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小蠹虫是针叶树木的重要害虫。为减轻或避免小蠹虫的危害,针叶树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了由原生性防御和诱导性防御构成的特定抗御体系,最终在与小蠹虫的竞争中获得了一席之地。文章综合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针叶树木防御体系的基本特征、产生机制及其生态学功能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52.
2017年2018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2018年对采自甘肃省不同生态区的572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及监测, 结果表明:两年共监测出37个生理小种及致病类型。其中贵农22类群居第一位, 2017年和2018年出现频率分别为56.88%和50.34%, 中四类群出现频率分别为10.15%和13.85%。主要流行小种中, 条中34号出现频率分别为33.69%和38.51%, 居第一位; 条中32号出现频率分别为13.04%和15.20%, 居第二位; 条中33号出现频率降至5%以下; 贵22-14致病类型出现频率在4%~6.6%之间; 新菌系ZS-1出现频率呈上升趋势, 2017年和2018年出现频率分别为2.90%和7.43%; 次要致病类型中, HY4、HY8、水11-3、水11-7、水11-192及贵22-104、贵22-108、ZS-18等出现频率在0.72%~4.71%之间, 其他致病类型在0.36%以下。毒性分析发现, VYr9、VYr3b+Yr4b、VYrSu、VYr26仍为甘肃省主要毒性致病基因。目前甘肃小麦条锈菌仍处于以条中34号为主的贵农22致病类群占优势阶段。开展中四类群监测是今后条锈菌变异研究的重点。抗条锈育种应以抗条中34号、条中32号、ZS-1为主, 兼顾贵农22及中四类群中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53.
植物多酚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以苯酚为基本构架,以苯环的多羟基取代为特征,不仅包括含有1个酚环分子的简单酚类如酚酸和酚醇,还包括具有多个酚环分子的复杂酚类化合物。目前已报道的植物多酚包括简单酚酸到结构复杂的肉桂酸、黄酮、芪类、查尔酮、花青素、香豆素类、单宁及木脂素等。研究已证实,植物多酚具有清除自由基、防止DNA受损、调节细胞内抗氧化防御系统及抗肿瘤、抗炎、抗肥胖等生物学功能。本文综述了植物多酚的结构特征和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肥胖、降血脂和降血糖等生物活性及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今后植物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4.
蔡冬华  谷源  李华  李青青  张卫  陈慧君 《作物研究》2016,(4):362-363,369
为了筛选适宜耒阳市种植的高产、稳产的粳稻新品种,以深两优5814为对照,引进5个水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540综合性状较好,在耒阳试种表现比对照显著增产;甬优538经济性状表现较好但分蘖较弱,需进一步探索其高产栽培方法。甬优9号、春优84及甬优12产量或抗病性不及对照,不适合本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55.
甘肃玉米主要病害发生动态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掌握甘肃玉米病害的发生动态,明确主要病害的流行趋势,采用随机抽查法调查了甘肃庆阳、平凉、天水、陇南、定西、武威和张掖7个市/地区的玉米病害类群。结果表明,普通锈病、红叶病和穗腐病普遍发生并较严重,在7个市/地区的平均病株率分别为81.6%、80.6%和77.3%;大斑病、纹枯病、交链孢叶斑病、茎腐病、小斑病、瘤黑粉病和鞘腐病局部发生较重,在7个市/地区平均病株率分别为83.3%、44.9%、29.1%、27.5%、25.6%、14.4%和8.3%,矮花叶病和丝黑穗病普遍发生但发病较轻,在7个市/地区病株率分别为3.1%和1.1%,但矮花叶病在旱作区平凉市依然严重,丝黑穗病在武威市和张掖市的玉米制种田发病率依然较高。调查表明,甘肃玉米叶部病害、穗腐病和茎腐病有加重趋势,今后应该加强多病害抗性品种选育和防治用化学药剂的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56.
目前已测定线粒体DNA全序列的鳞翅目昆虫有12种。由于高变异性和强核苷酸组成偏好性,去除了两个蛋白基因和两个物种,最终以10个鳞翅目物种的11个蛋白编码基因拼接序列对鳞翅目分子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与前人的结果一致,基于11个蛋白编码基因拼接序列数据所构的最大似然树支持鳞翅目,鳞翅目内各总科和各科均为单系群。与MINET[1]基于形态学数据的结果相同,各总科的系统发育关系为{卷蛾总科+[螟蛾总科+(尺蛾总科+蚕蛾总科)]}。蚕蛾总科内各科系统发育关系类似于REGIER等[2]的结论。  相似文献   
57.
强对流天气能够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已经能够对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报,并且采取一定措施来防范。本文就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作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58.
为了明确当归受到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侵染后其根部细胞结构和叶部生理特性的变化,本试验以‘岷归1号’和腐烂茎线虫为材料,采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测定了腐烂茎线虫侵染后当归根部细胞结构,以及叶部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徒手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腐烂茎线虫侵染后,根部发病部位细胞受到严重破坏和断裂。当归病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达到1.18 mg/g,电解质渗漏电导率升高,为76.19 ws/cm。当归病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当归病叶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和CO2饱和点均降低,而光补偿点和CO2补偿点均升高。同时当归病叶营养元素氮、磷、钾、锌、锰、铁的含量降低,分别为2.41、5.71、36.07、33.53、112.37、1318.03 g/kg,而铜、钙、镁的含量增加,分别达到8.07、538.13、33.13 g/kg。本研究为阐明当归麻口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正2017年12月11日上午,中国张家界第二届武陵盆景·赏石博览会开幕式在湖南省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举行。张家界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尹志坚主持开幕式,张家界市花木园林盆景协会会长杨意、张家界市旅游和外事侨务委员会副调研员梁冠珍致辞,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培其宣布博览会开幕。西南林业大学教授、国际盆景大师韦群杰,国家观赏石一级评鉴师、云南省观赏石  相似文献   
60.
基于NCBI数据库中刺叶苏铁的21 997条EST序列,统计分析了其EST-SSR的组成与分布特点。经过剔除冗余和低质量序列后,得到长度为7 926 783 bp的无冗余EST序列13 640条。在这些序列中共搜索出了875条EST序列含有1 176个SSR,出现频率为8.6%。这些SSR的主要重复基序有A/T,C/G,AC/GT,AG/CT,AT/AT,CG/CG,AAC/GTT,AAG/CTT,AAT/ATT,ACC/GGT,ACG/CGT,AGC/CTG,AGG/CCT,ATC/ATG,AAAT/ATTT,AAGG/CCTT,AATT/AATT,ACAT/ATGT和AAACCC/GGGTTT。一、二、三核苷酸重复类型是主体,三者共占总数的99.1%。A/T、AT/AT、AG/CT、AAG/CTT和AAT/ATT分别是其优势重复基元,分别占总数的41.7%、11.5%、11.9%、2.6%和2.5%。该研究为刺叶苏铁EST-SSR标记的开发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