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试验以不同纤维含量的日粮(40%、50%、60%)和不同酵母培养物添加剂量(0%、0.75%、1.5%、3%)为两因素,采用3×4交叉设计;以牦牛瘤胃液进行体外产气发酵48 h,测定瘤胃液发酵后产气量、干物质(Dry Matter,DM)降解率、发酵前后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以及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降解率、瘤胃液的pH值、氨态氮(NH_3-N)的含量、微生物蛋白的(Microbial Protein,MCP)含量。结果表明:①随日粮中纤维含量的降低,产气量和DM降解率、NDF降解率、ADF降解率及CP降解率均显著提高(P0.05),而不同水平酵母培养物添加剂量对上述指标并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纤维含量与酵母培养物添加量不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②纤维含量添加水平对瘤胃液pH值影响显著(P0.05),但酵母培养物添加水平对瘤胃液pH值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纤维含量与酵母培养物添加量不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③随纤维含量降低,发酵后瘤胃液中MCP显著提高至6.23 g/l(P0.05),NH_3-H含量显著降低至16.89 mg/100 ml(P0.05);随酵母培养物添加量的提高,发酵后瘤胃液中MCP显著提高至6.15 g/l(P0.05);在纤维含量与酵母培养物添加量互作条件下,瘤胃液中MCP含量显著提高至6.65 g/l(P0.05),并且纤维含量为40%时的酵母培养物添加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2.
<正>湖北省利川市一直是生猪养殖大市,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是利川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部分,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利川市属于经济后发区,生猪养殖在多方面尚存在较大问题,加之2007年利川市绝大部分的猪场发生了高致病性蓝耳病,致使全市生猪养殖遭受巨大损失。在生猪养殖的发展道路上,利川市究竟存在  相似文献   
23.
为了研究微生物发酵饲料对山羊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为11.60±2.45 kg的乐至黑山羊断奶羔羊,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按体重大小,将其分为4个区组,每个区组24头,随机地分到3个处理组(1个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羊;对照组精料为场里原有精料(基础精料),试验Ⅰ组精料为50%基础精料+50%微生物发酵饲料,试验Ⅱ组精料为100%发酵饲料,粗料为青贮玉米秸和油菜颖壳,各组相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提高日增重1265%(P<0.05);试验Ⅰ组和Ⅱ组日粮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和发病率(P<0.01);各组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的经济效益比对照组高4472%,而试验Ⅱ组的采食量、日增重和经济效益低于对照组。说明山羊精料中添加50%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可提高山羊日增重和养分消化率,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中添加小肽对牦牛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养分降解率以及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3×5交叉设计,以底物的精粗比(40∶60、50∶50、60∶40)和小肽的添加水平(0、0.75%、1.50%、2.25%、3.00%)作为两试验因素,试验共1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在发酵48 h后采集发酵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日粮精粗比对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随小肽添加水平的升高,NDF和ADF的降解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1),以1.50%和2.25%水平效果较佳。日粮精粗比和小肽添加水平对产气量(GP)和干物质(DM)、粗蛋白(CP)的降解率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P<0.01)。2)随日粮精粗比的升高,pH逐渐降低(P<0.01),微生物蛋白(MCP)合成量逐渐升高(P>0.05),且50∶50和60∶40无显著差异。随小肽添加水平的升高,pH和MCP均呈二次曲线变化(P<0.01),以2.25%水平最高。日粮精粗比和小肽添加水平对氨态氮(NH3-N)浓度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3)日粮精粗比和小肽添加水平对挥发性脂肪酸(VFA)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P<0.01)。在3种精粗比条件下,随小肽添加水平的升高,乙酸与丙酸比(乙/丙)和乙酸、异丁酸、异戊酸比例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以1.50%水平时乙/丙最小,乙酸比例最低,2.25%水平时异位酸比例最高。综上所述,日粮精粗比和小肽添加水平对体外产气量、养分降解率和发酵参数有着显著影响。本试验条件下,精粗比为50∶50和60∶40时效果较好,小肽的添加水平以1.50%和2.25%为宜。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发酵白酒糟生产蛋白饲料多有报道,并逐渐成为解决蛋白饲料短缺的新途径。对白酒糟营养价值及应用、白酒糟发酵生产蛋白饲料工艺、白酒糟发酵蛋白饲料的营养特性及白酒糟蛋白饲料的应用等作一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比较了全放牧饲养与舍饲育肥2种饲养方式对牦牛肉的理化性质、营养品质以及安全品质的影响,旨在为优质安全牦牛肉的生产和制定优质牦牛肉的评价标准提供理论依据。随机选择4头舍饲育肥100 d、平均体重(243. 00±21. 43) kg的麦洼公牦牛和6头全放牧饲养、平均体重(297. 17±65. 65) kg的麦洼公牦牛,屠宰后取背最长肌与后腿半腱肌,测定其理化性质、营养品质及卫生安全指标。结果:舍饲育肥牦牛肉的pH_(24 h)显著高于全放牧牦牛肉(P<0. 05)、蒸煮损失率和红度值(a*值)极显著低于全放牧牦牛肉(P<0. 01),而2种饲养方式牦牛肉的pH_(45 min)及滴水损失、亮度值(L*值)和黄度值(b*值)无显著差异(P>0. 05),饲养方式对牦牛肉干物质、粗蛋白和灰分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 05);背肌和腿肌2个部位牦牛肉的理化指标及营养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 05);在卫生安全指标方面,2种饲养方式牦牛肉中均未检出兽药残留以及重金属铬、镉和汞,挥发性盐基氮以及重金属砷和铅的含量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研究表明,舍饲牦牛肉与放牧牦牛肉的营养品质无差异;舍饲牦牛肉有更高的pH_(24 h)值和更低的蒸煮损失,是更为优质的牦牛肉产品;两种方式生产的牦牛肉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均为优质安全的畜产品。  相似文献   
27.
为更好地利用油菜秸秆,本试验对发酵方式对油菜秸秆营养成分、质量安全的影响,及发酵油菜秸秆在肉羊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发酵试验采用二因素试验设计,将油菜秸秆按照发酵方式(加菌发酵、自然发酵)和秸秆类型(带根、无根)分为4组,发酵时间50 d;动物试验采用20%的发酵油菜秸秆替代对照组中粗料。对油菜秸秆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霉菌数量、黄曲霉毒素B1含量进行测定;对动物试验中羊只的采食量及增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发酵结束后,从发酵方式来看加菌发酵油菜秸秆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降低了16.17%、7.68%(P0.01),总霉菌数量显著低于自然发酵油菜秸秆(P0.01),粗蛋白质(CP)含量较自然发酵油菜秸秆提高了4.88%(P0.01);从油菜秸秆类型来看,无根油菜秸秆NDF、ADF含量较带根油菜秸秆含量降低了2.51%、3.80%(P0.01),总霉菌数量显著低于带根油菜秸秆(P0.01),CP含量较带根油菜秸秆高1.06%(P0.01);发酵方式与秸秆类型的互作效应显著(P0.05),其中发酵品质最优为加菌发酵无根油菜秸秆;所有处理组油菜秸秆黄曲霉毒素B1含量均低于饲料原料标准。(2)在肉羊饲喂试验中对照组与20%发酵油菜秸秆组总采食量和日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加菌发酵油菜秸秆品质优于自然发酵油菜秸秆,发酵品质最好的是加菌发酵无根油菜秸秆;用20%的发酵油菜秸秆替代粗料对肉羊生长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8.
试验旨在研究断奶SD大鼠日粮中补充酿酒酵母发酵液,对其生产性能、肠道发育、血液理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随机选取30只断奶SD大鼠分成对照组、酿酒酵母组及抗生素组,饲喂16d后,测定其肠道形态及黏膜总蛋白、DNA及RNA含量,血液理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结果表明,酿酒酵母组SD大鼠生产性能要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抗生素组差异不显著(P0.05);酿酒酵母组其肠道黏膜总蛋白、DNA及RNA含量较对照组有极显著提高(P0.01),与抗生素组无差异(P0.05);酿酒酵母组血液理化指标降低(P0.01),与抗生素组无差异(P0.05);免疫功能和肠道形态,各组间无差异(P0.05)。试验结果显示,在断奶SD大鼠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发酵培养液,能够明显提高其生产性能,促进肠道生长发育,同时也降低血液中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水平,减少断奶后应激。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所带来的危害日益凸显,而功能性寡糖作为最有效的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之一,具有无污染且无残留等特点,在畜牧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就功能性寡糖的种类、在仔猪中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和仔猪生产应用效果进行全面综述,从而为推动功能性寡糖的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0.
为研究添加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对舍饲育肥牦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6头年龄为4周岁左右、体重水平相当、健康状况良好的麦洼牦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TMR全混合日粮)、试验Ⅰ组(TMR+1%酵母培养物)、试验Ⅱ组(TMR+0.75%小肽)和试验Ⅲ组(TMR+1%酵母培养物+0.75%小肽)。结果表明:(1)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可以显著提高舍饲育肥牦牛日粮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其中粗蛋白质(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Ⅲ组的OM、CP、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0.87%、13.79%、17.52%、11.19%。(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DMI)、平均日增重(ADG)和F/G差异极显著,试验Ⅰ、Ⅱ、Ⅲ组DMI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20%、6.51%、12.20%;ADG分别提高25%、10.74%、28.09%;F/G则分别降低了11.74%、5.39%、13.26%(P<0.0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尿素氮(UN)、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球蛋白(GLB)差异不显著(P>0.05);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TP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了13.02%、7.55%、18.48%;ALB分别提高了12.04%、5.41%、12.23%(P<0.05)。综上所述,小肽与酵母培养物组合可提高舍饲牦牛的生产性能与养分表观消化率,并改善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