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4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2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探讨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在血吸虫中的系统发生位置,本研究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对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绵羊源)线粒体烟酰胺脱氢酶亚基Ⅳ基因(nad4)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并与GenBank中相关血吸虫nad4基因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本研究克隆的该吸虫线粒体nad4基因序列大小约为1030bp,与已发表的其它血吸虫线粒体nad4基因的同源性为51.6%~66.7%,其系统发生位置属于非洲血吸虫种群。  相似文献   
152.
啄癖,亦称恶癖或异食癖,是鸡只彼此互相啄食身体个别部位的一种恶癖,是当代养鸡业的常见病。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啄肛、啄尾、啄羽、啄翅、啄头、啄蛋等恶癖。被啄破的部位一旦流血,则群鸡争相啄食,迅速导致被啄鸡的死亡,即使不死,被啄鸡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也受到影响。鸡只一旦出现这些恶癖后,很快会在全群蔓延,给鸡场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3.
毛尾线虫又称鞭虫,为人体和动物肠道常见的人兽共患寄生线虫[1].全世界鞭虫感染人数已超过10亿[2],而猪的鞭虫病更为普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感染强度较高,对养猪业的发展威胁很大[1].有鉴于此,对鞭虫的防控刻不容缓,而正确分析不同地区猪毛尾线虫的遗传变异,不仅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对预防和控制该病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4.
用γ^33P对引物进行标记,首次对来自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宿主的片形吸虫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Ⅰ基因部分序列(pnad1)进行PCR扩增及DNA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结果76个虫体均成功地扩增出约200bp的基因片段;76个样品经过PCR-SSCP分析后,筛选出11个代表性样品进行测序。测序结果显示我国片形吸虫pnad1序列种间差异大于种内变异,表明nad1序列可以作为片形吸虫种内和种间遗传多态性研究的标记。  相似文献   
155.
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排泄分泌抗原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IEF)电泳及二维电泳(IEF/SDS-PAGE)对旋毛虫肌动虫排泄分泌(ES)抗原和肌幼虫可溶性抗原的分析结果。肌幼虫ES抗原经SDS-PAGE后用考马斯亮蓝染色蛋白质,结果显示16条蛋白带,分子量范围21~80KD,其中主带9条。IEF电泳后分别用PAS染多糖、考马斯亮蓝R-250染蛋白质、Nile's蓝染脂、醋酸a-萘酯/坚固蓝染酪酶同工酶,结果肌幼虫ES抗原分别显示16,26、7及0条带;肌幼虫可溶性抗原分别显示21、38、4及11条带。二维电泳后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多肤斑点,结果ES抗原显示多肽斑点61个;肌幼虫可溶抗原显示122个多肽斑点。  相似文献   
156.
157.
158.
159.
旋毛虫是一种宿主范围很广的寄生线虫。它的发育史可分为三个阶段:成虫、新生幼虫及肌幼虫。成虫寄生于人畜小肠,发育成熟后产新生幼虫。新生幼虫随血流侵入全身横纹肌组织中发育为肌幼虫,肌幼虫再  相似文献   
160.
为研究广西小土窝螺不同地理株线粒体大亚基(large subunit ribosomal rRNA,rrnL)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广西大片吸虫6个流行地区96个小土窝螺样品的rrnL基因进行PCR扩增,通过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克隆、测序,并用DNAStar 5.0及MEGA 4.0软件加以比对分析。结果显示,6个地区小土窝螺rrnL基因PCR扩增长度约500 bp,在长度为273 bp的序列中检测到15个变异位点,占核苷酸总数的5.49%。百色、南宁和桂林3个地区相同地理株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种系发育分析表明,线粒体rrnL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不是研究小土窝螺种群遗传变异的良好分子标记。本研究为阐明片形吸虫中间宿主—小土窝螺的种群遗传关系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