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本文通过比较抛物线无常数(PM2)、抛物线有常数(PM3)、指数乘积无常数(EPM2)和指数乘积加常数(EPM3)四种常见模型在拟合玉米产量-密度数量关系上的适用性,寻求最优模型,为深入挖掘利用玉米密度试验的信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利用1961—2015年山东省17个气象站点和山东省周边12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和该区域的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采用混合插值方法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山东省≥0℃初、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0℃初日的空间分布呈现南部早、北部晚、山区早和平原地区晚的特征;≥0℃终日的空间分布呈现南部、沿海地区晚和中部、北部地区早的特征;≥0℃持续时间的空间分布为南部、沿海地区长,中部山区、内陆及北部地区短;≥0℃积温空间分布特征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近55年来山东省17个气象站≥0℃初日均呈现提前趋势,平均气候倾向率为2.74 d/10 a,且除烟台外,其他站点的提前趋势均达到显著水平;≥0℃终日的变化未呈现明显的规律,且所有站点的变化趋势均未达到显著水平;≥0℃持续时间和积温均呈现增加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4.33 d/10 a和65.86(℃·d)/10 a,且除菏泽、兖州、日照、青岛、烟台和威海的≥0℃持续时间的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站点≥0℃持续时间和积温的变化趋势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3.
本文对山西省种植的不同株型的五个玉米品种,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群体内冠层叶面积的铅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的冠层的叶面积指数的铅直分布状况符合逻辑斯谛方程。此外,还对不同品种的冠层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玉米高产群体的冠层结构指标  相似文献   
44.
刈割高度对禾草丛分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刈割高度(3,6,10,14,18,24 cm)对生殖阶段黑麦草与营养阶段高羊茅的草丛分蘖结构的影响。黑麦草草丛中,无论是分蘖数目、叶面积或生物量,均以3~4叶蘖(Ⅱ级)的比例占绝对优势,为40%~65%,5叶以上蘖(Ⅲ级)、1~2叶蘖(I级)和生殖蘖的比例较小,死组织的生物量占第二位;高羊茅草丛中Ⅱ级蘖的上述参数之比例随高度上升而下降,约60%~25%,Ⅲ级分蘖变化趋势相反,为25%~60%,Ⅰ级分蘖的比例很小,死组织的生物量居第三位;黑麦草生殖蘖的叶茎比为0.23,远小于营养蘖(0.93~1.03),后者小于高羊茅(1.06~1.26);黑麦草生殖蘖的比叶重(3.3 mg/cm2)也小于营养蘖(4.1~4.3 mg/cm2),后者小于高羊茅(4.1~4.6 mg/cm2);除生殖阶段的黑麦草的分蘖数目以外,草丛的分蘖数目、叶面积和活生物量与刈割高度有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其中,分蘖数目与高度为负相关,其它参数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45.
在回顾草地科学中计算机模型研究20多年历史的基础上,综述了模型对草地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的作用。虽然模拟模型数目的增长胜过它们的成就,但模拟模型对草地生态理论的发展仍然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加深了人们对草地生态系统一些重要行为的认识,帮助人们发现系统的一些保留行为,而且成功用于生产管理和决策领域的模型数目正在不断增长。对国外草地科学中计算机建模的历史回顾与反思,为我国计算机建模技术在草地科学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6.
玉米图像处理技术及其评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玉米籽粒、幼苗、成株、果穗的图像处理技术,初步建立了40余性状的测定技术体系。与常规方法相比,图像处理在速度与效率、准确与客观、深度与广度上优势明显,易于智能化和自动化,将在玉米栽培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玉米的重金属胁迫及其抗性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杨锦忠 《玉米科学》2000,8(3):062-066
随着工业“三废”排放而加重的土壤污染,对玉米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从影响玉米吸收重金属的因素、重金属在植株体内的运输与分布、重金属对植株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从沉淀作用、植物络合素、酶适应及种内差异等角度介绍了玉米对重金属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48.
为认识玉米果穗体积等高维几何大小特征的动力学特性,明确肥密逆境对玉米果穗大小特征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借助图像处理采集穗长(L)、穗粗(D)、穗正纵截面面积(简称穗面积,S)和穗体积(V),对2个玉米品种在无肥高密条件下以及除叶的效果进行典型变量分析、方差分析及曲线拟合.结果显示,吐丝时玉米果穗体积占其终值的7%、穗...  相似文献   
49.
不同类型豆科植物对黄土母质生土的改土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以不同类型豆科植物为生物材料,对生物改土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草木樨、苜蓿根际土壤容重在1.00~1.35 g/cm3之间,是最适宜的土壤容重范围;黑豆、大豆对0.25~3 mm之间团粒具有较强的作用;种植草木樨、苜蓿、黑豆、大豆后,土壤>0.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均在90%以上.草木樨、苜蓿、黑豆和大豆对土壤物理性质具有良好的改良作用.②草木樨、苜蓿、小冠花在短时期内对土壤氮素具有较强的补给作用;豆科牧草在生土地上生长两季后,对土壤0-60 cm土层氮素具有明显的衰聚效应;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以小冠花最高;0-20 cm土壤表层速效P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层次的;红三叶和小冠花土壤速效K含量高于草木樨和苜蓿的.种植红三叶和小冠花对土壤表层肥田效果比草木樨和苜蓿占优势.③一年生高产植物大豆随生长进程的前、中、后期土壤N素表现了高-低-高的积累-消耗-再积累的过程,土壤N素循环较大.研究为生物改土、有机沃土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0.
特早熟夏玉米地膜覆盖的温度水分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特早熟夏玉米地膜覆盖 ,在整个生育期内表现为增温效应 ,7月份的增温效果显著高于 8、 9月份 ;地膜覆盖在全生育期各个土层温度均高于对照 ;从日周期温度变化来看 ,地膜覆盖在各个时间均表现为增温效应。地膜覆盖具有保墒作用 ,在整个玉米生育阶段内维持了一个较稳定的水分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