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为确定昆明鼠对饲料中霉菌毒素吸附剂蒙脱石的耐受剂量,试验选择60只初始体重为(17±0.12)g的健康雄性昆明系小白鼠,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在基础日粮含黄曲霉毒素B1(AFB1)< 10.0 μg/kg的条件下,5个处理组分别添加0(对照组)、0.5%、1%、2%和5%蒙脱石.试验30 d后测定小白鼠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内脏组织变化.结果表明,添加0.5%蒙脱石显著提高了小白鼠平均日采食量(P< 0.05),添加1%蒙脱石组小白鼠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随着蒙脱石添加水平的升高,小白鼠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下降(P< 0.05).蒙脱石添加水平为2%时,小白鼠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但显著低于0.5%和1%组(P< 0.05).本试验中添加不同水平蒙脱石对小白鼠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粗脂肪(EE)的表观消化率均未造成显著影响(P> 0.05).随着蒙脱石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不断升高,除0.5%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外(P> 0.05),其他3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小白鼠组织切片显示,蒙脱石添加水平为5%时,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当基础日粮含霉菌毒素在安全范围内时,综合考虑各项指标,昆明系小白鼠对本受试蒙脱石的耐受剂量介于0.5%~2%之间.  相似文献   
42.
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妊娠期母羊在舍饲条件下养分摄入量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为舍饲山羊日粮的合理配制和健康状态分析提供依据。随机选择空怀期、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健康母山羊各10只,测定其采食量;随机选择空怀期,妊娠1、2、3、4月及临产健康母羊各8只,以及临产病母羊6只,测定其7项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①与NRC(2007)山羊营养需要量相比,空怀期和妊娠前期母羊对干物质、代谢能和粗蛋白质的摄入量高于需要量,但妊娠后期母羊相应的摄入量低于需要量;各阶段母羊对钙和磷的摄入量均远高于需要量;②从空怀、妊娠到临产,母羊的血清葡萄糖含量逐渐下降(3.44至2.57 mmol/L),血清酮体含量逐渐升高(14.93~23.55 μg/mL),而临产病母羊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降至0.85 mmol/L(P<0.05),血清酮体含量显著升至42.98 μg/mL (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70.55至59.94 g/L),但血清白蛋白含量(33.55至32.61 g/L)变化不大,临产病母羊血清总蛋白(56.79 g/L)和白蛋白(29.72 g/L)含量进一步降低;血清钙(2.21至2.19 mmol/L)和磷(2.62至2.25 mmol/L)含量变化不大,而临产病母羊的血清钙(1.80 mmol/L)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磷含量下降至2.17 mmol/L;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258.57至104.35 U/L),但临产病母羊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突然升高至180.53 U/L。综上所述,妊娠后期母羊能量摄入不足,是导致妊娠母羊血清葡萄糖等逐渐降低、酮体逐渐升高的根本原因,临产病母羊诊断为妊娠毒血症,建议调整母羊日粮结构,分阶段饲喂,增加妊娠后期母羊能量摄入量。  相似文献   
43.
本试验以我国产量高且价格低廉的棉籽粕和菜籽粕为原料,按1:1的比例混合作为杂粕,采用黑曲霉、米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固态发酵,分析发酵前后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酶活性、抗营养因子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变化,探索微生物固态发酵对杂粕营养价值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1)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5.19%、11.67%、18.18%、22.43%,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了15.47%,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和总能无显著变化。(2)在氨基酸组成中,赖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30.93%、23.97%、22.07%、20.56%和21.36%。(3)发酵后,杂粕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游离棉酚、单宁和植酸的含量分别降低了21.25%、28.56%、51.51%、21.21%和23.22%。(4)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蛋白酶活性提高了115.21%,脂肪酶活性有提高的趋势,而淀粉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经复合菌固态发酵后,杂粕的营养组成、氨基酸含量及蛋白酶活性显著改善,抗营养因子和霉菌毒素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4.
本研究旨在探讨丙酸睾酮在肉鸡组织中的残留及其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及睾丸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保障畜产品安全提供检测依据。选取初始体重为(2.2±0.1) kg的60日龄青脚麻公鸡1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20 mg/kg丙酸睾酮的试验日粮,连续饲喂7 d,分别于休药期第2、6、11、17天每组选择8只鸡屠宰,采集鸡冠、肝脏、睾丸和肌肉等组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MS)检测丙酸睾酮残留量、睾酮含量;翅静脉采集血液样品,分离血清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的含量;采集睾丸样品,利用HE染色病理组织检查、甲苯胺蓝病理形态学镜检观测睾丸组织细胞形态、肥大细胞数等。结果显示,①血液中丙酸睾酮残留量最高,鸡冠中残留量次之,胸肌、腿肌、肝脏和睾丸中无残留;休药期长短对鸡冠中丙酸睾酮残留量无显著影响(P>0.05),休药17 d后血清丙酸睾酮含量极显著低于2、6和11 d (P<0.01),且休药期与鸡冠、血液中的丙酸睾酮残留量呈一元二次回归关系。②试验组睾丸中睾酮含量在休药2、6、11、17 d时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71.45%、63.46%、62.86%、73.61%(P<0.01)。③在休药2 d时,试验组睾丸相对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肝脏相对重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④肉鸡血清大部分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球比(A/G)、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及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酶)均无显著变化(P>0.05)。⑤丙酸睾酮对公鸡睾丸的影响较大,细胞失去了原有的椭圆形,生精细胞在管腔中排列紊乱。试验组脱颗粒数目、肥大细胞(MC)数分别比对照组多。综上所述,饲喂丙酸睾酮会导致公鸡睾丸萎缩,可通过血液和鸡冠取样检测到其残留量,这一结果可为保障畜产品安全提供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45.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西南民族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猪生产学》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课程思政教学主线,以为民族地区培养优秀畜牧科技人才为育人目标,确立了“思政引领,分类融合,多元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以“构建融合式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的分类导向和实践技能的产教融合”和“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与考核体系的多元化”为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抓手,挖掘思政元素并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改革成效,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畜牧专业人才,促进民族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全面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