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5篇
  22篇
综合类   33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一、垂直升降闸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中小型闸门的启闭运行中,种种原因引起的滚轮不转动是比较多见的.这样一来,滚动摩擦变成了滑动摩擦,摩擦力增大很多,有的导致启闭失灵,设备损坏,对建筑物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分析滚动摩擦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轴的工作面没有镀铬(硬铬)或烧焊不锈钢的防锈处理不当,轴生锈胀大致使滚轮不能转动.②滚轮处理不当,有的滚轮不设置轴套或用铸铁和钢材做轴套,  相似文献   
32.
保靖县食用瓜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引进特色产业瓜蒌试种,总结出瓜蒌在保靖县山区的栽培技术,包括种植地选择、品种选择、基肥施用、移栽、搭架、生长期管理、病虫防治、收获及越冬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33.
丁草胺降解菌P10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植株修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富集培养技术从长期受丁草胺污染的污泥中分离出一株丁草胺高效降解细菌,命名为P10,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克雷白氏杆菌属(klebsiella sp.)。P10在30℃,pH 7.0条件下7 d可降解89.6%的丁草胺;在28℃,16 h光照和8 h黑暗的条件下培养10 d,该菌株对药害植株修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4.
一、分布及为害核桃举肢蛾属鳞翅目举肢蛾科,是吕梁市汾阳、孝义、临县、交城等几个核桃主产地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以幼虫钻入核桃青皮内蛀食,受害果逐渐变黑脱落(俗称黑蛋),是影响全市核桃产量、质量的主要害虫,全市每年产量损失达20%左右。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其发生数量与树下荒芜程度成正比关系。二、形态特征成虫:小型黑蛾,雌虫体长约7毫米,翅展约13毫米,雄虫体长5毫米,翅展11毫米。触角丝状。下唇须呈牛角状向前突出,弯向内方。复眼朱红色。小盾片舌状向后突出,披银白色鳞片,形成近半圆型白斑。在前翅距翅基1/3处有近长椭圆形白斑,近2/…  相似文献   
35.
菇菜套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作是防治连作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蔬菜和可食用菌之间的套作机理研究鲜见报道,尤其是其土壤微生物学机制。本研究建立菇菜套作体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PCR-DGGE技术研究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菇菜套作显著提高了番茄生物量,且其番茄果实产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与对照相比,菇菜套作下土壤细菌和真菌基因拷贝数量均无显著变化;DGGE指纹图谱表明,不同处理下的细菌群落无明显差异,但是菇菜套作下真菌群落结构发生了分异,主要表现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稻黑孢菌(Nigrospora oryzae)代表型条带的强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36.
长期平衡施肥对潮土微生物活性和玉米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长期定位试验地,研究氮磷钾平衡施肥(NPK)与缺素施肥(NK、PK、NP)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呼吸强度以及玉米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不施肥对照(CK)相比,NPK处理玉米根系与茎叶生物量、籽粒产量以及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均大幅提高,NP处理次之,PK与NK处理则无显著影响;同一处理玉米茎叶与根系养分含量接近,而籽粒的全氮和全磷含量较高、全钾含量偏低;与NPK处理相比,缺施氮、磷或钾肥均直接导致玉米植株相应养分的明显亏缺或其他养分的过量富集,但在根系、茎叶和籽粒部位的累积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与CK相比,所有施加磷肥的处理(NPK、NP、PK)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脱氢酶、转化酶、脲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土壤基础呼吸强度均显著升高(p<0.05),土壤微生物代谢熵则显著下降(p<0.05),而缺施磷肥的NK处理除显著提高脲酶活性外(p<0.05),对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平衡施肥在促进土壤微生物繁育和保育微生物代谢活性以及促进作物生长和保证养分吸收等方面显得非常重要,而缺素施肥中以缺施磷肥的不利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37.
以河南封丘潮土养分平衡长期定位试验地为研究对象,于各季节分别采集耕作层土壤样品,比较不同施肥处理潮土芽胞杆菌数量及其占细菌总数的比例,并解析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与不施肥对照相比,长期施肥尤其是施用有机肥和磷肥的处理土壤有机碳与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等的含量趋于升高,除不施磷肥处理(NK)外其他施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四季的增幅范围为0.91 ~7.00 g kg-1.长期不同施肥后土壤细菌与芽胞杆菌在数量上也发生了明显分异,且在各季均呈现稳定的梯度规律,即施肥处理(除NK外)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施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施化肥处理、平衡施化肥处理高于缺素施肥处理,除NK外其他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在四季的增幅范围力0.02~0.54 lg(CFU g-1).长期施化肥的处理芽胞杆菌占细菌数量的比例(即优势度)在冬、夏季高于春、秋季,而施有机肥的处理在不同季节保持相对恒定.相关性分析显示,芽胞杆菌数量与土壤有机碳和有效磷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长期施用有机肥更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繁育,且芽胞杆菌的数量可敏感地反映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8.
在温室盆栽实验条件下,研究接种AM(arbuscular mycorrhiza)真菌、蚯蚓(Eisenia fetida)对南瓜(Cucurbita moschata)修复3环以上多环芳烃(PAHs)污染农田土壤的影响,试验设置单接AM真菌、单接蚯蚓、双接AM真菌和蚯蚓、不接种的对照共4个处理,播种10周后收获。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和蚯蚓促进AM真菌侵染南瓜,增加南瓜生物量;显著提高南瓜修复土壤中Phe(菲)、An(t蒽)、Py(r芘)、BkF(苯并(k)荧蒽)、BaP(苯并(a)芘)、BPe(r苯并(g,h,i)苝)等PAHs污染物的效率,促进南瓜高效地吸收3~5环PAHs,尤其是AM真菌和蚯蚓共同接种条件下对南瓜修复土壤效果最优;AM真菌利于南瓜转移根系吸收的高浓度PAHs化合物至地上部,降低PAHs对根系的胁迫,增强南瓜在高浓度PAHs污染土壤中存活,有利于南瓜应用于高浓度PAHs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蚯蚓对南瓜地下部吸持3~5环高分子量的PAHs化合物有积极作用。因此,选用的AM真菌和蚯蚓在土壤中具有协同作用,促进南瓜高效修复PAHs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39.
四川省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抽样选择四川省内3个农村,对其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抽样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绘图分析,从而找出农村生活污水的水量和水质变化规律。为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并对其他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从重组克隆载体pMD18-T—egsmadC中扩增细粒棘球蚴egsmadC基因及其MH2编码序列,将其克隆入酵母双杂交载体pGADT7和pGBKT7中,经PCR、限制性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正确后,PEG/LiAe法转化酵母菌株,测定融合蛋白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和自激活活性。结果表明,egsmadC基因及其MH2编码序列表达的蛋白对酵母茵Y2HGold无毒性和自激活作用,可为进一步运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