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15篇
  免费   450篇
  国内免费   764篇
林业   1529篇
农学   1348篇
基础科学   1161篇
  1037篇
综合类   6947篇
农作物   918篇
水产渔业   571篇
畜牧兽医   3840篇
园艺   1414篇
植物保护   564篇
  2024年   156篇
  2023年   495篇
  2022年   510篇
  2021年   442篇
  2020年   508篇
  2019年   790篇
  2018年   765篇
  2017年   401篇
  2016年   464篇
  2015年   496篇
  2014年   1043篇
  2013年   924篇
  2012年   1004篇
  2011年   1073篇
  2010年   912篇
  2009年   985篇
  2008年   917篇
  2007年   827篇
  2006年   727篇
  2005年   693篇
  2004年   529篇
  2003年   547篇
  2002年   446篇
  2001年   426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247篇
  1995年   272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168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72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6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大西洋鲑性腺分化及热休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大西洋鲑性腺分化发生在孵出45-63天,约495-693度日。经热休克处理获得三倍体稚鱼,性腺在分化之前明显大于正常二倍体。雌性三倍体稚鱼性腺在细胞学分化时受抑,初级卵母细胞不能发育;雄性三倍体稚鱼性腺在细胞学分化阶段生长明显减慢,初级精母细胞尚能发育。  相似文献   
992.
为比较牙鲆"鲆优2号"在不同养殖地区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实验利用连续多代对生长性状和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病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和基因组选择的结果筛选出的亲本,建立28个"鲆优2号"家系,在河北(Site 1)和山东(Site 2)进行对比养殖试验,利用混合线性动物模型对生长和存活性状进行了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Site 1和Site 2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5和1.2 g/d,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1.4%和82.2%,"鲆优2号"在两个养殖地点的生长和抗病性能均表现优异。不同养殖环境间收获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57(<0.7)和0.82(>0.7),说明不同养殖环境间收获体质量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但是不同养殖环境间存活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不显著。研究表明,牙鲆"鲆优2号"新品种在不同养殖地点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均表现良好,为保证良好的推广效果,需要对牙鲆的制种方案进一步优化,针对不同的养殖地区进行"鲆优2号"苗种生产,或培育具有普适性的"鲆优2号"苗种,保证在不同养殖环境下的快速生长和高存活率优势。  相似文献   
993.
铜在栉孔扇贝组织蓄积、分配、排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海水中铜离子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内脏、肌肉、鳃组织内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结果表明:铜浓度为0.05 mg/L时,各组织内铜蓄积量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大,第13天均达吸收平衡,此时铜蓄积量(mg/kg干重)为:鳃79.65>内脏58.40>肌肉15.99;蓄积速率(mg/kg.d)为:鳃4.830>内脏4.800>肌肉1.000。将达到吸收平衡后的栉孔扇贝移入清洁海水中,排放结果表明:随排放时间增加,各组织铜离子蓄积量明显下降,第17天时各组织铜排出率为:鳃97.68%>内脏96.50%>肌肉73.60%;排出速率为(mg/kg.d)为:鳃3.820>内脏3.210>肌肉0.740。海水中铜浓度对铜蓄积量有明显影响,随着铜浓度升高,各组织内铜蓄积量明显上升,其中内脏团的蓄积量最大;表明栉孔扇贝的内脏团具有较高的蓄积重金属铜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4.
以往红鳍东方鲀河豚的孵化用卵的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在孵化季节从海区捕捞亲鱼进行人工授精孵化。二是从日本进口受精卵进行孵化,这里介绍一下河豚鱼亲鱼的人工培育及人工授精过程。一、亲鱼培育一亲鱼的选择选择满2龄,最好是3龄的,要求个体较大,肥满度好,体表无损,体质健壮纯种的亲鱼若干尾。二亲鱼的培育方法亲鱼培育包括室内与室外培育两个阶段,其中室外培育阶段即商品鱼的培育阶段,这里就不做详细论述,现只介绍一下亲鱼的室内培育。1.培育池的选择可选用育苗室的水泥池进行亲鱼的培育。10月份亲鱼入室前后…  相似文献   
995.
<正> 鲤鱼由于具备一系列优良品质,在我国淡水养殖业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工厂化养鱼、流水养鱼、网箱养鱼已由试验逐步转向生产,鲤鱼及其杂交优势种仍不愧为上述养殖方式的重要养殖品种。在这些先进的养殖方式中颗粒饵料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以下试验初步摸索出一种原料易解决、成本低、营养基本符合鲤鱼生长需要且饵料系数较低的颗粒饵料。  相似文献   
996.
赵维信  R.S.Wright 《水产学报》1986,10(4):388-394
提要应用大麻哈鱼(Oncovhynchus keta)促性腺激素(GTH)诱发大西洋鲑(Salmosalar)卵黄发生期的离体卵巢滤泡(直径为3.4毫米)产生性类固醇激素的研究表明,不论用0.1或1微克/毫升GTH刺激,经培育10天后,未出现卵母细胞卵核消失的现象,卵核偏位也不明显。对培养液中17α,20β-双羟孕酮(17α20βP)的积累浓度测定结果,仅1微克/毫升GTH组含少量的17α20βP;0.1微克/毫升GTH组,培养液中雌二醇的积累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1微克/毫升GTH组,并为后者的两倍。除雌二醇外,孕酮,17α-羟孕酮,17α20βP,雄烯二酮和睾酮的产生,都呈现对GTH剂量的依赖关系,1微克/毫升GTH组的产生量明显高于0.1微克/毫升GTH组和对照组。离体研究的结果表明,处于卵黄发生期的卵巢滤泡对低剂量(0.1微克/毫升)和高剂量(1微克/毫升)GTH的反应不同。低浓度的GTH,引起性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的途径沿着形成雌二醇的方向进行,雄激素被芳香化成雌激素,雌二醇再而刺激肝脏合成卵黄物质的前体,从而促进卵黄发生。高浓度的GTH,有抑制雌二醇合成的作用,而是促使卵母细胞向着最终成熟的方向发展,使性类固醇生物合成的途径转向形成大量雄激素和孕激素,特别是17α20βP。这与已充分生长和卵黄积累完成的卵巢滤泡离体试验的结果一致,与活体观察以上各种性类固醇激素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997.
虹鳟自然排卵时睾酮和雌二醇浓度下降,而17α20β-双羟孕酮浓度迅速升高。本文讨论了三种性激素的变化状况及其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滇重楼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地道药材。综述近年来滇重楼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栽培技术、新品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方面的工作;同时,对滇重楼的研究进行展望,为滇重楼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不同生态调控方式对棉田棉蚜种群消长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比较了不防除杂草、不整枝打权、喷施缩节胺、设置黄板、棉田种植诱集作物及邻作诱集作物等不同生态带棉田与其对照棉田的棉蚜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棉蚜发生期,棉田临近设置黄板、喷施缩节胺、及时防除杂草、条带种植玉米、绿豆和向日葵诱集带、整枝打权均对棉蚜有良好的控制作用。玉米、蔬菜和果树与棉花邻作对棉田苗蚜发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对后期棉田棉蚜未见抑制作用;后期应根据预测预报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000.
为培育合格的机插秧苗,观察了水稻幼苗根叶伸长动态。结果表明,N节叶片、N-1节叶鞘、N-3节节根同步伸长;1叶1心期,第一层节根—胚芽鞘节节根萌发伸长,至4叶1心期,共有4节节根及其分枝根萌发,在秧盘底部缠结成网,确保秧苗连片不散,便于带土机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