粗根和输导根为主,4、6年粗根增长较快,3、5年输导根增长较快,两类根体积增长不同步。梨树根长密度整体上随土层加深先增大后减小,呈“单峰型”变化,随水平距离增加而减小。垂直方向上根长主要分布在0—60 cm深土层,占整个采样剖面总根长的76.46%以上;水平方向上,以0—20 cm土壤根长密度占比最高,1年和2年占比分别为71.93%、41.62%,随树龄增长呈下降趋势。2~4年,梨根系密度增幅较小,主要表现为延伸生长,并在距离树干较远处形成分散的根密集区。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