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40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水产种质资源地理信息系统是为了实现水产种质资源数据共享而开发的一个C/S模式共享平台.采用VB MapX的二次开发方式,实现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互相查询、数据管理以及报表输出等功能,另外还绘制了水产物种省区分布图和水系分布图.  相似文献   
32.
土壤农药残留的化学修复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室内模拟法及色谱检测技术,研究了本地区广泛使用的克百威和硫丹农药残留的化学修复治理。结果表明,通过单糖组分处理及改变土壤pH值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药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33.
蠡湖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蠡湖为例,利用GIS技术建立综合评价蠡湖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的数量化方法。结合蠡湖自身的环境、生态和水文条件,通过咨询水产学专家,选取12个与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密切相关的因子,并将之分为4个子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选择因子对于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的贡献率,即权重,建立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模型,利用ARC/INFO软件内嵌的栅格数据分析模块生成单因子评价图层,结合栅格计算、空间叠加和分级模块,得出蠡湖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的等级分布图,即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为较高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560 7 km2,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为高等级的区域为6.568 2 km2,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为一般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720 9 km2,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为低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160 2 km2。蠡湖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等级图为蠡湖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4.
 以蠡湖可持续健康发展为前提,建立了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体系,包括1个总目标,4个分目标和15个具体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因子,结合利用层次分析(AHP)法和鱼骨图法确定权重,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栅格模块和分级模块,完成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的等级评定。结果表明: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为最高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4005km2,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为较高等级的区域为6.0075km2,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为高等级的区域面积为1.2015km2,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为一般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3204km2和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为低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0801km2。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等级图为蠡湖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5.
以暗纹东方鲀基因组DNA为材料,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影响暗纹东方纯SRAP-PCR反应的5个因素(Mg2、Taq酶、dNTPs、模板DNA、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正交组合,确立了暗纹东方鲀SRAP反应最佳体系为:20 μL的PCR体系中含有Mg2+ 1.5 mmol·L-1、Taq酶0.5U、模板DNA 75 ng、dNTPs 0.15 mmol·L-1、引物0.2 μmol·L-1.利用30个暗纹东方纯样本对该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体系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6.
为探究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情况,采用PCR产物纯化测序方法,测定了太湖、洪泽湖两个种群共96尾大银鱼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ytochrome oxidaseⅠ,COⅠ)基因的部分序列。结果表明:在638 bp序列中共检测到6个变异位点,占核苷酸总数的0.94%;A、G、T、C平均含量依次为26.2%、34.0%、21.3%和18.5%,A+T含量(47.5%)低于G+C含量(52.5%);共发现7种单倍型,其中hap1、hap5和hap7为共享单倍型,hap6为洪泽湖种群特有,hap2、hap3和hap4为太湖种群特有,在7种单倍型中,hap1为明显的优势单倍体型,共54个个体(占总个体数的56.25%);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642和0.001 48,遗传多样性较低;AMOVA分析显示,种群内遗传变异为79.82%,种群间变异为20.18%,两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201 79,表明两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大银鱼野生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为掌握太湖银鱼的种类分布、种群生物学和捕捞量现状,通过抽样调查、生物学测量及基于捕捞日志的捕捞产量统计分析,对太湖银鱼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有3 种银鱼,分别为大银鱼、陈氏短吻银鱼和乔氏短吻银鱼,陈氏短吻银鱼所占比例最高,3 种银鱼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冬季(12月份)生物学测定表明,大银鱼平均体长为102.7~160.8 mm,平均体重3.0~15.4 g;短吻银鱼春群平均体长为69.3~71.6 mm,平均体重为0.9~1.3 g;短吻银鱼秋群平均体长为30.5~44.2 mm,平均体重为0.1~0.2 g; 每100 g 短吻银鱼中春群占62.7%~96%,太湖短吻银鱼以春群为主;2010—2013 年太湖银鱼捕捞量为1185~2052 t,年间变化较大。本研究获得了关于太湖银鱼的最新基础数据,为加强太湖银鱼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8.
简述了GIS的概念和GIS技术在渔业应用中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当前渔业应用中常用的软件和方法,介绍了GIS技术在渔业领域应用的现状,着重概括了GIS在渔业制图、鱼类栖息地评价、渔业资源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水产养殖选点和建立基础数据库方面的应用,并就当前的应用阐述了所存在的问题,预测了GIS技术在渔业领域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9.
2008年7-9月在蠡湖设置宝界桥和石塘桥两个实验点进行鲢鳙鱼和藻类治理关系的初步研究,采用常规生物学方法,测定了鲢鳙鱼的体长、体重、消化腺指数、肠长指数、食物充塞度、肥胖度系数、饱满度等参数.试验表明微囊藻和颤藻在鲢鳙鱼体内得不到完全消化,但可以破坏藻类的存在形式,一定程度上也说明鲢鳙鱼对于微囊藻和颤藻的治理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取自4个湖区(东太湖、南太湖、西太湖、北太湖)的各20尾太湖秀丽白虾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的17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85个位点(200-1500bp)。各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32.94%-38.82%,遗传多态度为0.2134-0.2518,群体间最大遗传距离为0.0545,最小遗传距离为0.0094。用UPGMA对4个群体进行聚类分析,构建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太湖秀丽白虾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不同湖区的群体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