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栽培小菊17个品种的核型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具有不同株型和用途的17个栽培小菊品种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17个栽培小菊均为混倍体,染色体数在49~57之间变异,以54条为主;(2)染色体呈现多态性:多数品种由中部、近中部和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为1.62~2.39;臂比>2的染色体所占的比率为11.11%~29.62%;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74%~63.37%;3个地被菊品种和‘奥运橙光’、‘金陵白凤’(2n=53)核型类型为“2B”,其它品种为“2A”型。核型多样性不仅仅是简单的染色体突变,很可能是染色体重组所致。  相似文献   
112.
施锌对冬小麦亚细胞镉分布和镉化学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施锌(Zn)对冬小麦镉(Cd)吸收的影响,本研究选冬小麦品种矮抗58,试验共设置了2个Cd水平(0、5μmol·L~(-1))和4个Zn水平(0、2、8和15μmol·L~(-1)),通过营养液试验,研究了施Zn对Cd胁迫下冬小麦Cd吸收、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的生物量随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Zn能够减轻Cd对冬小麦生物量的毒害作用。同时,根和地上部Cd含量随Zn浓度提高而降低。另外,施Zn显著降低了冬小麦幼苗各个亚细胞组分的Cd含量,增加了冬小麦根中1 mol·L~(-1)NaCl提取态和体积分数2%醋酸提取态Cd的含量。在Cd浓度为5μmol·L~(-1),Zn浓度为2和8μmol·L~(-1)时,冬小麦地上部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Cd所占的比例增加;在Cd浓度为5μmol·L~(-1),Zn浓度为8和15μmol·L~(-1)时,冬小麦根部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Cd所占的比例增加。冬小麦地上部去离子水提取态Cd所占比例随Zn浓度增加而降低,体积分数2%醋酸提取态Cd所占比例随Zn浓度增加而增加。因此,施Zn通过调节冬小麦亚细胞Cd分布和Cd的化学形态,促进了冬小麦体内活性Cd向惰性Cd的转化,减轻了Cd对冬小麦的毒害效应,降低了冬小麦根部Cd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13.
杜鹃花不同品种的观赏性和耐旱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掘优异的杜鹃花种质资源,以花型、花色、花冠裂片纹饰、花径、花期、二次花有无6个花器官观赏性状指标以及叶形、分枝特点、生长势3个植株整体观赏性性状指标为整个观赏性评价指标,以植株萎蔫程度、叶色变化、叶片形态为干旱胁迫下耐旱等级划分指标,通过盆栽试验对保存的65个映山红类杜鹃花园艺品种进行观赏性和耐旱性比较。结果表明,花型、花径、花期、叶形、分枝特点以及生长势等指标在不同类群间存在差异,可作为区分映山红类杜鹃花园艺品种四大传统分类群即东鹃、西鹃、夏鹃、毛鹃的参考指标。3年生杜鹃花重度干旱胁迫适宜鉴定时长为15 d;映山红类杜鹃花园艺品种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初步筛选出3份耐旱性强、10份耐旱性较强的杜鹃花种质。综合观赏性和耐旱性比较结果,对映山红类杜鹃花园艺品种在传统盆栽、造型盆景以及园林绿化的选择应用上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4.
烯酰吗啉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2004-2005年在广东省广州市市郊进行了烯酰吗啉50%可湿性粉剂在黄瓜和土壤中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处理剂量为300a.i.g/hm2、施药5次的情况下,药后3d烯酰吗啉在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2~0.21mg/kg,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23mg/kg.研究表明烯酰吗啉在黄瓜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其残留消解动态曲线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在黄瓜上的半衰期分别为3.0d(2004)和0.78d(2005),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4.6d(2005).  相似文献   
115.
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农业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02-20004
从建设区的概况与技术框架、发展现状与潜力分析、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预期效益分析等方面对宁南山区彭阳项目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农业建设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农牧业体系建设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6.
[目的]研究外源供锌对小麦幼苗根系发育、光合作用、金属离子平衡以及锌铁转运蛋白ZIP基因的表达,以期深入了解小麦的锌营养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水培试验方法,供试材料为冬小麦'百农207',试验共设置了5个锌(Zn)浓度处理:0?(Zn0)、0.05?(Zn0.05)、0.25?(Zn0.25)、1.0?(Zn1.0)和...  相似文献   
117.
一品红品种柠檬雪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再生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具有黄绿色苞片的一品红品种柠檬雪的叶片为外植体,配以不同浓度的NAA和6-BA组合,对其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再生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生长素为柠檬雪愈伤组织诱导的主要影响因子,细胞分裂素对愈伤组织生长有促进作用;柠檬雪叶片最适合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NAA 1.5 mg/L+6-BA 1.0 mg/L,分化培养基为MS+NAA 0.2 mg/L+6-BA 1.0 mg/L,增殖培养基为MS+NAA 0.1 mg/L+6-BA 0.5 mg/L,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  相似文献   
118.
茚虫威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2-2003年在广东省广州市郊进行了15%茚虫威悬浮剂(安打)在甘蓝和土壤中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处理剂量为40.5ga.i./hm^2、施药3次的情况下,药后7d茚虫威在甘蓝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9~0.18mg/kg,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05-0.06mg/kg。研究表明.茚虫威在甘蓝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其残留消解动态曲线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在甘蓝上的半衰期分别为3.8d(2002年)和5.7d(2003年),在土壤中的半袁期为7.5d(2002年)。  相似文献   
119.
以‘宫藤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无袋栽培与套袋栽培对果实品质及农药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袋栽培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糖酸比、锌、铁、锰、钙等高于套袋苹果,无袋果实综合品质及营养价值好于套袋果实。无袋果实与套袋果实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无袋栽培具有明显低成本、省力化优势。综合考虑果品品质、农药残留、生产成本等因素,在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地区可逐步试验推广苹果无袋栽培。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筛选出促进短果杜鹃种子萌发的前处理方法,提高短果杜鹃种子发芽率.[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比较不同浓度的GA3、聚乙二醇(PEG)浸种以及二者复合浸种(二次浸种)对短果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适宜浓度的GA3、PEG浸种及二次浸种均可有效促进短果杜鹃种子萌发.其中,400 mg/L GA3与浓度10% PEG-6000分别浸种24h以及500 mg/L GA3与浓度10% PEG-6000分别浸种24h这2个组合处理的短果杜鹃种子萌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最高,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二次浸种法(400 mg/L GA3与浓度10% PEG-6000分别浸种24h或500 mg/L GA3与浓度10% PEG-6000分别浸种24h)是促进短果杜鹃种子萌发的最优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