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为探究亚热带红壤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周转的影响,本研究以自然恢复草地、马尾松林和木荷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植被和土壤有机碳的δ13C,探讨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有机碳来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恢复草地植被以C4植物为主,退化草地转变为马尾松林和木荷林后,植被类型以C3植物为主。2种林分从凋落物δ13C到表层土壤有机碳δ13C增加幅度超出了正常的增加范围,显示两个林地有机碳来源为原有草地和当前恢复林分的混合物,表层土壤来源于恢复林分的有机碳低于来源于原有草地的有机碳;2个林分土壤有机碳δ13C均随着深度增加而不断增大。木荷林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低于马尾松林,木荷林中土壤有机碳存留时间高于马尾松林。综上所述,尽管马尾松林土壤有机碳来源于新碳的比例高于木荷林,但木荷林中土壤有机碳分解更慢,因此对马尾松林和木荷林土壤的固碳过程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为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树种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南方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林土壤有机碳研究。  相似文献   
32.
金叶榆叶片呈金黄色,枝条密集,生长旺盛,抗旱、抗寒能力强,耐盐碱。适合多种造型,在园林绿化方面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33.
34.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了氮沉降增加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分别为N0(0 kg.hm-2.a-1),N1(60 kg.hm-2.a-1),N2(120 kg.hm-2.a-1),N3(240 kg.hm-2.a-1),每处理重复3次。以CO(NH2)2作为氮源,每月以溶液方式对林地进行喷施。通过2 a的处理后发现,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增加,各处理土壤pH值、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土壤交换性钙和土壤交换性镁质量分数均呈下降趋势,而铵态氮和硝态氮质量分数则不断上升。各处理中,不同层次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而土壤pH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图6表3参30  相似文献   
35.
应用5种概率分布规律对退化第四纪红黏土重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恢复27a后林分的直径结构进行拟合。结果表明:6种重建模式的马尾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均符合Weibull分布,除了模式C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外,其它模式的马尾松林分直径分布均不符合正态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Gamma分布模型和Beta分布模型;模式A,B,C,D的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曲线偏度值为正值,而模式E,F的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曲线偏度值为负值;模式A,B,C的峭度为正值,而模式D,E,F峭度为负值。  相似文献   
36.
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生物量及养分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马尾松纯林及其与火力楠的混交林生物量空间格局和养分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林的总生物量为216.41t/hm^2,枝和叶所占比例分别高出纯林3.2%和2.5%;纯林中马尾松的干生物量基本上为金字塔形,枯枝生物量所占比例为1.75%,而混交林中为4.20%。混交林马尾松的粗根主要分布在0~20cm和60cm以下的土层中,细根量则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纯林中马尾松的粗根生物量和细根都主要分布在40cm以下的土层中。不论是纯林还是混交林,营养元素在树干中的含量最小,在叶中的含量最大(N除外)。火力楠叶中的养分含量大于马尾松,而在根系中P、K、Ca和Mg的含量则为马尾松大于火力楠。N的含量随着马尾松和火力楠根系直径的增大而减小;P、Ca和Mg在马尾松细根中的含量最小,而纯林中则在粗根中含量最小。  相似文献   
37.
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氮沉降增加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C/N比的影响。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分别为N0(0 kg.hm-2.a-1)、N1(60 kg.hm-2.a-1)、N2(120 kg.hm-2.a-1)、N3(240 kg.hm-2.a-1),每处理重复3次。以尿素[CO(NH2)2]作为氮源,每月以溶液方式对林地进行喷施。通过2 a的处理后发现,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呈下降趋势,而全氮含量则不断上升,致使土壤C/N比降低。  相似文献   
38.
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的植被养分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马尾松纯林及其与阔叶树混交林生态系统中,对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森林地被物层的主要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结果表明:①N在乔木层中的含量最小,而在林下植被层中则普遍较高;P、K的含量大小在各植被层中表现为:林下植被层>乔木层>地被物层;Ca、Mg则在地被物层中的含量最高 ②在乔木层中,Ca含量最高,Mg的含量最低,而N、P、K的含量则随器官不同而异,但表现出一致的趋势,即叶>枝>根>皮>干 ③马尾松与阔叶树的养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N在阔叶树叶片中的含量普遍高于马尾松,P、K在阔叶树叶片和根系中的含量大于马尾松,而在树皮中的含量则相反 ④不论是马尾松还是阔叶树,N的含量随林木根系径级增大而下降(细根>中根>粗根) ⑤森林地被物层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在群落和组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总的趋势表现为Ca>N>Mg或K>P.  相似文献   
39.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套种1年生细叶青冈幼苗,经过16年的培育后形成了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采用分层平均标准木收获法对林分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并以马尾松纯林作对照.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的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204.37 t·hm-2和245.94 t·hm-2;混交林中,由于马尾松处于主林层,其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81.80%;在林木总生物量组成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在纯林中占总生物量的64.77%,在混交林中占60.17%,其它组分所占的比例依次为根(18.62%、16.95%)>枝(8.99%、13.46%)>皮(6.55%、6.37%)>叶(1.07%、3.05%);生物量的空间结构在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混交林中0~10 m高度的生物量分布比例为67.3%,明显大于马尾松纯林(53.7%);混交林中,叶片主要分布于2~11 m及17~22 m两个高度范围,而马尾松纯林则集中分布于15~23 m之间;混交林根系在土壤中呈哑铃型分布,表层土壤(0~20 cm)和深层土壤(>60 cm)的生物量分别占根系总生物量的43.3%和28.2%;而在纯林中,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呈金字塔型分布;混交林林分的初级生产力为13.24 t·hm-2a-1,比纯林增加80.38%;混交林中林木各组分生产力大小为干>叶>枝>根>皮,纯林中表现为干>根>叶>枝>皮.  相似文献   
40.
传统锤片式粉碎机普遍存在着筛分效率低于粉碎效率的问题,为了寻求提高粉碎机的筛分效率的途径,该文通过试验台试验与颗粒动力学仿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粉碎机筛片的结构参数和分离装置内的气流速度对筛分效率之间的影响规律,揭示物料的透筛机理。通过试验台试验发现: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大,筛分效率呈先高后低的趋势;筛孔形状和筛片安装角度对筛分效率的影响较大;筛孔的排列方式对筛分效率的影响较小。利用颗粒动力学仿真软件EDEM-FLUENT对颗粒筛分过程进行模拟仿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二者的相对误差不超过4%,结果显示:气流速度为6~15 m/s时,物料透筛效率呈先逐渐增大后又逐渐降低的趋势;筛片安装角度在20~70°范围内,最佳筛片安装角度为35~45°;在筛片开孔率相同的情况下,长方孔的筛分效率最高,圆孔的筛分效率最低。研究认为:在多种组合中,气流速度为12.37 m/s,筛片安装角度为40°的长方形的T型筛孔的筛分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