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抗亚洲玉米螟、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烯醇式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酶基因(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 synthase,epsps)是一个高抗草甘膦的基因,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杀虫蛋白基因(Bt基因)cry1Ac M是一个能在单子叶植物中高效表达的抗亚洲玉米螟基因。为了获得具有抗虫、抗除草剂优良复合性状的转基因玉米,本研究构建出质粒p CAMBIA1302-P35S::epsps-Tnos-Pubi::cry1Ac M-Tnos,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介导的玉米(Zea mays)茎尖遗传转化法将目标基因转入玉米。通过分子检测、草甘膦抗性筛选和田间接种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试验筛选出转基因株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转基因植株室内抗亚洲玉米螟试验和田间草甘膦抗性分析,并采用RT-PCR检测和Western blot方法确定了抗虫蛋白在转基因植株中稳定表达。从大量转基因株系中优选出6个遗传稳定且抗亚洲玉米螟、抗除草剂草甘膦的转基因玉米株系,这些株系的抗亚洲玉米螟、抗草甘膦特性完全满足大田应用的需求。综上所述,将改造后的Bt抗虫基因cry1Ac M和抗草甘膦基因epsps一同转入玉米,赋予两种玉米骨干自交系植株抗玉米螟、抗草甘膦特性,为我国抗亚洲玉米螟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的大面积推广培育出了优良自交系。  相似文献   
52.
选用健康的1日龄商品代肉用良凤花鸡42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鸡自由饮水、采食。试验预试期3 d,从第13天开始,以后每隔10 d逐只称重,并以组为单位计算耗料量。结果显示:添加绿茶粉对肉鸡生长性能没有不良影响,对肉鸡的料重比有降低趋势(P>0.05);可以显著降低肉鸡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P<0.05)、胆固醇(TC)(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5),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0.05),显著降低肉鸡的腹脂率(P<0.05)、肝脂率(P<0.05),且对第二阶段与脂类代谢相关的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比第1阶段更显著。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超微绿茶粉可在不影响肉鸡的生长性能的情况下降低体脂蓄积。  相似文献   
53.
为了研究不同添加量的超微绿茶粉对良凤花鸡不同生长阶段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良凤花鸡商品代肉用仔鸡42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自由饮水、自由采食。试验预试期为3 d,从第13天开始每隔10 d逐只称重,在第34天和第74天从每组内随机选取试验鸡6只(公母各3只),翅静脉采血,测定血液学指标、抗氧化指标、免疫学指标。结果表明:添加一定剂量的绿茶粉可以明显促进肉鸡胸腺的生长(P<0.01),对胸腺指数也有升高作用(P<0.05),极显著提高血清H5型和H9型禽流感抗体效价(P<0.01),极显著提高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P<0.01),显著升高1~33 d内白细胞数(P<0.05)和淋巴细胞比例(P<0.01)。说明从生长后期(34~73 d)开始添加1.0%超微绿茶粉不仅能在不影响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前提下提高肉仔鸡的免疫机能,同时还减少添加量,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54.
研究苹果生理指标与其对苹果绵蚜 (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 抗性的关系,为筛选培育抗性品种,实现持续有效治理苹果绵蚜提供依据。田间调查不同苹果品种对苹果绵蚜的抗性,测定比较各品种正常枝条生理指标,以及被苹果绵蚜危害后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枝条中可溶性糖(r=0.99)、蛋白质(r=0.86)含量与感蚜率呈正相关;氨基酸含量与感蚜率呈负相关(r=-0.96);酚类物质和4种酶活性与苹果感蚜率均不存在明显相关性。被害后昭锦108可溶性糖含量有所下降,红富士、金冠分别上升1.4%、7.0%;蛋白质、氨基酸、酚类物质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红富士总酚含量明显下降,达23.5%,总酚下降率与感蚜率呈正相关(r=0.94);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均上升,其中CAT变化率与感蚜率存在相关性 (r=-0.92),昭锦108 CAT活性明显上升,达91.2%;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增减不一;金冠4种酶活性均上升。研究表明,对苹果绵蚜抗性较强的品种: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较低,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受害后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总酚含量下降率较低,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率较高。酶活性对抗蚜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5.
流域水资源管理主体间产权结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目前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多龙治水”的体制性问题,通过引入产权理论分析,对流域水资源产权管理作了以下几方面的解释:1)说明目前流域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性问题;2)从流域水文学角度说明流域水资源体系的形成结构;3)进一步解释了流域水资源产权的分析主体与客体;4)提出了以流域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流域水资源产权管理模型,不仅体现了流域水资源作为一整体性很强的自然资源属性,而且针对目前流域管理委员会与水利部门管理权责混乱的体制性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6.
明确病虫害发生情况是果园农药减量防控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矮化密植技术的推广,苹果园生态环境、树形、病虫害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病虫害调查方法已不再适用。对新型矮化密植苹果园,根据叶片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在传统调查取样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与完善,减少单株取样量,增加株调查数量,更加科学地反映苹果园叶片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57.
为探讨农作物面积减少及其破碎化对害虫种群的影响,采用微景观试验模型系统连续2年研究5个梯度棉花生境面积(棉花种植比例分别为20%、40%、60%、80%和100%,其余均种植玉米)及2种破碎化(完全连通与完全破碎)对棉蚜Aphis gossypii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生境面积较小(棉花种植比例为20%)时破碎化程度越高,棉蚜数量越多,而生境面积较大(棉花种植比例为40%)时棉蚜的响应正好相反;生境面积中等(棉花种植比例为60%)时,破碎化程度对棉蚜数量影响不大;生境面积大(棉花种植比例为80%)时,破碎化对棉蚜数量的影响存在年度效应,2014年破碎化程度越大,棉蚜数量越少,2015年则无影响。棉花生境面积、破碎化及两者之间的互作对棉蚜数量无显著影响,棉花生境面积、破碎化与调查时间的互作也不影响棉蚜数量,但调查时间显著影响棉蚜数量,棉花生境面积、破碎化与调查时间三者之间的互作效应呈年度变化。总之,棉蚜对棉花面积变动及其破碎化展示出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8.
罗兰  于毅  袁忠林  徐艺伟  李丽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26-12327,12341
[目的]筛选对玉米螟幼虫和卵具有较好毒杀作用的药剂,为玉米螟的化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和浸渍法分别测定10种杀虫剂对玉米螟幼虫和卵的毒杀作用。[结果]印楝素、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对玉米螟幼虫具有较高毒力,对3龄幼虫的加50值分别为0.0006,0.0250和0.0387mg/L;印楝素浓度为10.0mg/L时,卵的孵化率为17.80%。[结论]印楝素、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可作为玉米螟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59.
半干旱区不同施氮量对糜子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寒地半干旱地区糜子产量及品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施氮水平(0、45、60、135、180 kg?hm‐2),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糜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水平的增加,糜子产量先升后降呈单峰曲线变化,有极大值,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糜子产量下降;糜子粗蛋白含量和脂肪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呈负相关.当氮肥水平为45~60 kg?hm‐2时,糜子的产量最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60.
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是植物体内的一种参与糖酵解、糖异生和卡尔文循环的关键酶。FBA基因已被证实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西瓜中FBA基因的研究却几乎空白。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在西瓜基因组中共鉴定到5个Cl FBA基因,并对它们的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染色体位置、进化关系、亚细胞定位、基因复制事件、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进行预测和分析。根据进化和亚细胞定位分析,西瓜FBA蛋白主要分为两类,分别主要定位在叶绿体和细胞质中。此外,我们还利用荧光定量PCR对Cl FBA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西瓜Cl FBA基因在茎和果实中优势表达。同时对西瓜Cl FBA基因在不同生物和非生物逆境处理后的响应模式进行分析,鉴定到一批不同胁迫响应的Cl FBA基因,为西瓜的抗病和抗逆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